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也會呼吸?

2020-02-14     芭莎藝術

日本城市綠廊項目的構想圖

城市與森林似乎一直以來都是此消彼長、互不相融的矛盾兩極,而綠色建築(Green Building)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這類建築既是人類的居所,也是會「呼吸的森林」,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就為大家介紹十棟標誌性的綠色建築。

01 「屋頂上的公園」

Emilio Ambasz & Associates建築事務所

阿庫羅斯福岡基金大廈

1995年,阿根廷建築師埃米利奧·阿姆巴茲(Emilio Ambasz)在日本福岡政府的邀請下設計了一棟公園式的辦公大樓,也就是著名的阿庫羅斯福岡基金大廈(ACROS Fukuoka Foundation Building)。

阿庫羅斯福岡基金大廈

這棟大廈絕對是綠植與建築完美融合的典範。其屋頂上的樹叢猶如一座美麗的公園,山體般的排水設計讓雨水蜿蜒而下,澆灌了沿途的植被;而內部巨大的中庭使得自然光可以浸沒整個空間。這種內外結合的設計為人們節省了大量的用水與照明用電。

02 「千樹之城」1000 Trees

Heatherwick Studio建築事務所

「1000 Trees」竣工後的效果圖

「1000 Trees」竣工後的效果圖

目前,在上海的M50藝術區旁,一座名為「1000 Trees」的千樹之城正在悄然誕生。該項目由英國「創意奇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高低錯落的石柱模擬了森林中樹木自由生長的形態,與周圍的「盒子狀」建築形成了強烈對比。

該項目預計於今年開放

與凹凸的正面不同,該建築的背面相對平坦,仿佛一座山從中間被切開。為了紀念曾在此處的一堵很長的塗鴉藝術牆,工作室還專門委託了藝術家們在建築的背面創作,從而「復活」了這種街頭文化氣息。

03 「生命之牆」Citicape House

Sheppard Robson工作室

Citicape House的設計圖

這棟預計於2024年竣工的英國Citicape House大樓擁有歐洲最大的綠植外牆。牆上大約有40萬棵植物,它們每年會「呼出」六噸氧氣,同時讓倫敦市區的溫度降低3-5攝氏度。

Citicape House的設計圖

設計該大樓的英國工作室Sheppard Robson特地選用了嵌入式的網格狀外牆。其合伙人丹·杜爾(Dan Burr)表示,這樣做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築的形狀,從而避免「洗綠行為(Greenwash)」。該名詞常用來批評那些打著「環保」的旗號浪費資源、瘋狂斂財的做法。

04 「零能耗、零耗水」的研究所

美國菲普斯溫室植物園

可持續發展景觀中心

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可持續發展景觀中心(Center for Sustainable Landscapes)是著名的菲普斯溫室植物園(Phipps Conservatory and Botanical Gardens)的教育研究所。該建築利用風、光、地熱能來發電,從而實現了「零能耗」的自給自足狀態。

該中心的風力渦輪發動機

這裡的廢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統是一個「零耗水」的閉環,讓該研究所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生態系統」。作為全球唯一一棟符合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LEED)、生命建築挑戰(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等四個頂級環保認證的建築,這棟大樓絕對是行業標杆無疑了。

05 「白色蜂巢」COR Building

建築師Chad Oppenheim

「COR」大樓

「COR」大樓是美國弗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的第一棟綠色建築。遠遠望去,鏤空的外骨骼牆體就像是一個高高佇立的白色蜂巢。這層外牆不僅搶眼,而且集多功能於一身——既能隔熱、遮陽,還可以成為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的棲身之所。它雖然沒有綠植外牆,卻是當之無愧的環保建築。

「COR」大樓頂部的露台

06「日落大道8850號」

Morphosis建築公司

「日落大道8850號」竣工後的效果圖

這個預計於2021年動工的「日落大道8850號(8850 Sunset Boulevard)」項目位於美國洛杉磯,由兩棟大樓組合而成:白色尖角建築猶如一隻呈「C」型手,抓住了另一邊的方形玻璃大樓。

兩棟建築間的斜坡成為了綠洲般的存在,與沿著玻璃外牆攀爬而上的藤蔓一起凈化城市空氣。頂層的露台設有泳池、餐廳和酒吧,在那裡欣賞洛杉磯的夜景最適合不過了。

建築也會呼吸?

「日落大道8850號」竣工後的效果圖

07「城市綠毯」Kö-Bogen II

Ingenhoven 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

Kö-Bogen II的設計圖

鳥瞰之下,位於德國杜塞道夫(Düsseldorf)的Kö-Bogen II辦公大樓被一塊厚實的「城市綠毯」所覆蓋。預計在今年春天建成後,大樓頂部綿延八公里的鵝耳櫪灌木叢將會極大地緩解當地的「熱島效應」。

Kö-Bogen II的設計圖

Kö-Bogen II的設計圖

主樓的對面是一棟三角形建築,緩緩而上的屋頂草坪是人們午後散步、曬日光浴的理想場所。兩棟建築的斜坡構成了一個綠意盎然的山谷,圍住了不遠處的地標性建築杜塞道夫劇院(Düsseldorf Theater),在視覺上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感覺。

08「吃掉霧霾」的森林城市

建築師史蒂芬諾·博埃里

柳州森林城市的設計圖

繼米蘭、南京的垂直森林(vertical forest)之後,義大利建築師史蒂芬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再度開啟「植樹造林」模式。2017年,由他設計的廣西柳州森林城市項目正式動工,該城市計劃在容納3萬人的同時,每年吸收1萬噸二氧化碳和57噸的微塵污染物,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霧霾吃貨」。

Stefano Boeri設計的米蘭垂直森林

Stefano Boeri設計的墨西哥森林城市

在柳州項目之後,博埃里又馬不停蹄地完成了墨西哥首座智慧森林城市的設計圖。該城市不僅在糧食、能源上獨立自主,而且擁有先進的電動與半自動交通系統。

09 綿延起伏的「城市山谷」

Heatherwick Studio建築事務所

城市綠廊項目設計圖

預計到2023年,日本東京虎之門-麻布台區的摩天大樓將被一個個格柵般的低矮建築所圍繞。負責該綠廊項目的Heatherwick Studio依照天然的山谷地形,設計了一系列如隱匿式花園、下沉庭院等景觀,它們就像樹根一樣沿著高低起伏的地面向外延展。

城市綠廊項目設計圖

10 「黃金之城」生態酒店

Kengo Kuma & Associates建築事務所

生態奢華酒店設計圖

到2022年,這座閃閃發光的生態奢華酒店(Eco-Luxury Hotel)將會是巴黎塞納河左岸的「黃金之城」。木質鱗板的暖黃色與金屬光滑柔和的色澤交相輝映,令人陶醉其中。

除了綠植外衣以外,酒店中心還有一個巨型花園。傾瀉而下的陽光、鬱鬱蔥蔥的綠意,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座森林之中,瞬間倦意全無、神清氣爽。

生態奢華酒店的設計圖

為建築披上「綠色外衣」,既愉悅身心、又清新空氣,因而受到了眾多建築師的青睞。不過一棟建築「綠色」與否,絕不能僅靠綠植來決定。使用清潔能源、循環利用資源、自然通風與採光等設計,儘管沒有綠植顯眼,卻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我們才能讓建築從真正意義上變得低碳、環保、可持續。

哪位佛徒對徽派版畫意義非凡?

藝術大師也有「甲方爸爸」?

在藝術家、設計師眼中,在家辦公的關鍵是什麼?

編輯、文方淑君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I7NQnABjYh_GJGVaN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