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95歲老人,堅持了二十多年的飲食秘訣曝光,不妨了解一下

2019-12-11     天天養生匯

農村95歲老人,堅持了二十多年的飲食秘訣曝光,不妨了解一下

家住農村的李老,因為在年過70時還在做豆腐賣,因此村裡人都叫她「豆腐婆」,今年已經是95歲的高齡,身體依然很硬朗。其實在豆腐婆這一代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他們勤勞,不畏艱苦的精神更是我輩的楷模。

對於李老,在他們的幼年時期,正是我們國家最為動亂的時候,中年時期正是我們國家文革時期,老年趕上來改革開放,可以說整個過程中食物匱乏,吃不飽穿不暖,要生存下來已經非常不容易,長壽更是少之又少。念過70的他總算是趕上了美好的生活。

老人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飲食方面一直非常講究,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為長壽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老人的飲食原則歸可納為7點,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

95歲老人,堅持了二十多年的飲食秘訣曝光,不妨了解一下

1、吃的數量要少一點

對於老人來說,一般早餐、中餐吃8分飽左右,感覺到非常舒適即可;而晚餐吃6分包,如此對睡眠也不會有印象。

據她的描述,晚餐稍微吃多一點,睡覺就不舒服。因此每次都不敢吃太多,也不知道堅持來多是年。

2、質量「好」一點

老人飲食要注重蛋白質,特別是優質蛋白質的供應。優質蛋白質以魚類、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為佳。儘管每次吃的不多,但是基本上每隔5天趕集的時候都會買一點。

3、蔬菜多一點

雖然現在家裡不缺乏肉類食物,然而老人卻堅持每餐都少不了蔬菜。據她的描述,肉類吃多了不大便就非常不舒服,甚至不規律,幾天才會有一次,每餐吃多點蔬菜大便就會非常規律,基本每天都會有一次,所以多年來也就形成來這養的習慣。

事實上,我也多次強調過,新鮮的水果蔬菜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提高人體消化吸收能力,還有助於通便。

4、食物種類要多樣化

儘管老人生活在農村,卻也不乏四菜一湯,而且大部分的是自個種的蔬菜,就在旁邊的菜園子裡,非常方便。爾偶也會有些肉類食物。這樣的生活讓老人感到非常愜意。

5、飯菜爛一點

這裡有個煮飯吃小技巧分享給大夥;在用壓力鍋煮飯的時候,將米稍微傾斜,一邊高一邊低,如此煮出來的米飯就會一邊是硬的,而另外一邊就是軟的,這就是「豆腐婆」分享給我的,藉機分享給大家。

老人非常喜歡吃爛一點的米飯,而且經常會煮些粥來喝,尤其是晚餐,或許簡簡單單的一碗粥,一碟小菜就是頓晚餐了。因為食物做得爛一些、細一些、軟一些粗糧細做更有利於消化吸收。

6、晚餐早一點

「飽食即臥,乃生百病」。所以晚餐不僅要少吃點,而且要早點吃。飯後宜稍活動,以利於促進飲食消化。

在農村,一般吃晚飯都比較早,一般在6點前後就吃完了,冬天則會更早,甚至在4點過後就開吃,吃完了還要去四處溜達一下。

7、吃得慢一點

細嚼慢咽可使食物消化得更好,吃得更香,易產生飽脹感,防止吃得過多。細嚼慢咽是一種飲食習慣,也是一種態度,因此,看似簡單,通俗易懂,卻正在做到人的不多。這一習慣豆腐婆知識堅持來二十年,現在則更加講究。

個人觀點:越是到了人生的暮年,越重視健康,大多數老人都非常愛惜自己的身體,生活習慣都非常好,而且會儘量去運動,生怕那天就失去了運動的權利;反倒是年輕人,大多在生活中都不太注意,經常性的熬夜、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等等,因此出現早衰的現象非常嚴重,而對於養生卻又非常熱衷於各種「保健食品」,總想著有一種「靈丹妙藥」可以讓自己永遠保持年輕,其結果適得其反,再多的胭脂水粉也無法掩蓋自己歲月的滄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2_o9W4BMH2_cNUg_u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