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一部科幻片的成功,最大亮點莫過於特效。
而特效對於電影來說,意味著大成本,高投資。
若是資金受限,那科幻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但是,並不是所有科幻片都需要特效。
有的不用特效,就可以成就一部科幻傳奇——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007)
十三年前,一部室內科幻電影讓一票科幻迷傻了眼。
影片沒有《星球大戰》的特效規模,也沒有《銀翼殺手》的獨特世界觀....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部室內推理電影。
沒有超級IP,更沒有大投資。
然而,它還是火了。
所謂的科幻領域裡,包括硬科幻和軟科幻。
硬科幻,比如特效視覺衝擊到極致的《黑客帝國》,以最現實的方式呈現。
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就屬於軟科幻。
它沒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卻能成為思考佳作。
整部電影都在一間屋子發生。
場景也只有,屋子裡,屋子外。
投資成本也僅有1萬美元。
而在2007年,1萬美元也就只能在北京5環置個10平米的窩。
這樣的小成本要拍「大製作」,還真是令人咋舌。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14000歲的老男人故事。
因為不知名的原因,約翰永遠停在了35歲。
長生不老的體質,讓他每隔10年都要換一個地方。
改名換姓,重新生活。
以此來打消身邊人對他不老的質疑。
成為歷史教授工作十年後,他再次搬家。
同事們趕到他郊外住所,為他送行。
迫於無奈,他給教授朋友們講了自己不老的故事。
他曾追隨佛祖修行,被原始部落奉為神靈,曾和哥倫布相識,和梵谷較好....
更可怕的是,他甚至就是耶穌!
剛剛喪偶的心理學教授,聽到他活了14000歲。
更甚至約翰就是耶穌。
這樣的話題,不僅觸怒了他的傷情,更讓他覺得約翰打破了眾人的宗教信仰。
毫無意外,在場的所有人都懷疑他有神經病。
只有一個深愛他的女同事支持他。
一群人也因此展開論戰。
為了證實自己的話,約翰和同事們講起了這一萬多年的故事。
影片的高潮,無疑來自於他自稱是耶穌。
約翰對聖經的起源、基督形象演變的解釋。
讓同事們幾乎崩潰,確又隱隱認同。
當意識到事態逐漸不可控時,約翰選擇了謊言。
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重新編織謊言。
現實正是如此,人們寧願相信一個不存在的謊言。
也不願意接受,超出他們認知的事實。
或許是覺得沒有意義,又或許是因為懶惰;
所以他們不願意去深入探究事情的真相。
全片的場景很「簡陋」,而且從頭至尾都是演員用語言,進行交流碰撞。
拍得硬核,有精妙絕倫。
圍爐夜話,神遊八荒。
這樣的科幻片,可以說是一部傳奇。
這或許就是軟科幻的魅力吧!
想看《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精彩故事,打開智能電視APP:CIBN微視聽,點播即可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