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購滌塔夫、春亞紡坯布的背後:是紡織人無訂單帶來的驚慌失措

2020-04-27     化纖邦

最近,小編的朋友圈突然出現一些人開始大量收購190T春亞紡和210T滌塔夫以及春亞紡導電布,這似乎與現在的市場有些格格不入了。在大夥想要拋貨去庫存回籠資金的情況下,有人卻想要大量收購這些規格的坯布,況且這幾個規格也屬於常規品種,應該是不缺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近日又聽聞市場上有多家大型貿易商接到了共1.3億米的210T滌塔夫訂單。一時間,市場上的滌塔夫被搶空,更有許多織造廠家將滌塔夫的原料滌絲一搶而空!



210T滌塔夫、190T春亞紡、春亞紡導電布躍升新的「防護概念股」


當然,在疫情拖累需求的當下,還是有很多搶手貨,熔噴布、無紡布就排在前列,朋友圈充斥著各種現貨廣告,價格更是一天一個價。無紡布s規格,25克為例,前幾日市場價在12.5元/米左右,但基本沒有現貨。


在這種情況下,大夥都期盼著出現平價面料能夠替代無紡布成為防護服面料。目前春亞紡、滌塔夫面料已經通過相關檢測機構認定可以用作防護服面料,一些布老闆提前嗅到了這一商機,於是他們開始囤積210T滌塔夫和190T春亞紡。這兩個規格的滌塔夫和春亞紡再貼上PE膜就是防護服的面料成品。


而春亞紡導電布最近的需求也比較大。據了解,這塊春亞紡導電布規格是75D*75D,密度為230T,是在經向加導電絲,使其具有防靜電的功能,適用於製作醫用手術服。一位貿易商表示:「前兩天寄了一塊春亞紡導電布給國外客戶,用於醫用手術服的。如果他們確認樣了,我們就要找合作廠家生產了。」


還有一家擁有500多台織機的廠家也表示:「最近我們接到了幾萬米的春亞紡導電布,能做到月底,雖然是賣給國內採購商,但是終端客戶是歐美地區的,這塊布目前價格在2.7元/米左右(含稅)。」



而隨著這一波防疫面料熱起來後,市場貿易商也開始大量搶購這幾種坯布,出貨和開機情況都有所好轉,有企業甚至認為內貿大規模復甦的時刻到來了,但真是這種情況嘛?


防微杜漸,警惕再度抄在「半山腰」!


其實這類坯布目前的價格並沒有那麼高,但由於防疫品的替代導致其需求暴漲,價格有反彈的趨勢。雖然目前春亞紡、滌塔夫有再度火爆的跡象,但也僅限於少量規格,防護服的要求比較高,並不是各個規格的滌塔夫、春亞紡都適用的,而想要通過這幾個規格產品的火爆,帶動春亞紡、滌塔夫走出供過於求的狀態,似乎也不太可能。同時,作為最常規的坯布品種,後期受到原料和庫存的影響或還將有滯銷跌價的空間,警惕再次抄在「半山腰」!


1、原料:油價跌入負值,難漲易跌深不可測


今年的原料也是一個謎之存在。往年開年後原料都有一波漲價潮,今年卻只有跌跌跌,且不斷跌破底線!每次以為原料到底了,抄底時刻到了,但不少織造企業還是「抄底抄在了半山腰」。具體來看,目前滌綸長絲FDY產品報價在5400元/噸左右,POY產品報價在4875元/噸左右,DTY產品報價在6700元/噸左右,較開年之初的價格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不管是原油還是PTA、終端需求,目前並無利好支撐,滌絲價格繼續下探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一主營春亞紡、酷絲棉的胡總就表示:「今年吃了原料的大虧,年前囤了一波原料,以為開年之後能漲一點,結果有了疫情,現在光原料就要虧將近300萬,訂單又不好,現在原料價格再低都不會碰了。」


2、織造:高庫存!每天在生產與停產中矛盾


在紡織產業鏈中,織造市場現在是壓力最大的一方,直接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原料雖一直保持剛需採購的方式,但是多以現金購買,同時工人工資、房租、水電也壓力不小,最嚴重的,就是高庫存問題。


目前織造市場基本都屬於產銷難平狀態,清明的時候,有部分織造企業已經趁機停了部分機器,但部分企業依舊處於高負荷狀態。機器關跟不關,都很糾結,關機器,那麼將面臨工人流失、銀行催債等問題;不關機器,那麼生產的全部都是庫存,賣不掉就相當於把錢堆在倉庫里。雖然目前某些規格的滌塔夫和春亞紡求購的比較多,但正是因為這種常規坯布生產工藝較為簡單,近兩年中西部大量興起的坯布產能絕大部分是這幾類品種,這些目前在市場上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的產品不用幾日就能再次填滿市場,只要客戶想要,就能夠拿到貨。


「最近市場還是一樣的冷清,我們做四面彈、仿真絲面料的,最近也沒有什麼訂單,打樣也很少,廠里的庫存一直在上升。現在我們只開一半機器,讓工人輪休,希望能熬過這一個月!」紡織老闆沈總表示。


另一主營牛津布,專做內貿市場的徐總則表示:「目前只開了2/3機器,庫存在150萬米左右。市場毫無復甦的痕跡,行情回暖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我們國家的紡織品大部分還是靠出口,但是國外都是提前消費,疫情讓他們沒有收入,根本沒有錢來買。後期行情我很不看好,甚至我覺得這行情會持續到明年下半年。5月份訂單還是沒有好轉,準備停產放假了。」


不僅是像沈總那樣做訂單的企業訂單缺失,不少做市場貨的織造廠家也感覺不到訂單的好轉。「往年如果是像現在這個價位的坯布,應該會吸引不少中間貿易商囤貨,但是現在還是沒有動靜,300春亞紡都跌到2元了,還是沒有人來買。」


從前期的2.30-2.40元/米跌至2元還無人問津,整個產業鏈對後市看空,再加上備貨需要大量墊資,增加經營風險,導致目前這些「歷史低價」的市場貨也面臨訂單缺失。


江浙地區的市場開機率在4月降至了罕見的低位:盛澤地區市場開工率維持在6-7成、長興地區在7成左右、蕭紹地區在4-5成、海寧地區也在6成偏下、常熟地區在7成左右,而往年3-4月份都是卯足馬力生產,平均開工率較3月底下降了1成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3成左右。



「一頭熱」的部分產品難以掩蓋大行情的「慘兮兮」!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今的紡織行業因為疫情「有人歡喜有人愁」。雖然目前防護用品熱度很高,無論是行業內或者行業外人士看到商機,一窩蜂上來,但是隨之而來的質量問題也讓人堪憂。


雖然目前供需偏緊,紡織老闆賺到了快錢,但是不排除後市等疫情過去,前期入場的老闆離場,剩下那些剛剛進入或者快要入場的老闆或將面臨產品降價、產能過剩的困擾,「香餑餑」成為「燙手山芋」的戲碼讓人扎心!未來,「爛布」滌塔夫和春亞紡的處境可能依舊不是非常樂觀,產能過剩的問題仍十分突出,生產「爛布」的布老闆需要提前做好相關規劃。切勿讓自己處於被動的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xf1vHEBiuFnsJQVEo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