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娛樂行業的發展,演員、歌手、通告藝人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多的明星跨界參加綜藝,甚至做的風生水起,在綜藝界的知名度遠超過本職業,該現象一度引髮網友熱議。那麼,偶像、音樂人到底該不該上綜藝呢?對於這個問題,《限定的記憶》第七期節目進行了小小的探討。
《限定的記憶》第七期主人公正是有著「綜藝界勞模」之稱的新生偶像黃明昊。自《偶像練習生》出道後,黃明昊參加的綜藝「數不勝數」,簡直覆蓋了綜藝界的「半壁江山」。
其中,光是被列為綜藝界TOP1的《快樂大本營》,黃明昊就登上了11次,黃明昊也因此被定義為「綜藝咖」。那麼,黃明昊是如何看待這個標籤的呢?在剛剛播出的《限定的記憶》節目中,黃明昊表示並不介意,並稱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黃明昊說,自己的性格開朗,參加綜藝不僅不是一種消耗,反而是一種釋放。並稱自己是通過綜藝在擁抱新世界。可見,綜藝對於黃明昊來說,是能量供給站,可以給他滿滿的活力。
在《限定的記憶》中,當被問及上綜藝會不會影響本職工作(唱歌)時,黃明昊表示自己的工作仍會以舞台和音樂為主,雖然上了很多綜藝,但是出道後的一年半時間裡,自己也開了很多巡演,發表了很多新歌,上綜藝並沒有影響到本職工作,反而會讓自己體驗到不一樣的生活,帶給自己更多音樂靈感。
黃明昊顯然是偶像跨界綜藝成功的典範,此外,歌手大張偉、網紅Papi醬也因為跨界綜藝而大量圈粉,在綜藝界爆梗爆金句,頻頻抖出引發社會思考的話題,於綜藝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兒。
並且,在娛樂圈,每個藝人的發展路徑是不一樣的,大環境也容許藝人們做更多嘗試。或許,黃明昊正適合綜藝和音樂兼容的發展方向,而不僅僅只做一個歌手。
與此同時,很多演員、音樂人在綜藝界爆火後,新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可以反哺音樂、影視作品,讓大眾對小眾文化、演員技能、偶像實力有了更多關注和了解。那麼,偶像、音樂人上綜藝,則是對文化的一種有力助推。
偶像、歌手到底該不該上綜藝?對於這個問題,或許不存在單一的結論去詮釋答案。但不可否認的是,偶像、歌手們進軍綜藝,給綜藝界帶來了不少的「笑果」和新鮮事物,某種程度上加深了寓教於樂的作用,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事情。
所以,「小賈同學」勇敢的在綜藝界闖蕩吧,期待你的影響力帶來更多有趣、新鮮的事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