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於中國是輝煌的一年,頂住貿易戰、大慶建國70周年、航母下水、各行各業百花齊放、光明正大地宣傳大國崛起;2019年於中國是痛心的一年,33位居功至偉的院士離我們而去,那個「以身許國、無悔奉獻」的大師時代正在悄然離逝去。
主席說:崇尚英雄才能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那些在最艱難的時代里創造出最石破驚天的奇蹟的英雄是中華民族永遠的財富,他們的名字已刻在歷史的紀念碑上,永遠不被遺忘。
在那面紀念碑上,一對名字並排依偎,上面寫著: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李佩。
提起兩彈一星中的力學專家,無人不知錢學森,少有人提郭永懷,其實兩人是師出同門。郭永懷不僅是空氣動力學家,還是應用數學家、航空工作者,為我國的核武器事業和衛星事業貢獻巨大,無可取代。
而他的妻子李佩,是被稱為中國科技大學「最美的玫瑰」的語言學創始人,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
珠聯璧合的才子佳人
郭永懷1909年出生於普通農家,自幼聰敏好學,醉心物理,1935年在顧靜徽教授引薦下考入北大物理系,1940年前往加拿大學習應用數學,第二年轉往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拜在馮卡門門下學習流體力學,成了錢學森的師弟。1946年受聘為康奈爾大學航空部教授。
在康奈爾大學授課的第二年,郭永懷遇到了小自己八歲的中國姑娘——李佩。
李佩1917年生於江蘇鎮江,家裡是書香門第,從小善學,1936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經濟系。1937年七七事變後,有志師生不甘留在北京苟且於日軍威懾之下,集體南遷,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
在天津避難的李佩夜難安枕,最終背著家人前往西南聯大,參與到了求知救亡的洪流中。1941年,李佩到重慶從事教育工作,1947年留學康奈爾大學,在聚會中與郭永懷相識。志趣相投的兩人很快發展成戀人,並於第二年步入婚姻殿堂。
婚後,郭永懷繼續執教、研究,李佩在康納爾大學教授中文。郭永懷相繼提出「上臨界馬赫數」、奇異攝動論,解決了跨聲速飛行與氣體動力學中的難題,成為極具名望的物理學家。
艱難的回國之路
夫妻二人在美國名聲顯赫、事業穩定、富足美滿,本該就這樣繼續生活下去,但他們的心裡還裝著比安定富足更重要的東西——祖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國家百廢待興,總理動員關係聯絡海外留學生回國參與國家建設,響應號召的華人學者不在少數。但對一些學者而言,回國之路比出國還難走,其中最艱難的就是錢學森和郭永懷。
他們是氣體動力學專家,在美國從事的是有關航空、飛彈等方面的尖端科技工作,讓他們帶著技術回國無疑會給美國帶來威脅,因而他們的回過申請受到百般阻撓。但兩人都下了決心回國,不惜一切代價。
經過層層關係、種種波折,錢學森的審批先通過了,臨走前,他對郭永懷說:「一年後我們在大陸共同為祖國效力,我等著你。」郭永懷心潮澎湃,在美國生活多年,他等的就是那一天。
回想美有關部門當初邀請他參加航空機密項目時,審查者問他「為什麼來美國」,他回道:「為了報效祖國」,審核人員又問他:「你願意為美國參軍嗎?」他回道:「不願意!」幾年過去,他的理想就要變成現實了。
但郭永懷卻受到了嚴格審查,他心急如焚。有人勸他留在美國,別再惦記那個窮困的祖國了,郭永懷義憤填膺地說:「祖國貧窮,說明他的兒女無能!」誰能想到這個看起來溫吞老實的科學家在維護國家時會如此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1956年,郭永懷終於通過了審查,但為了避免再生枝節,他在歡送會上將自己的珍貴研究資料當眾投入火堆,燒了個乾淨,眾人驚愕萬分,但這一舉動卻保證幾天後他們躲過離港搜查,安全回到國內。
回到祖國攻堅克難
郭永懷、李佩夫婦回到國時國內經濟、科研條件都很差,總理親自接見了他們,並且關切地說:「你們有什麼要求儘管提。」郭永懷謙遜地說:「我已經回來晚了,該趕緊投身工作」。
當時錢學森已經擔任了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的所長,郭永懷被委任為副所長,到剛成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做了化學物理系主任,李佩則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做了西郊辦公室副主任,組織建設了中關村小學、醫院、西點商店,為尚且荒蕪的中關村建起了最基礎的生活設施。
1959年,原本支援中國軍備技術的蘇聯中止了合作,蘇方科研人員撤得乾乾淨淨,給中國留下了一片爛攤子。但武器的研發不能就此停滯,沒人外國技術支援,我們還有自己的優秀海歸人才,中央領導決議組織一批優秀科學家繼續研發。
於是,錢三強敲響了郭永懷的家門。郭永懷被委任為九院副院長,主攻原子彈開發,與一百餘名科學家組成科研隊伍,進入高海拔荒漠,日夜操勞,親自拌燃料,做實驗,奮戰了五年。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引爆。
1966年,特殊時期風潮席捲,李佩被控為「美國間諜」,受到隔離,他們的女兒郭芹被下放到內蒙,郭永懷因機密研究受到保護,在青海繼續研究,一家三口天各一方。1967年,第一顆氫彈成功引爆,郭永懷卻累倒在現場。
中國的脊樑憑著這兩顆炸彈硬挺起來,當科學家們回京時,葉劍英等元帥都已在機場等候他們,那是一場秘密的慶功儀式,但他們的任務還沒有徹底完成,分享完喜悅又回到大漠中繼續奮戰。
最壯烈的烈士,最堅韌的遺孀
1968年12月4日,郭永懷得知重要線索,想連夜趕回北京,結果乘坐的飛機在降落前突然墜毀,只有一名人員生還,其餘全部遇難。人們找到郭永懷時,他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屍體已經燒焦了。人們搬開屍體,發現中間夾著郭永懷的公文包。
生還者回憶,飛機從發現事故到墜落只有十即秒鐘,混亂中他聽到有人喊了「我的公文包」,那該就是郭永懷了。可以想見,短短的十幾秒鐘里,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顧不上個人安危生死、顧不上本能的恐懼,只做了一件事——風馳電掣地將文件夾緊緊在兩人中間,以血肉之軀為盾,保住了那份珍貴的資料。
郭永懷以最壯烈的方式為兩彈一星事業獻出了生命,正在接見外賓的總理得到消息時掩面而泣,郭永懷的妻子李佩卻沉默如山,她將最深的悲痛壓成了無眠深夜裡短短的幾聲輕嘆。
以前,提起李佩,是郭永懷的妻子,以後,提起郭永懷,該是李佩的丈夫了。世人會慢慢淡忘郭永懷,但李佩要盡其所能將這個過程延長。
講台上最美的玫瑰
李佩以驚人的自己和優雅姿態挺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1976年,李佩洗脫「通美」嫌疑,回到中科大出任外語教研室主任,挑起了英語教學的拓荒工作。
當時沒有英語教師,也沒有英語教材,李佩就請大學老師兼任、返聘退休老師、到信訪辦公室招人,並且成立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班,培養出來的人才直接任教。這套方法執行下來,中國的第一批應用語言學碩士和博士也應運而生。
李佩因此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隨著中美建交,跨國研究生項目隨之上馬,身處中國的李佩與身處美國的李政道共同推動中國自費留學。李佩擔綱留學考試出題人,通過她審核的學生都會被美國大學錄取。她成了一道城門,城內是渴望知識的中國學子,城外是等著接收學生的美國學園,連接起知識流通的橋樑。
李佩始終是講台上最盡職盡責的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即便80歲那年送走了患癌的女兒,她也沒有耽誤一節課。只是送走了丈夫和女兒,她的人生再沒什麼可為自己而留。1999年,李佩代領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後,將其贈予中科大永久保存。
她一生的積蓄60萬元分贈給了中科大和力學所,收受單位要為她舉辦儀式,她卻擺擺手,「捐就是捐,還要什麼儀式。」家裡的書籍,美國帶回的物品,郭永懷的手錶、印章,甚至丈夫最後的遺物,被她捐了出去。她在世上了無牽掛,也對世界毫無保留。
1998年,81歲的李佩開始在中關村舉辦講壇,請著名學者講課,分文報酬不給,讓學生聽課,分文不收。厲以寧、饒毅、甘子釗……李佩請來了太多知名學者,每周一講,將講壇活動維持了13年,共600餘場。
李佩先生像一位從歲月中走來的貴族,30歲、50歲、80歲……從青絲到白髮,永遠優雅而從容,永遠衣著精緻,畫著清爽精緻的淡妝、帶著圍巾,端正地站在講台上,學子們稱她為中科大「最美的玫瑰」。她為教育奔走了一生,於2017年1月12日與世長辭。
「明星」是天空中閃耀的星,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光。現在那些活在娛樂新聞里的人配不上「明星」二字,只有郭永懷與李佩夫婦這樣將肉體與靈魂、將短暫與漫長的一生都奉獻給國家和人民,無私無我、全情以付的人才算得上明星。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功在千秋的英烈們如夜空中的繁星,不該為後世遺忘,也不會被後世遺忘。
文/古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A-0SW8BMH2_cNUgGD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