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心jiaoy
近日,一則近8成中小學生睡眠不達標的新聞在網上掀起了廣泛的討論。
雲心教育
《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態》調查顯示,孩子們校外生活花費時間最多的是寫作業,近八成的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 因作業和課業壓力太大,導致連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網友們紛紛站出來說中國的孩子真是太累了。
雲心教育
雲心教育
《環球時報》曾經發過一篇發人深思的報道。 報道稱在中國,其實最累的是孩子,不是因為學業原因;
而是因為他們很小就已經懂得要強了,這一輩的孩子從小就比別的孩子需要面對更多的競爭。
報道追蹤了十多個案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女孩才上四年級,學習成績、文體方面都很不錯,但是卻無時不刻被焦慮困擾著。 如果第二天有考試,她不到晚上10點多絕不睡覺,不讓她學她就哭、鬧脾氣。上學路上,她隨時都會拿出書來看……
後來,作者採訪女孩:「你那么小,就已經這麼要強了,不覺得累嗎?」 小女孩說:「可是叔叔,要是我不要強的話,我會過得更慘」
不進則退,不累則廢,競爭意識仿佛已經刻在中國孩子和家長們的血液里。
雲心教育
有時候想,我們的孩子如果不是活在應試教育的體制里,如果中國沒有那麼多人口,沒有那麼多競爭和攀比,我們的孩子會不會輕鬆一點?
芬蘭教育給了我答案。 只有500萬人口的芬蘭,被譽為世界第一教育大國,在芬蘭教育環境里,他們的孩子過的又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呢? 印象最深的是當被問到什麼是成功時,一個男孩面對鏡頭說: 這裡沒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妻子,有點錢,你已經算是成功了,這裡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好,是平等的,沒有人是最好的。
誰都想不到這樣智慧的回答是出自一個9歲男孩的口中。 是的,芬蘭教育從不教會每個孩子什麼是成功,只教會孩子如何去學習,以及如何更好地定義自己的生活。 這正是中國教育所缺少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芬蘭為什麼被譽為世界教育的第一大國。
1、學校教育
芬蘭教育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小學沒有考試,也從不給孩子進行任何的評分。 那沒有評分和測試,是怎樣評斷孩子的學習的呢? 紀錄片里,老師說,最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考了多少分,而是他們如何學習,如何分組學習,如何搭配學習。
雲心教育
事實上,在芬蘭的教育體制里,孩子學習的能力比分數重要,而每個人身上的潛能又比學習重要。 近年來芬蘭在全國推行積極教育。 什麼是積極教育? 所謂積極教育,就是發現每個孩子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可能是為人公正、有創造力、有雄心、擅長團隊合作或者是很善良,或者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愛。
雲心教育
老師從來不會給任何一個孩子打標籤,甚至一個孩子沒教好,他們絕不能認為是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從老師出發,反省自己是不是沒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比如導演問老師,如果一個孩子如果數學不好怎麼辦? 老師說,那我會通過帶孩子玩樂高,或者根據他的某個愛好帶他學習,要找到對的方法教會他。
雲心教育
芬蘭沒有貴族學校,為了保證對每個孩子教育的公平性,老師也從不知道孩子們的任何家庭背景。 比起中國的灌輸式教育,芬蘭的教育則更加注重啟發性和綜合性。 每個星期,學校都會安排現象教育課,現象教育課上,老師會精心安排課件,讓孩子們學習跨學科的知識。
比如有一節課,老師需要教會孩子們通過時間認識自己,第一節課老師會從數學、藝術作品、生物知識的教育讓孩子理解時間。 第二節課老師帶孩子們到敬老院與老人互動,認識時間與年齡的關係。 不止於此,芬蘭的學校還有專門的戶外教育課。 老師們會帶領孩子們來到森林、大自然,去認識和培養孩子與自然的關係,學會愛護自然。
雲心教育
在森林裡教什麼呢? 老師說什麼都可以教,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師。 在森林裡,每個孩子不用知道每種樹的真實名字,但可以憑藉自己的想像力給樹取名。
雲心教育
孩子們還要認識各種顏色,根據老師的要求搜集各種氣味,找出可愛的、噁心的東西。
雲心教育
這樣的教育或許放到中國來會覺得有點浪費時間,但在芬蘭,這種不功利的教育模式,卻真正讓孩子們從細節處上理解了人與世界。 在芬蘭,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吃零食,可以把腿放在課桌上,老師還帶著每個孩子用ipad上課。 從不拘泥於形式,但是卻要幫助每個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的人,一個有力量的人,一個全面的人,這正是芬蘭學校教育的精髓。 學習從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生活,拒絕形式的本身,才能回歸到教育育人的真正目的。 這樣的教育智慧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2、社會環境
全芬蘭只有500萬的人口,卻是社會福利高度發達的國家,你或許會問是怎樣的財富和稅收才能支撐起這樣的支出。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人才。 不止是學校,整個芬蘭社會,整個國家都把孩子看做最可貴的資源。 芬蘭人不攀比財富,不比名利,但是卻會攀比一個人的品位,一個人的素養。
雲心教育
他們認為只有把錢投到人才的教育上,人才會能掙更多的錢回饋給這個社會。
所以,整個芬蘭社會一切都在向教育和孩子傾斜。 比如過去連續80年,每個芬蘭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時候,都可以領到政府配置的百寶箱,裡面包含了一個新生嬰兒所需要的全部用品,每年都不一樣,每年都會有驚喜。
雲心教育
從源頭上保證父母養育孩子的開心與快樂,讓每個孩子一出生就接受最好的呵護,這是芬蘭對孩子最高級的重視。 不止如此,在全芬蘭,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享用免費的中餐,從食物工廠統一配送出美味的食物,所有的老師和孩子都排隊享用一樣的午餐。
雲心教育
讓每個教師接受免費的培訓,讓每個孩子吃到免費的午餐,這是芬蘭每個公民的共識和基本權利。 不止孩子,在芬蘭,連撫養孩子的媽媽也一同受到尊敬。 天大地大媽媽為大的觀念幾乎已經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共識。 比如在習慣排隊的芬蘭人群里,芬蘭的媽媽不管搭乘任何交通工具從不用排隊,並且只要帶著嬰兒就不用付錢。
雲心教育
比如國家會給孩子們提供各種免費公開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方便媽媽帶孩子參觀,方便從小就培養孩子們的美感。
雲心教育
不止是媽媽,連芬蘭的老師也擁有著各種各樣的便利。 在芬蘭,像孩子們不用參加考試,避免競爭一樣,老師也一樣。 芬蘭的老師從不用寫書寫任何的教學報告,總結彙報,也從沒有任何教學評估和老師評級。 老師唯一的晉升機制就是,以時間為準,每過五年自動加薪,5年,10年,20年,全國任何一個老師都可以得到這次加薪。
雲心教育
就像採訪時一個老師說的,在這裡,每個老師不用對其他任何事情負責,唯一的任務就是教好每一個小孩。 省去一切繁雜的形式,好讓老師們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知識,自我成長。 關心每一個孩子,上好每一堂課,這才是每個老師最重要的任務啊。 每個女老師也同樣會有母親的身份。 整個社會為了保障教師的福利,會給每個女老師很長的帶薪產假,可以允許把自己的孩子養到3歲,再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雲心教育
這樣的福利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師當媽媽的權利。 不止如此,全芬蘭的教育福利在整個國家都是統一的,一致的。
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哪怕在最遙遠的北極圈裡的芬蘭偏遠地區,也是跟首都一樣的教育經費,一樣的師資力量。
雲心教育
保證每個孩子都有成才的權利和機會,這正是整個芬蘭社會給孩子們創造的最好的溫床。
3、家庭教育
不光是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里,在家庭的小環境中,每個孩子也必須保護到位。 在芬蘭,家長打罵孩子是絕對不允許的。 比如一個中國的爸爸來到芬蘭後才開始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巨大差異。 有一次他因為彈了兒子的腦門,結果就被報告給了教育局。
雲心教育
此後,他必須接受教育相關部門的培訓,談話2-3次,每次都要教育2-3個小時。 芬蘭的孩子們被保護得很好,可這並不意味著家長絕對會寵著他們,相反,每個芬蘭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獨自面對和解決自己的難題。 比如一個芬蘭的富爸爸,財富值全國榜上有名,但是當孩子要求買一雙喬丹鞋的時候,卻被爸爸教育必須自己學會去掙錢。
雲心教育
爸爸說孩子只有知道掙錢的辛苦,才會知道怎麼用錢。 當孩子在麥當勞打工回家抱怨店裡的員工和老闆是怎樣,制度又如何不如意的時候,爸爸會反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每個家長都要引導孩子去獨自面對生活,思考生活,解決各種難題,但是他們從不會攀比孩子去到更好的大學,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正如一位爸爸所說,芬蘭的每個孩子都不會沒有出路,最好的大學是離家最近的一所,任何的工作都是好工作。
雲心教育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環境下,才有了前面一個9歲孩子對成功不那麼功利的思考。 才讓每個孩子更加自信而踏實地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印象最深的是導演周軼君和孩子們一起在敬老院上課,老師讓每個孩子和老人一起畫身邊的人,以更好地教會孩子們怎樣正確認識時間與自己的關係。 老師邀請周軼君一起參加,她一直惴惴不安,因為她不會畫畫,怕畫出來的東西引來嘲笑。 但老師告訴她,畫畫的真正目的不是比賽,看誰有天賦、看誰畫得好,而是讓每個人用畫筆表達自我。
正是這句話,讓導演周軼君直接淚奔,讓她想起自己小時候經常被大人說「你唱歌像念經,別唱了」。
雲心教育
此時,她下意識說出的「我不太會畫畫」,其實就來自於習慣性地承受著別人的否定。
所以,當面對這個心理陰影時,周軼君頓時情緒激動地哭了出來,她說—— 我們(中國小孩)總是被說「不行」、「不好」、「不可能」。可是在眼前,卻發生著截然相反的「你行」、「你可以」,每個人都能在學習中得到最原始的快樂。
雲心教育
其實何止周軼君,無數中國的網友看到這句話,也都哭了,因為我們教育的體系教會了我們如何學會去考試,卻從沒教會我們真正自信地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在看完芬蘭的教育後,紛紛在下面留言說羨慕的是芬蘭孩子的自由,尊嚴,每一個個體都被包容被尊重。
而我們的學校從不會去教我們思考什麼是生命,什麼是自我認知,什麼是時間,沒有人教會我們愛和美,也沒有從深層次去思考過學習的意義。
我們有的只是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
所以長大後我們都變成了不會思考的工作機器,為了生存朝九晚五,在競爭里迷失自我,變成了一個樣板。
雲心教育
或許正如導演周軼君所說,一個孩子小時候怎樣被對待,就知道怎樣去對待別人。
雲心教育
任何一種教育都必須指向未來,指向真正的個體,指向生活,而不是指向書本,指向考試。
最後,把這段話送給大家: 家庭教育不僅是為了培養成功的孩子,而是培養幸福的孩子;
學校教育不是樣板化的知識灌輸,而是對個性的尊重,對人格的養成;
社會教育要讓孩子去感知生活、承擔責任,這樣的兒童教育,才能收穫豐盛、生動和高貴的靈魂。
期待中國的未來,教育真正喚醒的,正是每個孩子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