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理想與現實不對等,越來越引發我們這代職場人的焦慮。努力之後也沒結果,最終導致我們失望。每天玩命一樣工作,依然沒有起色,唯一感覺,累!而放眼望去,身邊的人工作少、賺錢多,優哉游哉地生活,羨慕!嫉妒嗎?我自己明明不差,又如此努力,為何我不能舒適一些?周而復始,我們似乎漸漸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於是開始質疑自己,努力真的有用嗎?
最近,筆者看到這樣一篇帖子。原文是這樣說的。面試篩簡歷,看了很多簡歷,越看越抑鬱。年齡越大,路總是越來越窄。簡歷平庸的,沒有潛力和培養價值。簡歷牛逼的,也沒有啥合適的坑給你。以前覺得自己菜,努力幹活,努力學習,現在突然覺得都沒啥意義。
不知道這種階段說中了哪一個時刻的你,但筆者明顯感覺到自己已經中招了。老規矩,我們再來看看網友們又是怎麼說。
有網友表示了贊同。同感,整個網際網路都是很激進的,啥工種都沒有幸福感可言,國內工業界氛圍太low了,需要一家有能力的公司挺身而出,廢除996、35以上勸退這種奴役制度。
也有網友吐槽到。我把簡歷寫差點,別人笑話你,這年紀技術還這麼菜,我把簡歷寫牛點,人家說你還不如去創業。簡歷牛逼沒有坑,簡歷平庸找不到工作,所以究竟該怎麼寫?
也有網友說到。同意你!我過四十了,快手五面,涼了。不過,一直有進取心,必競42了,進網際網路的機會不多了。寫時注意目標技術方向的需求情況,寫的角度要適應需求,並且要有適當的體系化與高度。
也有網友解釋到。本質上是供過於求,那就加點條件篩選下,能加班的and年輕身體好的,網際網路人啊,到了35就要主動滾蛋。明星選手不多,能通過簡歷篩選的都是小黃牛,甚至老野狗也有些,不過最後能夠拿到offer的也只有小黃牛以上幾率會大一些。就那麼些坑,螺絲釘要扭也要找更多的螺帽來補。干一行愛一行,擠破腦袋也往裡鑽。(簡歷留給HR篩選啊,光篩選的時間就不用碼代碼了...)
也有網友舉例到。過了35就不能再走打工這條路了,否則40歲還是痛。我也曾面試過也遇到一個候選人,情況很像,背景能力都算過關大**6- 的樣子,但是工作年限8年了。你說招進來給對標p6吧,人家說不定覺得侮辱他了,我自己都覺得不太合適,但給高了吧也給不了,只好拒了。
看完網友的回覆,是不是很揪心?
筆者再給大家舉一個騰訊的實例。HR給某部門推薦了一位種子選手,技術過硬,邏輯思維強,背景均是大企業背景,也有對標業務。而就這樣一名種子人選也被部門篩了,給出的理由是什麼?說人選北京及能力均OK,不過與目前年齡不相符,若再年輕幾歲,是搶手的。我們是否可以反之推理,在面試官的角度,人選近些年的進度,沒有趕上年齡的增長?
都說職場是是相互選擇的過程,但奈何大環境當中還是企業占主導較多,努力再次遭受質疑。
努力真的就沒有用嗎?
在筆者看來,大部分職場人,只是把努力這個詞平凡化了罷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叫努力,最多叫盡責。如今的職場,對於我們多數職場人來說,努力真的就是一個起點而已。上學不努力,進不了985、211,工作不努力,進大廠更是登天。「不是你不優秀,是這個社會優秀的人太多了,比你優秀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多加幾天班就是努力了?看看幾本書就是努力了?努力幾天就是努力了?記著,如今的社會,努力只是一個起點,只有努力之後,才會有更多的選擇,當然,選擇大於努力,那就是另一話題了,真正努力的人他們知道,努力的目的優勢也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或許只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