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稿小妹完成了一項壯舉,去電影院看了整整3遍《哪吒之魔童降世》。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稿小妹是個「渣女」,無奈陪人刷影。
而是面對國漫的又一扛鼎之作,小妹自然不能放過,6個多小時的觀影體驗,除了藕餅CP,我究竟還看出了那些細節?
看過《大聖歸來》和《白蛇:緣起》的同學都知道,現代國漫流行對經典IP進行故事「魔改」,但尺度有需要把控到位,畢竟「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六老師語錄),第一次看完後,電影的故事和人設雖然翻新,但整體還是以封神榜大框架為底色的。
但哪吒不再是叛逆、憤世、橫劍自盡的少年,
而是天真、搞怪、卻渴望被認可的混世魔丸。
敖丙也不再是會吃童男童女的欺市太子,
而是靈珠附體、善心不滅的濟世少俠。
此外,李靖人物性格也成功「洗白」,一改封神榜中迂腐、對外懦弱的定位,代以一個飽滿的父親形象,申公豹和太乙真人也增加了身世解讀,讓人物更立體,而非單純的善惡兩分。
這部《哪吒》打破了傳統的刻板印象,哪吒傳奇終於不再是講對父權的反抗,大家也不必在「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過後空留一聲嘆息。
雖然是一部動畫,如果79版的哪吒鬧海講的是自由、反抗、大義,那麼這部笑點、淚點並存的魔童降世又蘊含了那些精神內核?
1. 成見是座大山
何謂成見?片中通過人物境遇給到了答案,成見是哪吒系魔丸轉世,斬妖除魔,百姓依然對他恐懼和疏遠;是龍族為天庭建功偉業,卻因是妖族而被永久禁錮天牢;成見是申公豹百年修煉,卻永無機會躋身十二金仙。
電影映射了「中國式看客」,他們聽風就是雨,不論真相,完全活在過往的既定印象中,尤其像那個舉著拐杖分不清方向的老人,更是當中不明是非的代表。
2.自己決定命運
《哪吒》更像是一部成人向的動漫,除了台詞和嬉笑段子,它更像是拍給已經長大的觀眾,來思考自己生活的方式和存在的價值。
「去你的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運不公,就和他斗到底」哪吒的台詞處處彰顯著堅韌不屈的特性,縱然天性至惡,可他仍然有向善的選擇。這是他對自身命運新的認識。也是導演傳達給觀眾的精神內核。
「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觀影前我一直對畫面擔憂,一開始得知本片是3D動畫時,我內心湧起一陣不安,眾所周知,除了大聖和白蛇,我國國產3D動漫曾經一度是這種畫風。
好一點是這種
而這次哪吒完全刷新我對國產3D動漫的認知。感受著人物與場景細節帶來的雙重震撼。
一、人物細節
1. 顛覆形象
79版《哪吒鬧海》里的哪吒神采奕奕、白衣似雪,中國傳統水墨畫風百看不厭;這版哪吒性格最為剛烈。他的偏執和堅定,甚至超過了孫悟空。他能一人上天下海,自然也能一人對峙那電閃雷鳴。
03年《哪吒傳奇》中的哪吒靈動可愛,眉心一顆小紅點,還安排了一隻小豬熊在他身邊;為了照顧兒童觀影體驗,這版哪吒在人物個性和劇情上都做了收斂和妥協,主題曲「是他是他就是他,少年英雄小哪吒」響徹了90後童年的每個夏天。
2017年《十萬個冷笑話》里的哪吒反差最大,蘿莉臉壯漢身,無厘頭的形象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時隔兩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重新登上熒幕——經過100多個手繪形象的籌劃及角逐,最終誕生了這版史上最「丑萌」的哪吒。
這個顛覆性很強的哪吒外觀形象一開始讓很多觀眾無法接受,畢竟曾經的哪吒動畫形象不是陽光可愛就是颯爽少年。
這裡導演有自己的考慮,這個形象氣質更為符合他在片中魔童的定位,面部特點疑似參考了日本動畫《阿修羅》。
而吊兒郎當的步伐,玩世不恭的表情,雙手插進短褲的姿態應該也是借鑑了《灌籃高手》中的櫻木花道 ,看來導演是個不折不扣的日漫迷弟。
2. 服飾升級
不僅是妝發上的突破,服裝方面也緊跟潮流。從79版的騷紫秋褲升級為嘻哈界超skr的撞色燈籠褲,褲腰帶也從原始的荷葉變為王者金的絲綢緞帶。
最終一戰的哪吒變身後上身赤裸,渾身火焰,伸出六臂,向經典形象致敬的同時也帶給了觀眾巨大反差的視覺快感。
3. 髮絲處理
片中所有細節都經得起放大,例如:敖丙一頭靜謐藍的長髮光澤感、飄逸感肉眼可見。
髮絲根根分明,這也是1600+製作者的辛苦產出。
4. 角色選取
電影里每個角色形象皆有其意義,比如太乙真人的飛豬、口吃的申公豹,就連兩個小小的守衛,也是以商代青銅器為原型,將中國文化貫穿。做到即使是小角色,也是形象飽滿,有據可依。
二、畫面細節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首部在中國IMAX影院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給觀眾以超豪華的視覺享受。
1. 場景構建
見證過《大聖歸來》的視覺特效,心中的期待閾值被急劇拉升,可喜的是:中國風的配色、宏大絢麗的場景都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得到了延續和超越。每一個大場景都經歷了百版的磨合。
導演餃子說:」做《哪吒》沒有別的,就是死磕。」僅江山社稷圖四人搶筆一個景的草圖就做了2個月時間,總場景共耗時了4個月。
2. 超燃特效
最初全片有5000多個鏡頭,是普通動畫電影的3倍,調動了全國20多個特效團隊來協助完成,導演反覆挑選後留下了2000個。稱得上匠心打磨。
影片中單是特效鏡頭就超過1400個,超燃的特效鏡頭占成片的80%。但很多特效鏡頭都找不到參考,這對主創團隊而言難度升級。
高潮部分哪吒與敖丙決戰「火蓮花融化冰面」的畫面花費了6個月才完成。當然也有好多砸重金、把錢也燒光最後卻沒能實現的畫面,但這些嘗試對於仍處於摸索階段的國產動畫來說都不失為一種進步。
除了大場面的視覺效果飽滿,片中為哪吒標配的乾坤圈、混天綾、風火輪、火尖槍四大武器也給足了超炫特效;還有龍王一族給敖丙製作護鱗甲層層疊加的畫面與劇情相互襯托渲染,達到1+1>2的效果。
3. 動態細膩
精雕細琢的《哪吒》,並不是一昧注重大場景、大特效,即使是再平常的鏡頭也觀感舒適,duangduang的極其上頭。
小哪吒Q彈的肚皮,肚兜上的紋理清晰可見。就沖這點,稿小妹就能去影院再刷個天昏地暗……
不論劇情還是畫面,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帶給了觀眾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幾十年前我們有《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如今我們有《大聖歸來》《魔童降世》。經典還在延續,締造著每一代孩子關於神話的專屬回憶,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本片的總結:哪吒不醜,他扛起了國漫這片天。
最後,引用主題曲一句歌詞作為結尾吧:
從不拘泥任何世俗凡人的目光,我要奔向前方那光芒。
中國動畫與設計,請大步向前。
來源於稿定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