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4》與《青3》對打,270+個熱搜里都藏了些什麼?

2021-02-20   娛樂產業

原標題:《創4》與《青3》對打,270+個熱搜里都藏了些什麼?

作者 / 喬治

「世界那麼大,我們一起闖」——《創造營2021》

「用自己的路子跟世界過招」——《青春有你》3

沒有播出時間差,首度正面對打。

今年的選秀競爭,似乎來得比往年更加激烈些。

隨著昨晚《青春有你》3首期的正式上線,鵝系《創造營2021》(以下簡稱《創4》與桃系《青春有你》3(以下簡稱《青3》),屬於2021年的選秀大幕就正式開啟了。

近幾年,內娛偶像市場高速發展,選秀綜藝一年一季,即便各家都按照男女團,隔年推出,但4年10檔,飛速疊代,訓練生資源存量肉眼可見地消耗殆盡,今年的男團選秀大年,要如何在選手資源跟不上選拔速度的背景之下,玩出新花樣?

隱藏在熱搜話題後的重要信息

目前,兩檔節目都已經上線首期正片,完成了部分選手的初舞台評級和首輪的流量競爭。具體到兩檔節目的內容變化與熱點發酵方向,最為的明顯是賽制呈現上的改動。

今年《創4》在首期的初舞台評選環節,修改了以往靠導師評級的設定,加入學員享有撐腰權利,《青3》則加入了媒體見面會環節,將原先的評級改為了ABC和新人班,要求初評級舞台全開麥。

雙方同時在今年都弱化了「選手選座加公司介紹」的這一環節,《創4》這邊選手們隨意入座,《青3》保有了座位的設定,但不再突出相關選擇的內容。

而對比改來改去的花樣賽制,播出之後的熱點發酵方向,其實這才最能體現大眾對首期播出之後的兩檔節目在主題策劃與內容點上的觀感差異。

1、引流導師先battle

導師依然是先行的話題扛鼎人。

《青3》這邊,李宇春擔任PD,音樂導師李榮浩+舞蹈導師LISA+說唱導師潘瑋柏,附帶青春助教THE9-虞書欣;另一邊的《創4》導師團由演員鄧超和演員寧靜加上歌手周深以及韓國二代團f(x)成員Amber劉逸雲,附帶R1SE周震南和助教(硬糖少女)Nene鄭乃馨。

就導師的人員選擇上來看,兩家的選擇特徵與往年差異並不大,青3有Lisa扛話題和流量,不要懷疑,《青3》首期之後,FUNJI熱綜藝人榜顯示,Lisa的霸屏值顯著高於李宇春以及其他導師們,話題製造者虞書欣也只能屈居第二,其他導師們各有技能也符合「組團」的需求。

根據官方發布的首期數據,昨晚《青3》共計搶占了160個熱搜,其中包含了熱搜榜、娛樂榜以及綜藝榜的微博熱搜占79個,而在熱搜當中,共計33個熱搜詞條,與導師相關的話題詞條共計9個,其中Lisa含量最高,占比為1/3。虞書欣的Lisa小迷妹身份也再度成為話題點。

而《創4》這邊,選擇導師的特徵也一如既往的鐘愛演員。這一點也很好理解——國民度更強,有利於前期話題發酵和後期出圈的助推。

根據相關統計,首期之後,《創4》在全網收穫了110個熱搜,其中微博熱搜共計58個,導師占11個,鄧超成為了段子手們狂歡的表情包大戶,寧靜也被花式應用於各類調侃圖片當中。

僅限於話題傳播效果上看,《青3》導師話題詞多與舞台相關,與節目核心點內容——舞台,關聯度高於《創4》,但《創4》的導師話題在大眾層面的二次發酵可能性與傳播力度更大。

畢竟,段子與表情包的組合,在輿論場的傳播,幾乎無敵,比如#世界的參差#搭配上各類二次創作,的確更容易出圈。

2、青3重群像,創4意在差異化的出圈

除了導師之外,話題含選手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兩檔節目傳播核心點的差異。根據FUNJI的藝人全網數據排名,目前兩檔節目以55分的局面,均勻地分食了2021選秀榜的前10名。熱度指數並未有懸殊差異,勢均力敵,打得相當火熱。

從微博熱搜來看,不得不說,群像,的確是《青春有你》系列的精髓。從去年到今年,桃在如何「做人」的能力上,的確突出。

《青3》的微博熱搜榜33個詞條當中,除了毫無疑問的爭議中心熊貓堂,光是明確帶選手名字的就有14條之多,其中包含像唐九洲、余景天、艾克里里、連淮偉、李俊濠等已經小有姓名的熱門選手,也包含孫亦航、鄧孝慈、高一百等大眾較為陌生的選手。

微博的熱搜爭奪,其核心點是社交媒體的擴散、高曝光,對選手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加強印象。當大部分選手都是新人,誰能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的熱搜上,誰就能更廣泛的被認知。

同時新增的媒體環節的設置,有利於突出選手的個人特質,製造話題點。根據娛理的報道,在錄製期間,節目組沒有在這一環節卡媒體的問題,「大家敞開了問,越尖銳越好!那些平常總是被擋回去的問題,這次也可以問啦! 」

效果很顯著,如#唐九洲偶像門檻低是件好事#、#艾克里里好從容#、#李俊濠人間縫紉機#等等與選手相關的詞條話題,幾乎都是在這個環節產生的。

很明顯,《青3》首期,要的有效亮相,即所謂的群像刻畫。至於全開麥,在首期當中,幾乎沒有選手拿到了加持光環。

而《創4》這邊,今年在海南錄製,參加節目的選手們進入「創造營」,被統稱為「上島」,賽制、定位都有了更多的創新。國際化男團的定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選手資源緊張的方式——擴大外圍的選擇圈,容納進更多元化的選手。

90位學員中外籍選手占據26位的組成,最終的成團席位上,採取7+3的分配——7位中國選手,3位國外選手。

野心是有的,差異化的概念和打法也是值得表揚的。

那麼實際效果如何?

我們從熱搜話題來看,《創4》相關的熱搜話題,含選手量也不低,58占14個,但相對而言,內容基本都與首期搞笑的觀感相關聯,如#請給韓美娟一個reaction機位#、#糖果齁咸#、#張嘉元哇唧唧哇和我哇唧娛樂有什麼關係#……

加上鄧超「世界的參差」,《創4》成為了段子們的天下,首播熱搜話題朝著搞笑段子的方向疾馳。

雖然也有#周柯宇初舞台評級首A#、#贊多力丸太能跳了#等這樣的「傳統」安利話題詞條,但在搞笑的高效傳播面前,國際男團選秀的核心點,難以避免的還是被首期「喜劇人」現場掩蓋了光芒。

《創造營2021》大刀闊斧,力圖推陳出新,拓寬邊界擁抱多元,《青春有你3》則專注選拔,全力保住優勢,推出更多選手,至於最終結果如何,才第一期,不著急。

小結

無論熱搜玩的多麼熱鬧,兩檔節目的整體觀感,選手實力確實較弱,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導致輿論話題畫風的走偏,而一旦輿論風向走偏,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不免會讓圍觀者產生「是不是機會太多,來得也太容易了些?」的懷疑。

數百位選手,撲面而來,觀眾無法一一去探尋他們的經歷與過往,但彼時帶著上百萬粉絲的蔡徐坤,面對初舞台評級,尚且從美瞳到漁網內搭的舞台妝容全副武裝上陣。更不用提在真偶像選拔的那些SM、JYP、YG試鏡視頻中,得到機會的練習生們那些嚴肅、緊張又專注的表現了。

當然,在整體選手實力都確實稍弱的情況下,走養成路線也是好選擇,從一開始的飽受「是不是不行」質疑,到「逆風成長」,雖然老套,但依然有效。畢竟,選秀的精髓之一就在於,看著這些預備大明星,從搖搖欲墜的生疏營業走到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的萬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