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似乎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蝗災,極端天氣,多個糧食出口大國出台禁止出口的政策,我國是著名的糧食進口大國,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問題:糧食危機會出現嗎,需不需要屯糧?
沒有經歷過饑荒的人不能體會「口糧「的重要性。曾經我國重要的貨幣等價物是糧票,可能你的奶奶輩現在還能翻出來一張,持有糧票才能購買糧食,足以看出當時糧食的珍貴。
疫情在全區蔓延,多國遭受蝗災,氣象部分預警今年極端天氣大機率會出現,國內老百姓的「口糧安全」有保證嗎?官方已經回應了。
國際糧食出口形勢
全球最大小麥出口國:禁止大米出口。
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大米出口因「封國」停滯。
全球主要小麥、麵粉出口國哈薩克宣布,禁止小麥麵粉、胡蘿蔔、糖、大豆出口。
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暫停新的大米出口合同。
塞爾維亞:暫停葵花籽油和其他農產品的出口。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警告,疫情有可能帶來糧食危機,4、5月份會出現最糟糕的情況。
很多網友都慌了,有人說現在的糧食會不會就是疫情爆發之前的口罩?要不要屯點糧食?
我國的糧食供給狀況
大米、小麥是我國人民主要口糧,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兩種糧食的數據。
我國是世界糧食大國,更是世界人口大國。2018年我國大米產量達到2.12噸,大米消費量僅為1.93億噸,加上我國還從國外進口大米,國內大米仍然是供大於求的狀態。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從國外進口大米呢?進口大米占國內消耗量多少呢?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表示,進口大米主要用於品種餘缺調劑,比如泰國香米。從2011年開始,我國從主要稻米出口國越南進口的大米就在連年下降,2019年僅為48萬噸,總體大米進口255萬噸,進口大米占我國糧食消耗總量的1%。即使大米不進口,也不會影響國內供給。
再來說說小麥,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小麥產量約為1.34億噸。年度總消費量為1.23億噸,。而且2019年冬天,北方小麥長勢良好,今年夏糧豐收的機率較大。
米麵兩無憂,大家就不用擔心,國家餓不著咱們。不過,國際上的糧食局勢對老百姓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國的糧食儲備制度
王遼衛表示,從2014年開始,國家按照「產區保持3個月,銷區保持6個月,產銷平衡區保持4個半月」的市場供應量要求,重新核定並增加了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各地已全部落實到位,而且大中城市還建立了滿足市場供應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油儲備。同時,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儲備品種結構中,小麥和稻穀等口糧品種比例超過70%。
除上述政府儲備外,2004年以來,我國對稻穀、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根據市場情況每年收購了一定數量的最低收購價糧食,這部分糧食主要通過國家糧食交易平台向市場投放,有效地滿足了市場供應,穩定了市場價格。多元市場主體也建立了用於正常生產經營的商業庫存。我國糧食庫存充裕,完全能夠滿足市場供應和應急保供需要。
為什麼我國還要從國際進口糧食?
既然自己充足,為什麼我國還要從國際上大規模進口糧食呢?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除了米和面,老百姓日常還需要消耗大量的肉蛋奶。我們每年除了進口約9000萬噸大豆,還有1000萬噸左右的大麥高粱,1000萬多噸左右的油菜籽木薯玉米酒糟,這些加起來有1.1億噸,此外還有我們國內生產的大量玉米,最主要的用途都是用來製作飼料,提供給我們的養殖業,最後成為我們日常所需的肉蛋奶。
綜上所述,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口糧安全「,更應該關注的是肉蛋奶價格會不會上漲。目前豬肉的價格回落幅度不大,如果飼料價格繼續上漲,豬肉也會受到影響。與其擔心糧食價格上漲,人們更應該關注自己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