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共和國國門界碑千里吉林行⑤」小城臨江,大個兒警官李茂源

2019-09-25   吉網調查

視頻加載中...

臨江,是吉林省東南邊境線上的一座小城。

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曾在這裡打響,貓耳山腳下的「四保臨江紀念館」,陳雲、肖勁光的名字始終被這裡的人們所銘記。

鴨綠江畔上的「臨江鴨綠江大橋」,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橋樑鐵架上的眾多彈痕和殘留的彈孔,歷經抗美援朝戰火的洗禮,銘刻著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友誼。

臨江鴨綠江大橋

盡顯紅色底蘊的小城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道、三郡隔江相望,146公里的邊境線,由移民警察在此堅守。

本期人物,白山邊境管理支隊臨江大隊新市邊境派出所身高1米92的「大個」警官李茂源,群眾口中的「超人」「雷鋒」「親人」,這些到底因何而來?

在辦公室,李茂源認真整理資料

奮不顧身的「超人」帥警

四年前的一個初夏,邊境小城剛有暑熱之際,白日的悶熱隨著夜幕降臨逐漸散去,李茂源坐在執勤辦公室桌前,看著鐘錶的指針對準「11」時,長舒一口氣,困意接踵而至,本以為是平靜的夜晚,一陣急促的報警電話,打斷了平靜。

「有名女子在臨江市醫院留下遺囑,喊著要自殺,趕快來救人!」聽到報警電話那面傳遞出來的求救信息,李茂源馬上警醒,叫上一起值班的同事,攜帶好裝備後,驅警車快速奔赴現場。

「在現場了解那名女子患有嚴重的抑鬱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們四處搜尋1個小時,就是沒找到人。」李茂源回憶說,就在民警和家人都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之時,李茂源在江心島觀光橋上發現一名女子跳入河中……

這時,李茂源毫不猶豫迅速跳入河中對該名女子進行施救,「不要救我,讓我死了得了」輕生女子拚命掙脫民警的救助,由於河水較深且河底堆積大量淤泥,加之李茂源右手食指手筋斷裂正在康復中,他強忍疼痛,依然奮力用傷殘的右手抓住女子,將女子的頭托出水面,由於女子身體虛弱,加之嗆水,已經昏迷,身體已無力配合遊動。

冰冷的河水使李茂源體力急劇下降,他用盡全力將該名女子拖上岸,並立刻為其採取急救措施,聯繫急救中心,最終該名女子獲救,年輕的生命得以挽回。李茂源的右手因救人用力過猛,導致右手固定鋼板掙斷,食指傷口開裂並感染,手筋內部全部撕裂,醫生為其又重新縫合了傷口。

 7年走訪轄區居民4320餘次

「臨江被稱為『紅色教育基地』,先烈的優良傳統值得我去銘記!」這是李茂源剛到臨近時,在筆記本扉頁上寫的從警格言。

在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李茂源指揮參觀群眾有序進入

如今的李茂源已是邊境派出所副教導員,他常跟民警說的話就是:「片警一定要經常走訪,只有熟悉轄區情況,遇到突發事件才不慌!」

過去的7年中,共走訪轄區居民4320餘次,民政機關90餘次,共幫助困難群眾15名,申請各項補助資金13萬8千餘元,「大個警官」李茂源用「雷鋒」式的關懷溫暖了萬家轄區群眾的心。

小敏(化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北京的手術讓不富裕家庭雪上加霜,其父親因盜伐樹木被法院判三緩四,她的哥哥輟學務工。

這是李茂源走訪時了解的情況,為了幫助個風雨飄搖的家庭,臨江市街道、民政機關以及新農合保險公司被李茂源走了一個遍,經過他的努力,小敏成功申請了民政醫療補助、城鄉困難補助以及農村低保。一直到現在,李茂源扔每月固定來到小敏家,幫助解決各類生活困難,這讓小敏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李茂源轄區居民劉敬堂一家五口人,其妻子患有精神殘疾和身體殘疾,女兒劉悅12歲正在上小學,其母親已經年過八十,家中的唯一勞動力就是劉敬堂自己,他本人還患有肝炎,生活十分拮据。為了幫助這個家庭,李茂源自掏腰包給劉悅購買了衣服、食品和書包,求助轄區民部門,促成了劉敬堂低保辦理及妻子醫藥費用報銷。

李茂源走訪轄區群眾

轄區群眾的「親人」

在臨江市站前村挨著住隔壁的莊家和陳家,他們兩家因為柴火堆放問題矛盾不斷,僅隔著一堵牆的兩家,卻總因為一些小事鬧矛盾,經常吵架,擾得村裡不得安寧。

據李茂源回憶:一次陳家說莊家的柴火堆放過了界,兩家大吵起來,互不相讓,弄得整個村子的群眾都圍觀起來,場面十分混亂,李茂源到現場後,讓其中一家人把自家的房屋產權證找出來,看看具體房屋歸屬範圍。經現場查證,的確是莊家人的柴火「越界」了。事實擺在眼前也就沒什麼可爭吵的了。從那次糾紛平息之後,這兩家人就再沒鬧過矛盾了。

在走訪轄區一個工地時,李茂源了解到磚廠工人因磚廠老闆拖欠工人工資一直心存不滿準備「大幹一場」,於是他找到磚廠老闆,向他講解了勞動法,並告誡了可能存在多種隱患,在李茂源的耐心教導下,磚廠老闆最終向磚廠並補齊了工人拖欠的工資並向工人道了歉,有效避免了這場矛盾的衝突升級。

7年的走訪經歷,李茂源總結出了「心好」、「腿好」、「嘴好」工作法,「心好」即心繫百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腿好」即用實際行動為群眾謀福利,「嘴好」即主動與百姓溝通,用真情實意化解難題。轄區居民常常說:「有啥事找小李,他就像我們的親人,他說的話公正、在理,我們服!」

走訪路上,李茂源騎車穿越小河

 熱了,李茂源用小河水洗去臉上的汗水

由於一些轄區群眾住在村裡,交通不便,李茂源只能用自行車代步

中國吉林網 吉刻 APP記者 曹逸群 攝影 王濤 攝像 馮雲鵬 鄭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