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過剩」,開發商為何還不斷建房?馬雲、潘石屹「直言不諱」

2019-10-21     陸水新知

在很多人眼中,房子是家的縮影,有了自己的房子才可以說是有了「安身立命」之地,才能算是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

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不少人為了買房負債纍纍,從而成為了「房奴」。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房子不過是一個居住之所,只要家人在身邊,租房同樣有家的感覺,因此,也有許多人選擇「暫時不買房」。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房子已夠34億人居住,而我國的人口數不過在14億左右,從這個層面看來,我國的房子已經「過剩」,但關注樓市的朋友不難發現,許多開發商依舊在不斷的建房,那麼,這些開發商為何還不斷建房呢?難道這些人就不怕房子賣不出去?馬雲、潘石屹「直言不諱」。

馬雲雖然已經退休,但他對於商機把握的實力,大家還是有目共睹的,阿里巴巴如今的成就便是很好的證明。在2017年時,馬雲就曾經勸說年輕人先不要去買房,還表示「未來8年,房價如蔥」。房價如大蔥般「廉價」這種情況雖然不太可能發生,但馬雲說這話的原因,其實更多的還是希望年輕人去逐夢,而非淪為「房奴」,畢竟夢想無價房有價。

而房地產大佬潘石屹則曾表示,如今的房地產領域已經不再是20多年前的那個快速發展時期,我們國家已經不再缺少房子,而開發商之所以一直建房,除了一定的購房需求之外,不過是因為自身的「貪念」與「私心」作祟罷了。

如今,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發展,部分農村人以及一些小城市的人可能會選擇到一些較大的城市務工,這部分人難免會想在工作的地方買房,所以個別人口流入比較大的城市,也會有一定的購房需求。

​對於開發商而言,只要有住房的需求,也便有市場,許多開發商看準的便是這一因素,所以依舊繼續建房。

除此之外,許多開發商用於建房子的資金是通過銀行貸款而獲取的,在貸款的壓力之下,只好不斷地去建房,從而回籠資金,如果他們停止建房,可能會出現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還有一點,建房是開發商的本職工作,他們如果停止了建房,時間長了,或許就會沒房可賣,房企的生存出現問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或許也會出現「停滯」。

由此可見,如今房子「過剩」,開發商還要不斷地建房,一方面是客觀生存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畢竟有需求的地方就會有一定的市場。

其實,我們國家之所以倡導「房住不炒」也並不是單純為了遏制房價,而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房子能夠真正的回歸到「居住屬性」的本質,讓所有真正需要買房住的人能買得起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oi7W0BMH2_cNUg-H7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