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麥德林。
在這個城市裡,許多年輕人,以制毒、販毒為生。
在這裡生產的古柯鹼,會銷往西班牙和歐洲各個國家。毒販,常常就隱藏在普通的居民樓里…
毒品及其衍生的相關行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們,賴以為生的行當。
這個手裡正攥著槍,在窗口嚴肅地東張西望的年輕人,名叫聖地亞哥,聽命於當地的毒販集團,海灣部落。
每隔一陣子,為毒販工作的殺手聖地亞哥,就會接到指令,去幹掉某些人。
這天,他來到居民樓里,和毒販會合。除了要看管毒品,還要幫其他毒販,把粉末碾碎和裝袋。
他手裡始終緊緊攥著槍,對周圍的每點聲響都十分警惕。
他說:為毒老大工作,我很安心…每次殺人之前都會去教堂祈禱,我相信有天使在看顧我,所以我很感謝神。
這並不是電視劇,鏡頭中的毒品和毒販,全是真實的存在。
找遍全網,也只能找到第三季的資源,前兩季在中文網上查無此片…
關於片子的相關資料,也是一片空白。
甚至有觀眾擔心拍攝團隊,拍完之後的生命安全…
這部網飛的紀錄片,全程高能:《毒品》
壹 | 轉業
墨西哥,群山身處。
一位全副武裝,戴著面具的男人,一邊攪動著面前的一口大鍋,大鍋里正加熱著不知名的粉末。
他說:我要非常小心,因為只要有汗滴進去,它就會發生反應…
這個男人是名毒販,他正在製作最近暢銷的毒品:芬太尼。
在這片森林,種植著12000棵,古柯鹼的原料:古柯樹。
這裡產出的毒品,會銷往歐洲各個國家,是制毒鏈條的最初一環。當地的農民,許多都靠種植古柯、製造毒品為生。
卡洛斯原本是當地的一位農民,一直勤勤懇懇地種地。
可是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當農民越來越難養家餬口。同村的表兄弟建議他轉業當毒販,這樣來錢會更快。
後來的事實證明,當毒販的決定沒有錯:收入大幅提高、人脈逐漸拓寬…卡洛斯嘗到了制毒的甜頭。
把古柯葉泡在水中,慢慢脫落葉子,再加入汽油、石灰等的材料,放在大鍋中,慢慢攪動,凝結成漿,加工成古柯鹼…
除了比當農民時乾的活要精細一點,卡洛斯覺得,這份工作換的,非常值。
在拍攝間隙,緝毒警察的偵察機,在空中飛過…有一架甚至在半空中盤旋…
但卡洛斯眼皮也不抬:他們要走過場,我們也要吃飯,除非他們拿槍指著我,不然我是不會停手的。
製作好的古柯鹼,會直接交給毒販,通過快艇在水路運走,整個過程行雲流水,輕車熟路…
1公斤的古柯鹼可以收到7萬美金,近年來當地政府打擊毒品的力度加大,相關從業人員因此得到的提成,反而更高。
負責運毒的人說:被警察抓很麻煩,可是沒錢,更麻煩…
在另一邊山頭,有一支小型「武裝部隊」,他們負責看管一部分毒品。
領隊說:我每天要做很多事,要負責處理毒品、看管、運輸…反正老闆叫我做什麼我就要做什麼。
他聳聳肩:如果出了差錯,我馬上就會死翹翹,被人取代。
他示意手下露出手中的槍:我喜歡槍,它能給我帶來安全感,畢竟干我們這一行,有點危險。
貳 | 懷揣星夢的毒販
美國,洛杉磯。
繁華的國際都市,燈紅酒綠、車水馬龍。
然而,在熱鬧市中心的另一邊,是罪惡的孳生地:貧民區。
不少流浪漢正呆坐在路邊,等待毒販的到來…
影子,是一名街頭毒販。已經在這行混了些年頭的他,有一批固定的貨源和客源。
他手裡固定有一批古柯鹼,最少可以提供400人的量。
現在的他,每周只按訂貨量煉製毒品,每周凈賺4萬美元。
前些年,一無所有的影子,來到洛杉磯。
心裡懷揣電影夢想的他,在聲色犬馬的大城市碰了幾次壁之後,終於明白:實現夢想的前提,是吃飽飯…
在貧民區生活,他發現,這裡的生活剛需,不是麵包、不是廁紙,而是毒品…他開始接觸當地的毒販,並表示自己想加入組織的意圖。
幸運的是,憑藉著靈敏的頭腦和貴人提攜,影子很快分得了一杯羹,也成了妥妥的土豪。
但上升了一個階層的影子,從來沒有忘記過夢想。
兜兒里有了錢之後,他火速接觸了美國的百老匯和好萊塢,加入了熱鬧的影視圈,參演了上百部情景劇、電影和舞台劇…
在他的社交網站上,全是和社會名流、國際影星的合照,和編劇、導演稱兄道弟…
白天,他是影視圈裡,談笑風生、帥氣陽光、前途無可限量的年輕才俊、青年演員;
夜晚,他帶著背包里的毒品,混跡於貧民區,發展著其他的毒品同僚,擴大著這危險但財源客觀的毒品事業…
他用毒品,支撐著自己的星夢,互不干擾。
他說:我每天醒來,都會掙扎,逼迫自己選一條路…但後來,我想通了,只要足夠小心,我就是大多數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有什麼不好?
叄 | 毒梟
荷蘭,鹿特丹港市。
2015年,荷蘭海關截獲了280公斤的古柯鹼,市值1600萬美元。
官方知道,這都是當地最大的販毒集團,奧吉集團乾的好事。
但集團做事滴水不漏,警方始終無法找到證據,正式入罪。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集團的二把手,M。
這些年來,他改革銷售模式,聯絡政府官員,讓集團的生意在嚴打之下,也沒有過大的損失。
他一邊開車,一邊輸出自己對毒品生意的看法:這個年頭,人心不古,都沒有了尊嚴和榮譽感,人們會互相廝殺、告密,尤其我們做這行,要小心選擇玩伴,才能萬無一失。
這天,他聯絡了一個貪腐的官員,幫助他從安檢處,帶回了一包毒品…這幫助了集團,脫離原有的指控…
2017年,網飛製作拍攝了紀錄片《毒品》,一共三季,但是前兩季只能在官網上找到資源。
目前,第一季豆瓣評分8.8,第三季沒有評分,在中文網上,相關的信息也是空白。
劇組深入到美國、墨西哥、荷蘭、哥倫比亞等國家的毒品重災區,記錄下了毒販、癮君子、海關和相關部門多重視角下,毒品的製作過程、分銷路徑、吸食情境、逮捕實拍等的震撼場面…
在官網上看到前兩季的網友,還看到了這個畫面:因為想取得毒販信任,攝影師直接把攝影機給到,正在制毒的毒販,好呈現第一視角…
每個畫面,都真實得讓人顫慄…
比如,墮落的癮君子,上一秒說著自己該死,下一秒就開始給自己滿是針孔的手臂,再來一針;
已經上了年紀的老人,一邊說自己是虔誠的教徒,一邊熟練地吸食著古柯鹼;
有人苦笑:我曾經有三棟房子,但是在吸毒後,都消失了;
拿到毒品後,迫不及待在街頭吸食起來的性工作者,向記者說著自己有多快樂…
比如,「專業」的毒販。
每個毒販,無論是制毒、運毒還是販毒,都嚴肅、認真地履行著職責。
有毒販日思夜想,琢磨出自己的獨特配方:加入酒精。
他介紹自己的理念:要想有回頭客,就要有與眾不同的配方,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這是我的獨家品牌,原創小粉。
加熱、熬制、攪拌…每個制毒的鏡頭,都如美食紀錄片一般,精細、詳盡…
開著豪車的毒販,後備箱裡裝著足夠判十次死刑的毒品:做事必須要腳踏實地,才能細水長流;
驗收時,直接吸食的毒販…他說:很快就有麻痹感的,就是好貨,慢慢才麻的,就是摻了雜質。
在房間裡,時刻都放著幾包毒品和一把槍,和黑幫電影沒有分別…
一位已經混到了高層的毒販,已經掙到了這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但是他依然在工作。而驅使他繼續的,是權力的快感。
他說:我很不想接受你們這個訪問,可是上頭有命令,我沒辦法…
還有倒霉催的警察和海關人員…
一邊成功查獲了幾十斤的毒品,但是在鏡頭的另一邊,毒販們已經成功分銷了上百斤的貨;
40度的高溫,仍然堅守在緝毒第一線,仔細檢查著輪船和汽車的底部,防止有改裝層里,藏著違禁品;
好不容易收到情報,抓獲了一船的人,結果是毒販的調虎離山計…又氣又急…
還出現戲劇性的一幕:兩名毒販正在嘲笑當地警察有多無能…
突然,大門被破開,勇猛的警察沖了進來,大吼著:舉起手來,你們被逮捕了!
在一旁的攝像機,也被勒令停機…
有網友說:看的時候,一邊害怕癮君子吸著毒死掉了,一邊還害怕毒販突然被仇家崩了,更害怕攝影師下一秒就被毒販,拿槍指著頭…
對有些人來說,毒品是快速致富的工具,有的人憑藉它養家餬口,甚至藉此踏入上流社會;
有的人為了它,傾家蕩產、眾叛親離,墮落在疾病和污穢的深淵,無法自拔…
每個人都被毒品操控,為它疲於奔命,掉進它的圈套里,不知不覺地先從精神,後從身體,走向滅亡…
但是,片子沒有片面、簡單地將毒販分為壞人,將癮君子分為社會渣滓…
而是多角度地展現了,人在際遇、利益面前的不易、取捨…
身為殺手的聖地亞哥,殺起人來不眨眼,張口閉口「你死定了」;
但轉過頭,慈祥地看著窗外,正在踢足球的兒子。
他說:我不希望兒子知道我的事情,我希望他能上大學、出人頭地,哪怕用我的命換…
而某些吸毒的人,也不完全是自甘墮落,而是因為從小就生長在貧民窟,也從未接觸過外界,完全不知道正常人的世界,應該是什麼樣…
儘管片中拍的制毒事實和毒販的日常,透露出一絲硬核、炫酷的氣質;
他們在和警察的貓鼠遊戲中,也有著電影的戲劇性觀感…
但是,當鏡頭一轉到那些,被毒品支配的,人不人、鬼不鬼的癮君子的樣子時,那些開著豪車、說著一套套理論的毒販,不由變得面目可憎…
幸運的是,儘管毒販抓不盡,但是警察從來沒有放棄過搜尋和打擊。
就算知道魔高一丈,他們也始終堅持正義。
正如警察所說:就算偶爾會被耍,但是正面的力量,永遠追趕著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