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煙燻妝的哪吒,才是叛逆少年最真實的模樣

2019-07-29     BB姬Studio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傑克威脅 | 文

《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了朋友圈。

昨天我也去看了這部被許多人譽為國漫之光的動畫電影,看得的確很爽。

電影在今天就突破了6億票房大關,要知道這部電影才剛剛上映不過三天。

而各大社群也是對這部動畫電影進行了熱議,知乎熱榜高高在位,豆瓣評分高達8.7分,甚至同人繪師們已經嗑起了哪吒和敖丙的CP。

操著川普的太乙真人讓人印象深刻

關於《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溢美之詞無須多言,今天我想說的是關於這個故事本身,或者說關於哪吒這個角色本身所附帶的精神內核: 叛逆

哪吒鬧海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叛逆少年伸張正義卻反遭權貴龍王水淹陳塘關,自刎償命後以蓮花身重塑修道成仙。

《哪吒之魔童降世》雖然將整個故事進行了全新的編排,但究其根本還是那股叛逆的勁兒。

一句「是魔是仙我說了算」和當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哪吒鬧海》中的「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決絕如出一轍。

只不過換了煙燻妝行頭的哪吒,造型上看似乎更像是個朋克壞小子。

艾薇兒似的煙燻妝

說起朋克與叛逆精神,其實是一個頗有年頭的上古概念,但近幾年總是能在年輕人的世界看到它的影子。

比如近日火爆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一眾搖滾樂隊讓沉寂許久的樂迷像是在沙漠裡看到了甘甜的露水。

其中有一支樂隊「痛苦的信仰」,他們的標誌正是哪吒,自2006年起他們就將哪吒的頭像註冊為樂隊的logo。

同一年的專輯《不》就用到了《哪吒鬧海》中哪吒自刎的封面,怒目的哪吒就好像歌曲中傳遞的叛逆精神的化身,非常之貼合。

而後的另一張專輯《不要停止我的音樂》用雙手合十蓮花身的哪吒作為專輯的封面,歌曲也逐漸變得沉穩。

經歷人員不斷變動的痛仰的確像哪吒一樣經歷了重生

有人說痛仰從叛逆變得溫柔,是被這個的世界磨平了稜角,我覺得不是。

少了熱血,多了沉澱, 是朋克和叛逆精神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一樣,電影中的哪吒雖依舊張揚跋扈,但就算太乙真人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影片中也是用輕鬆詼諧的調調錶達了出來。

畢竟如果用現代CG還原哪吒自刎或抽筋剝皮的畫面,它或許就不會出現在影院的熒幕上了。

就像黑撒的《流川楓和蒼井空》不會出現在樂隊的夏天中一樣

其實遊戲圈的主機玩家,像極了當年痴迷搖滾的樂迷們。

我曾經一度認為中國的主機遊戲玩家是最孤獨的群體。

一方面是十幾年的家用機禁令讓他們自然而然變得Underground,在不能見陽光的地方待得久了,叛逆的勁兒就自動翻湧而出。

2000年以後,PC網絡遊戲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肆意生長,而只能通過購買水貨才能玩到的主機遊戲,就像那些地下搖滾樂一樣硬核。

另一方面不像網遊享受著信息傳遞帶來的即時通訊,當時大多主機遊戲只能單人遊玩,一提起主機玩家,總是想起那個獨自拿起手柄挑戰Boss的阿宅。

他們就像漫步在無盡深淵的亞爾特留斯一樣孤獨

而現在呢?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主機上的聯機遊戲越來越多;另外在騰訊與任天堂合作引入Switch後,全球三大主機廠商相繼來到了更多玩家跟前。

主機遊戲和玩家似乎也在當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經常聽人說「搖滾樂已死」,優秀的搖滾樂只能從20世紀下半葉的陳年舊史中尋找,是啊,正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造就了叛逆的朋克精神和蓬勃的搖滾樂。

如今朋克與叛逆再次被拉回大眾眼前的原因,這可能並不是什麼偶然。

因為越來越多的自媒體開始販賣焦慮,年輕人被社會的洪流沖得不能自已、痛哭流涕,魚龍混雜的社交網絡成了壓抑情緒爆發的源泉。

正是因為這些壓抑和鬱悶,簡單叛逆、不拘小節的哪吒,以及那些曾經乖張陸離的搖滾樂隊,才會在這個夏天被觀眾所追捧吧。

而壓抑良久的主機玩家們,也是時候該重生一回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2gPGwB8g2yegNDSw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