年輕小伙切除2/3的胃 醫生:是這3個壞習慣惹的禍

2019-07-30     腫瘤大醫生

2011年,20歲的小吳從河北衡水來到北京打工,一直從事物流、快遞業務。仗著年輕體壯,小吳拚命工作想闖出個名頭,吃飯、休息,統統被拋在腦後,經常忍著飢餓進行工作。為了打通人脈、疏通工作渠道,小吳煙酒不離身,每周都有2、3天要跟業務上的客戶、朋友喝酒。

幾年的奮鬥,小吳終於在2018年有了屬於自己的公司。他還沒有享受成功的喜悅,就被胃病纏上了身。其實,小吳在兩年就有了胃病,去醫院看過,診斷是胃炎和潰瘍。他並沒有在意,吃藥能緩解病症後,就沒有複查。

2019年,忍受不住胃病折磨,小吳到醫院進行檢查

2018年國慶節前後,小吳胃病發作比以往頻繁,常吃的胃藥作用越來越小,他加大服藥量勉強緩和病情。直到2019年春節過後,小吳胃疼的頻率、強度越來越大,吃藥已經失去作用,這時他才決定到醫院做胃鏡、CT檢查。

胃癌CT影像檢查

拿到診斷結果時,小吳如遭晴天霹靂,他竟然得了胃癌!不幸中的萬幸,他的病情屬於早期,及時治療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醫生立即給出治療方案:手術切除2/3的胃,然後進行放化療或靶向治療。剛剛28歲,又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小吳同意進行手術治療,但沒有選擇化療。

小吳拿到胃癌確診報告單

手術後不化了就要吃中藥調養,因此小吳找到了馮利教授。馮教授同意了他的選擇,在手術切除2/3的胃部後,用中藥對他進行調養治療。

胃癌早期可以不進行化療嗎?

針對這種情況,馮教授解釋道:如果在早期發現胃癌,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手術切除,因為早期手術治療的五年生存率能達到90%左右,而中期只有40%—50%之間,晚期不超過5%。由此可見,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胃癌患者來說非常關鍵。

早期胃癌患者可以選擇不化療。相對中晚期來說,早期腫瘤還比較穩定,只要手術後不出現擴散、惡化等情況,可以選擇中醫中藥進行調養治療,提高自身免疫力、預防腫瘤復發、轉移。而中晚期患者基本都要進行放化療。

早期胃癌手術後可以選擇中藥治療,不進行化療

為什麼28歲的小吳會得胃癌呢?

馮教授說到,據《2018中國癌症報告》估算,我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占到成人腫瘤發病率一半左右。我國每年胃癌新發病例46.3萬例,死亡患者35.2萬例,接近全球數據的一半!近10年,我國19-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已經比4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已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中國胃癌新發病率、死亡率非常高

胃癌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幽門螺旋桿菌、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等。患者小吳曾被查出有胃炎,但是沒有合理治療調養,導致病情惡化發生癌變。總結他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得出3個壞習慣:

1、飲食無規律:經常飢一頓飽一頓,長期影響胃部正常功能,容易引發多種胃病。

2、酗酒:大量飲酒損傷胃黏膜,導致胃部出現炎症、潰瘍。

飲食無規律、長期飲酒、胃病拖延都會提高胃癌發病率

3、拖延:出現胃病後沒有及時治療,令普通的胃炎可能發展成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增殖等情況。其中,萎縮性胃炎屬於癌前病變,幽門螺旋桿菌是引發胃癌的重要因素,在沒有合理的醫療干預下,極大幾率引起癌變。

胃癌該怎麼預防?

馮教授提醒大家,胃癌是可以預防的,首先要調整飲食方式,固定每日三餐的時間,不能過度飢餓也不能暴飲暴食,少吃或不吃煙燻、碳烤、生冷、油膩食物;其次,酒精會損傷胃黏膜,香煙中還有致癌物,所以煙酒必須戒;最後,當胃部反覆出現脹痛、反酸水、噯氣、食慾減退等情況,應儘早做胃鏡檢查,以便確診病情及時治療。

#靈犬反低俗聯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LPR2wB8g2yegNDS3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