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展開寒冬作戰訓練,嚴寒號稱天然盟友,曾協助俄擊敗德法

2020-02-03     礪劍堂


近日俄羅斯媒體連續報道,俄軍在冬季最寒冷的時間中大規模展開寒區作戰訓練和演習,其中中央軍去的裝甲部隊出動大量T-72型坦克,在冰天雪地中演習快速突進、遠程戰略機動等作戰科目,而俄羅斯空天軍則直接派出蘇-24M和米格-31BM等多型號飛機直飛更加寒冷的北極空域進行作戰訓練。我國軍隊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俗語,俄羅斯由於大多數國土處於高緯度地區,因此寒冷條件下作戰就是俄羅斯軍隊必須要跨越的一個科目,而且所謂的"俄羅斯的冬天"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很少經歷,甚至很難想像的。

(在大雪中作戰的俄羅斯T-72坦克)

"冬天是俄羅斯的天然盟友。"這句話最初的出處已經難以考證,但是這句話確實道出了一個真理:俄羅斯的冬天往往比俄羅斯的軍隊更加可怕和殘酷。除了同樣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地區的蒙古軍隊外,沒有人能夠征服俄羅斯——因為,幾乎所有軍隊都無法有效抵抗俄羅斯的嚴寒。

敗於嚴寒的拿破崙和功虧一簣的希特勒

說到俄羅斯的歷史,氣候確實幫了很大忙。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俄羅斯曾經兩次面臨滅國的威脅,而兩次都是因為"冬將軍"的降臨而讓俄羅斯轉危為安,其歷史發展堪比被日本人推崇備至的"神風"。

(籌備入侵俄羅斯的拿破崙(前方坐者)和他的將軍們)

1812年6月24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率領60萬精銳法軍分兩路渡過涅曼河,開始征討俄羅斯。1812年的法國,國力已經達到了其輝煌的頂點,在當時的歐洲,法國連續擊敗奧地利、普魯士等強國,並控制了義大利、德意志(萊茵聯邦)、尼德蘭(今天的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整個歐洲大陸除了俄羅斯外,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和法國抗衡,只有英國因為海峽的阻隔還在與法國對抗。原本拿破崙聯絡當時的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對英國進行聯合海上封鎖,但是俄國出於自身利益的靠攏在和法國結盟一段時間後,就退出了法俄同盟,這讓拿破崙極為惱火,並最終制定了攻打俄羅斯的戰略計劃。

(米哈伊爾·庫圖佐夫,沙俄名將,擊敗拿破崙的功勳元帥)

在入侵俄羅斯時,法軍兵鋒正盛,俄軍雖然和法軍發生了數次激戰,但都被精銳法軍擊潰。為此,俄軍總指揮庫圖佐夫元帥制定了大規模戰略撤退計劃,並領導俄羅斯軍民對法軍實施"堅壁清野"的圍困方針,這樣法軍儘管進展迅速,從6月到9月,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法軍已經從當時的俄普邊境推進並占領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但是由於庫圖佐夫制定的戰略撤退和堅壁清野的計劃,當時的莫斯科已經是一座空城,庫圖佐夫在撤退之前,甚至還放了一把火,把整個城市燒成灰燼。而法軍在入侵俄羅斯的道路上沿途得不到任何補給,經後方運送的糧草有超過1/3被運輸部隊自己的騾馬消耗,前線無論是糧草、彈藥還是戰馬都無法得到及時補充,特別是冬季的來臨,讓拿破崙不得不在10月19日下令撤離莫斯科,並開始戰略大撤退。在拿破崙12月6日抵達巴黎時,身後曾經的61萬大軍僅剩下了約2.7萬殘兵敗將。後世有關於1812年戰爭的記載雖然對於庫圖佐夫的戰略計劃多加讚賞,但是對於冬季的嚴寒則給予了決定性的評價。

(狼狽逃離俄羅斯的法國軍隊)

儘管歐洲的冬季普遍比較寒冷,但是法國和德國所處緯度相對較低,海洋性的氣候讓兩國的冬季雖然寒冷但卻可以忍受,而俄羅斯緯度較高且深處內陸,冬季氣溫經常在-40℃~-50℃之間,地面凍結後甚至比鋼鐵還要堅硬,使用炸藥也炸不開,而且更重要的是——沒有經歷過這種苦寒氣候的人,會對這種氣候難以適應從而產生巨大的非戰鬥減員。據當時法軍的一位軍醫主任回憶,"這種寒冷甚至比敵人的炮火還要致命,1.2萬人的陸軍第12師除350人倖存外,全部死亡"。可以說,法軍的傷亡實際上大部分是俄羅斯的嚴寒氣候造成。

(深陷俄羅斯大雪的納粹德國坦克和突擊炮)

不過在拿破崙征俄失敗129年後,另外一位歐洲強人又動了侵略俄國的野心,他就是第三帝國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都是6月,和拿破崙只差2天,可見侵略者都企圖在冬季來臨前解決俄羅斯)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實施,俄羅斯歷史上規模空前絕後的"衛國戰爭"正式爆發。當時的俄羅斯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並且擁有當時僅次於美國的工業產能,希特勒幻想著用俄羅斯的資源和裝備大大擴充自己的帝國。不過冬將軍很快也給了他迎頭一擊。

(俄羅斯的嚴冬,在冰封的凍土地帶甚至無法挖掘像樣的戰壕,只能這樣"挖坑")

1941年的嚴冬一如1812年一樣,是當時50年以來最寒冷的一個冬天。俄羅斯大地上的氣溫在一夜之間下降近20℃。這讓習慣於東普魯士溫和海洋冬季的德軍官兵極為不適應。德軍軍需部為部隊趕製的冬裝根本無法有效抵禦-40℃的嚴寒,而且由於設計上缺乏在寒區作戰的考慮,德軍坦克發動機因為寒冷而被凍結,車長觀察窗被凍住,潤滑油凝固……甚至連步兵槍械使用的槍油也被凍結,連槍栓都拉不開,只能使用手榴彈作戰。同時德軍坦克和裝甲車輛採用的窄幅履帶在鬆軟的雪地上根本跑不快,而採用了寬幅履帶設計的蘇軍T-34型坦克則健步如飛。當時德國中央集團軍在中路進攻時已經攻打到莫斯科市郊,德軍指揮官甚至已經可以從望遠鏡中看到克里姆林宮尖頂上的紅五星,然而一切都在冬將軍戛然而止,莫斯科戰役,依靠冬將軍的幫助,德軍被蘇軍擊退150公里左右,希特勒迎來他軍事生涯上第一個慘重失敗。

嚴寒,比敵人更可怕的"敵人"

地球是一個半徑約6000多公里的星體,由於自傳和公轉的存在,且受地磁偏轉的影響,地球上按照受熱量被劃分為"寒帶、溫帶、熱帶"三種不同的氣候帶。溫帶和熱帶由於氣候溫暖,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寒帶地區由於氣候寒冷,物產稀少且土地貧瘠,在古代很少有人類居住,直到工業化社會後,由於開發礦產資源等需求,寒帶地區才開始逐步出現人類活動的蹤跡。

(雪地中的窩棚依然是保暖休息的好辦法)

但是寒區作戰卻是現代軍隊一個必須要學習的課題,因為軍隊的作戰範圍非常廣泛,為了國家利益,軍隊有可能需要在任何條件下作戰,因此充分學習和了解寒區作戰的特點,是能夠打勝仗的重要前提。

寒區、嚴寒條件下的作戰,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克服寒冷。低溫對於部隊的普通士兵和武器裝備都有很大的限制甚至是殺傷效果,即使在和平時期,各國軍隊也必須嚴肅對待這一問題。根據軍事醫學的角度來看,凍傷是寒區作戰對於士兵最大的威脅,而體溫流失是凍傷發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寒區作戰,第一重要的就是保暖,保持體溫不會快速流失,就能有效確保作戰能力。而確保體溫,就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穿著合適的防寒服裝;第二,在飲食方面進行調整。

(俄軍專用寒區單兵口糧)

穿著禦寒的服裝,這一點都可以理解,因為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穿著保暖的服裝是直接確保體溫的手段。不過在寒區作戰,服裝不僅僅需要保暖,還需要保持透氣和輕便。這主要是出於作戰的考慮,因為在寒區行軍,如果身體出汗,就需要服裝足夠透氣來排汗,否則汗水貼在體表會導致身體熱量快速散失。同時如果服裝過於笨重,會妨礙士兵活動,進而影響作戰,所以服裝的選擇必須嚴格遵循寒區作戰的設計思路進行。據有關資料披露,氣溫-20℃以上、風力3級以上,一般對徒步行軍影響不大;氣溫-20℃以下,風力6級以上並有降雪時,就必須換穿棉鞋,徒步行軍中一旦防護不當,極易造成凍傷。一旦防護不當,就會出現大量的非戰鬥減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第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傷亡超過3萬人,其中2萬多人是因為凍傷減員而並非是戰鬥減員。

(沒有寒區作戰經驗,才會遭遇這樣的尷尬——韓國驅逐艦訪問符拉迪沃斯托克)

其次,在寒區作戰,士兵的飲食也需要進行適當調整,要以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為主,確保士兵每天有充足的能量補充,以便對抗嚴寒的天氣。根據統計,在寒區作戰時官兵體能中水分消耗會大幅增加。即使是以後勤保障突出而著稱的美軍,在二戰歐洲戰場上凍傷減員比例也高達8%,在韓戰中則為4%,因此美軍非常重視為寒區作戰的官兵補充熱量和水分。美軍條令規定,寒區作戰固然可以食用戰鬥口糧或小分隊口糧,但只要有可能,即應按標準供應熱食。這一規定甚至被寫入了美軍專門的《寒區作戰與士兵手冊》,不過美軍嚴令禁止在寒區飲酒,理由是酒精只會帶來短暫的溫暖感覺,卻容易麻痹神經,導致官兵忘記防寒並引發凍傷,而且在低溫下,飲用冷酒會使舌、喉發生凍傷。

(駕駛馴鹿雪橇的不一定是聖誕老人,也有可能是俄羅斯北極部隊,他們是全球唯一的專業寒區作戰軍隊)

長期在寒區作戰的俄羅斯軍隊對於寒區飲食供應更是經驗豐富,早在蘇聯時代,各級軍隊主官就必須嚴格關注食物的問題,特別是在冬季要嚴格預防食物被凍壞的情況,並且在儘可能的情況下為部隊提供熱食和開水,以確保士兵吃得暖和,避免因為寒冷引發的體能浪費。同時保證熱食供應也是確保士兵不會因為消化道受涼而引發疾病的重要手段。

寒區作戰的裝備保障

除了讓士兵吃飽吃好以外,裝備的保障也是重中之重。例如在二戰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德軍和蘇軍都曾經遭遇冬季過於嚴寒而槍栓拉不開的情況,我軍在當年韓戰中也曾經遭遇同樣的困難,這都給部隊作戰帶來了嚴重困難。特別是在當今電子設備大行其道的情況下,嚴寒和低溫堪稱是電子設備的"大敵"。根據測試,在-20℃的情況下,一個原本充滿電的鋰電池移動電源,可以在2~4小時內,電量下降到其設計值的十分之一,而如果溫度更低,則有可能直接喪失工作能力。

(高寒地區使用的武器裝備和一般武器有明顯的區別)

不僅如此,坦克、汽車的發動機在低溫條件下也有可能被凍住,因此在發動之前需要進行"暖車"。而且在低溫條件下,坦克、自行火炮等履帶式裝甲車輛潤滑油粘度會變大,機械部分磨損加劇,故障增多。同時由於低溫會導致地面結冰,履帶打滑進而導致車輛行使困難,交通事故增多等問題。而且由於金屬性質受氣溫影響較大,當氣溫低至-40℃以下時,金屬的韌性會逐漸消失,脆性加大,進而導致履帶、軸承等脆弱部位更加容易斷裂或者損壞。

(二戰時期蘇軍T-34坦克採用寬幅履帶,柴油發動機的設計,這讓其在雪地中作戰的效能非常突出)

同時低溫條件下對於槍械和火炮的使用同樣有較大危險,因為槍械和火炮都是用專用助推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用於攻擊目標。而火藥氣體在槍膛或者炮膛內燃燒時會產生數百攝氏度的瞬間高溫,這種高溫作用於低溫的槍管或者炮管,極容易引發炸膛事件。所以冬季還必須給槍枝的槍管以及火炮的炮管包裹上防寒外罩,以便在一定水平內保證槍管和炮管的溫度,減少機械故障和炸膛的發生。

俄軍的寒區作戰對於我軍的啟示

由於國土大部位於高緯度的寒帶,特別是人煙稀少的西伯利亞荒原,所以俄軍非常重視寒區作戰的訓練,每年都會騰出大量時間組織相關的演習以確保部隊的戰鬥力不會衰減。與此同時俄軍針對寒區作戰所總結的各種經驗教訓也非常寶貴,值得世界其他國家借鑑學習。

(我軍新式防寒服,輕便保暖,結識耐用)

儘管我國本身並沒有國土位於高寒地區,但是我國國土中卻包含了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高原地區不僅僅是高寒而且缺氧,所以解放軍守衛的地區實際上比單純的高寒地區更加嚴酷,特別是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山地區甚至被稱為"生命禁區"。所以寒區作戰也是我軍的"必修課"之一。

(這身湛藍的迷彩,不覺得和白雪映襯,太過扎眼了嗎?)

寒區作戰,基本要務是確保士兵吃飽穿暖,其次,對於作戰武器裝備,要進行特別的維護保養,確保機械設備的靠性,以及武器彈藥和槍械繫統的安全性,最後對於電子設備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因為現代戰爭電子設備使用越來越多,包括各種偵察、觀瞄、測距等系統以及通訊終端等,都是電子設備,確保這些設備在嚴寒條件下的正常使用是確保部隊能夠打勝仗的關鍵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yG89D3ABjYh_GJGVP5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