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民開了家飯店,70歲以上老人免費吃,為省錢,他把服務員都辭退了

2020-03-24     河北好書

霍殿友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家住在承德縣甲山鎮料北溝門村,已經46歲的他,早年前賣過肉。2003年,霍殿友在甲山鎮黃杖子村街中心開了一個板麵店,生意一直不錯。店不遠的地方是衛生院,每天來這裡就醫的病人很多。

配圖,圖文無關

一天,他忽然注意到一位老人。上午從班車上下來進了衛生院,中午出來又坐車回去。下午又坐班車來到衛生院。霍殿友跟衛生院的院長聊天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那位老人是從別處來輸液的,一天兩次,中午因為沒地方吃飯和休息,只能上午輸完液回家下午再來,一天折騰好幾趟。

慢慢地,霍殿友發現,這種情況很多,附近來輸液的人都不得不來回好幾趟。「本身就有病了,再這麼折騰,身體哪受得了啊!」於是,霍殿友產生了免費為這些老年病人提供午餐的想法。

配圖,圖文無關

10年間,霍殿友不光是為病人提供免費板面,每一個進小店的顧客,只要滿70歲以上或是殘疾人就全部免費。「老人和殘疾人生活不容易,一碗面充其量成本也就三元錢,我多賣出去一碗就都賺回來了。」

一位來看病的老人回憶說,第一次走進店裡吃面,吃完後問老闆多少錢?「當時老闆就問我多大歲數,當我告訴他已經70多歲了,老闆就告訴我『70歲以上老人不要錢』,我都不敢相信。」老人說,「活了這麼大歲數還沒有經歷過吃飯不要錢的事兒。」過去的10年間,霍殿友不知道接待過多少位老人,他也不知道送出去了多少碗面。

配圖,圖文無關

霍殿友家中哥兒兩個,他排行老二,父母一直和他過,天有不測風雲。那年9月份,老父親突然患病,臥床不起,最後撒手人寰。家人陷入無比的沉痛當中。

料理完老父親的喪事,霍殿友和家人覺得家中空蕩蕩的,更讓人覺得「空」的是心裡。思來想去,霍殿友決定將「免費麵館」的招牌掛起來,算是對父親的一種紀念。 霍殿友和家人商量起這件事,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贊同。「爸,你的錢要不夠我給你點。」女兒如今也能自立了,在附近鎮上開了一家婚紗攝影,時不時還補貼家用。

配圖,圖文無關

哪天掛的牌兒,霍殿友也想不起來了。反正那年9月份的一天,人們發現小店招牌上悄悄多了「老年人免費餐館」七個字。

霍殿友的小店只有30多平方米,小屋內只能擺下3張桌子,小店就是他家主要生活來源。為了維持「免費餐館」的招牌,霍殿友辭去了一位女工。「這樣就能省下1000多元,這些錢也基本就夠維持了。」除此之外,霍殿友還將多年的吸煙和喝酒習慣也戒掉了。掛牌三個月已送出200多碗。

除了來店裡吃飯的老人和殘疾人。每天上午10時左右,讓兒子到附近的衛生院去登記有多少位70歲以上的老人在輸液,然後便做好麵條或是等老人來吃或是送到醫院裡。

配圖,圖文無關

掛牌不久,就有200多人享受到了霍殿友提供的免費午餐。「不僅僅是一頓飯的事兒,誰都有老的時候,能給他們做點啥就做點啥。做的是買賣,更是良心。」這是霍殿友發自心裡說出的話。

霍殿友的舉動不僅感動了老人和殘疾人,也感動了身邊人。

文/改編自《善行河北 德潤燕趙》,原標題為《承德農民霍殿友免費施面已10年》(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組織 編 河北出版傳媒集團 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編輯/儲鈺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許其他媒體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uXeC3EBfwtFQPkdCya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