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激素」,相信大家都聽過不少說法:
- 豆漿里含有雌激素,喝多了會得乳腺增生的!
- 肯X基、麥X勞的雞不要吃,都是打激素的,小孩吃了會性早熟!
- 現在的香蕉、草莓都是激素催熟的,不能吃!
實際上,你們真的了解激素嗎?
人人身體里都有激素
在大家的傳統印象里,激素就是不好的東西,可事實上,我們人體本身就會自己分泌激素。比如:
- 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泌乳激素等;
- 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醇、類固醇、腎素等;
- 性腺分泌:睪丸酮、雌酮、孕酮等。
- .....
因為激素是人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化學物質。而動物和植物也跟人一樣,只有在各個生命周期存在足夠的激素,才能維持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所以,我們平常接觸的各種動物、植物來源的食品,比如雞鴨魚、豬牛羊,甚至雞蛋、牛奶等含有激素都是正常的。
為什麼不用擔心食物中的激素?
食物中的激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源性激素,另一種是外源性激素。
1、內源性激素的食物
簡單來說,就是動植物自身份泌產生的,也叫天然激素。
它們存在於所有的動植物之中,包括肉類、蔬果類,甚至奶類、豆漿、蜂王漿等。
正常食用動植物食品,內源性激素是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
比如說,我們常說的豆漿,很多人都擔心裏面的雌激素會導致乳腺增生。
實際上,豆漿所含的天然「植物源雌激素」,它和人類的雌性激素不同,它的活性低,也更安全,而且對人體來說,還有雙向調節作用:
- 當人體雌激素水平不足時,它能稍微彌補體內雌激素的不足;
- 當人體雌激素水平較高時,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
再舉一個例子,很多人平時注重「以形補形」,喜歡吃一些動物鞭,這其實就是在補充動物當中的雄性激素,怎麼一聽說壯陽,大家就搶著吃,換個名字變成「激素」,就不敢了呢?
PS:當然啦,吃動物鞭也不能壯陽,因為烹飪後激素活性會喪失~
2、外源性激素的食物
簡單來說:就是人為添加的,比如說催熟蔬果、含激素飼料喂養的雞、鴨等。
這應該是大家普遍關注的,但其實很多都是,因為自行想像而過慮了。
比如說,植物類的:
為了促進果實生長成熟,有些商家會用催紅素、膨大劑等進行催大催熟。
這種所謂的「植物激素」,正確的說法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它們可以改變蔬菜水果的生長規律,但是它們的「激素」作用,只針對植物有效,所以在安全性方面並沒有什麼問題。
動物類的:
比如說速成雞鴨,只需要 5~6 周就可以出籠,大家誤以為它們「使用激素」。
實際上這是速成雞的品種(本身就屬於快速成長的品種)、為快速生長而優化的養殖條件決定的。
就像不同人種之間天生有著樣貌區別,你怎麼能說本來就長得快的雞是打激素呢?
更重要的是,一般沒有商家會給動物打激素,因為使用激素並不能促進動物快快長大,反而可能造成動物死亡率增加。
當然針對激素食物,大家都有可能會找出一些個例來進行反駁,比如新聞說某小孩大量攝入某一類食品導致「性早熟」,或者是自己親眼看見,不良商戶給活禽、海鮮「打針」的行為。
小薇只能說,從一個大的框架來說,只要是從正規渠道合理獲得的食物,基本上不存在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激素。
根據科學研究,日常補充的話,比如只是正常吃飯吃到的量,食物激素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也會在烹飪的過程中喪失活性難以產生作用,所以大家不用過分擔心,該吃吃該喝喝。
如果你真的對現有的食品工業毫無信心,這反而容易鑽入死胡同,導致生活難以繼續。
我們真正要注意的是這些「激素」的危害
我們生活中有可能會接觸到的「有害激素」,可能和我們想像中的「激素」不一樣。
它們大部分都是一些在分子結構上與「激素」相差較大的物質,但卻可以通過影響人體雌激素的水平,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比如:
1、環境中的「類雌激素」
比如:
- 塑化劑:包括塑料、橡膠、粘合劑、纖維素、樹脂等;
- 殺蟲劑、除草劑、滅菌劑:比如人們熟知的滴滴涕;
- 工業污染物:比如一下工業焚燒、化工排放會釋放的多氯聯苯、二惡英;
- 重金屬:比如鉛、汞、鎘等;
- ......
這些物質存在於環境中,本身也是污染物。長期接觸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影響人體性激素的正常工作,出現各種機能障礙,甚至致癌。
不過現實有點殘忍,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它們,只能說儘量減少接觸吧。
2、化妝品的「糖皮質激素」
比如,我們用一些化妝品,短期內皮膚會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一旦停用,皮膚就會變差,再用又能恢復,這種就是激素化妝品。
長期使用會產生激素依賴,會引起不良反應,發展到最後會變成真正的「爛臉」。
所以一定要購買正規產品(國家批准、工商認證、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一些不正規品牌的「美白」、「祛痘」產品和面膜類產品,都是「激素化妝品」的重災區。
3、肥胖導致的「性早熟」
食物激素從來不是導致兒童性早熟的誘因,真正引發性早熟的,是肥胖啊!
很多研究已表明,青春發育的開始時間與體重高低有關,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素。簡單的說,當體重、脂肪量達到一定程度,身體就會覺得已經為生殖做好了準備,提前進入青春發育期。
所以如果擔心孩子性早熟,相比於避開某種食物,讓孩子營養均衡,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更有意義。
總之,我們沒有必要去妖魔化我們日常能夠採購到的食物的危險程度,要引起重視的是環境污染,這才是威脅我們健康的最大問題,科學對待,才能有效防範,而不是聽信一些朋友圈內的低級謠言。
— 健康之路特約審稿醫生 —
如果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
記得點贊、關注
或者分享更多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yoE7nXEBfGB4SiUwJani.html版權聲明: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