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今年春節是冷是暖?對農民有什麼影響?

2019-12-17     花木網

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今年春節是冷是暖?對農民有什麼影響?

12月22日是今年的冬至節氣,眼下也快到了,冬至節氣一過,就意味著正式進入冬天,農諺中就是開始「數九」了,未來到春節就是今年最冷的時候。不過從當前的體感溫度來看,今年這個冬天不太冷,目前全國多地已經開始大範圍降溫、降雪,但12月的這場冷空氣僅在華北以北,而且多數地區並未真正迎來今冬第一場降雪。

最近村裡的農民都在談論今年的天氣,俗語說「該冷不冷,不成年景」,田裡的莊稼也好、瓜果也好,若不經歷寒冬,來年怎麼會有好收成?馬上就要冬至了,但現在的溫度就跟深秋差不多,農民都懶得燒柴燒煤來取暖了。冬天不冷農民少受凍,也減少了出行困難和禦寒的開支,但這卻並不是好事,現在農民擔心厄爾尼諾現象要來,那麼開春後可能會發生倒春寒,諸多農事活動要提前準備起來了。

厄爾尼諾現象今年將重現嗎?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去年就是一個暖冬,今年到現在溫度仍然沒有降下去,冷空氣不給力,降雪遲遲不來,很多人都覺得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又要來了。目前專家預測,厄爾尼諾現象保持中性機率,到春節期間或將達到60%,今年厄爾尼諾現象不會發生,這讓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不過,今年的冬天氣候偏暖已成定局,因為今冬冷空氣少,目前,降雪以緯向為主,華北地區已有降雪,華中地區有小範圍降雪,黃淮及以南地區尚未降雪,且後續何時迎來第一場雪尚未可知。

今年春節是冷是暖?

正在擁抱大雪的人今年是幸福的,很多人現在都眼巴巴等著飄雪,可是看看預報根本沒有雪天,所以今年春節是冷是暖?會不會下雪呢?農民們更是盼望能有一場大雪,這馬上冬至了天還是不冷,氣溫持續偏暖,蒸發量就會加快,越冬害蟲就會比往年滋生的要快,蟲害更嚴重,這是來年的一大煩心事。俗語說「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 所以村裡農民都說今年春節不會冷,那麼何時下雪要看未來冷空氣的發生和走向了。

開春後是否會發生倒春寒?

暖冬在春節過後可能會有反常的爆發,那就是倒春寒,這也是現在農民所擔心的。俗語又說「大雪不凍倒春寒,大雪不寒明年旱」,在剛剛過去的大雪節氣,人們普遍覺得並沒有隆冬季節到來時該有的寒冷和刺骨的感覺,即便前幾天有些地區已經下雪,但是體感溫度並不冷,在下雪期間,地面上也未有大量積雪,那麼在大雪節氣不出現封凍現象,那麼明年開春很可能會出現倒春寒,因為冬天推遲了,該來不來,遲來註定會給農事帶來災難。比如18年春季,倒春寒持續了個把月時間,導致北方果樹減產,表現最明顯的就是蘋果,這也造就了今春及上半年蘋果價格持續走高的局面,表面看種蘋果的賺了,但是大面積的減產也給大部分農民帶來了損失,除了蘋果還是其他糧食作物和農產品受災。

農民該做哪些準備?

村裡的老人總說「冬在尾,倒春寒」,今年冬天該冷不冷,那麼春節過後氣溫難料,很可能會出現倒春寒。針對這一情況,農民應該早做準備,既然天氣可以預知,那麼首先是要關注天氣預報,另外在農事活動上還應該做好這些事:

1.適時灌溉

針對糧食作物和果樹苗木等經濟作物,在冬季的時候要澆防凍水,澆防凍水要把握好時機,最好在氣溫3℃,地下5cm土層溫度在5℃的時候澆灌。如果氣溫太低,土壤封凍,就不要澆水了,否則水分無法滲透到底下被吸收,反而會給植物的根系造成傷害。在開春後也要注意及時澆水,這樣可以降低地面的溫度,使果樹延遲開花,而不至於在倒春寒來臨的時候被凍壞。

2.加固蔬菜大棚

冬季降雪在所難免,雖然今年冬天氣溫偏暖,降雪延遲,但這並不意味著不會下雪,所以蔬菜大棚要提前進行加固,防止倒塌。除了加固,還要做好保暖措施,例如大棚的覆蓋。

3.預防病蟲害

暖冬對越冬害蟲有利,所以要格外注意防治病蟲害,果園、苗圃要做好冬季清園,還要將樹幹塗白,此外,藥物防治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早春的時候如果溫度驟然下降,也可以噴施植物防凍劑,從而減輕凍害。

該冷不冷,不成年景,氣候偏暖,農民犯了愁,今年春節可能也不會太冷,只是農民要注意天氣變化,加強對農作物的管理。關於今年的天氣情況和農事影響,你還有哪些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6jFFG8BMH2_cNUgeg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