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進了二十三以後,每天都有各自的風俗。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大肉....那到了二十七,就是要殺公雞啦!
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為啥要在臘月二十七殺雞呢?
這是因為諧音:「雞」、「七」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之意。
一、為什麼是公雞?
二十七要宰公雞,那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這其實反映了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時代,雄就是第一。
那在這麼隆重的日子裡,自然也就要宰一隻公雞了,而且公雞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顯著氣派。
二、公雞可以吃完嗎?
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這一天裡殺的大公雞要一整隻地燉好,擺在桌子的正中間,然後大人們也不准我們吃雞腿、翅膀,實在吵得厲害了也就象徵性地給加幾筷子。
然後到了除夕時,這隻大公雞基本還是原封不動地威武雄壯,盤踞在一個大碟子裡,位居桌子中央。然後要等到過了大年初一,才可以想吃哪就吃哪。
這是因為宰公雞寓意「大吉大利」,做好的雞肉不能一次吃光,每頓飯只吃兩筷子,春節期間天天的餐桌上都要有雞,總要端上端下的,這樣才算圓滿的使「大吉大利」維持得長久。
三、其他習俗
1、趕大集
臘月二十七這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之外,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
與平日以購缺賣余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
2、洗疚疾
其實過年嘛,很多習俗在務實之餘更是為了圖個吉利。再比如臘月二十七還有洗疚疾,洗舊泥的習俗,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傳說在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氣,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實就是為了祈求來年能健健康康,無病無疾!京城也就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3、剃精細
民間習俗傳的比較火的你一定知道,就是正月里不能剃頭,剃頭會死舅舅。因此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七之前剃頭理髮,俗諺稱:「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
所謂正月剃頭死舅舅之說源於清代,滿族入關以後,強迫漢人剃頭留辮子,如果違抗就格殺勿論,並聲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因此每當剃頭時就會勾起漢人對明朝的「思舊」之情,久而久之,「思舊」訛傳成「死舅」,才傳成這種「正月剃頭死舅舅」的怪異說法。
說了這麼多,大家知道臘月二十七這天都該做點什麼了嗎?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夠給今天的你帶去一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