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拉姆留下的一切欣喜與遺憾,永遠留在洛杉磯了

2019-07-17   BreakDown工作室

15年春天,老K教練來到英格拉姆的家中。

「我只能給你承諾一件事:你的下一個級別就在於調整。我不能保證你肯定會成為首發隊員,但是你可以努力爭取。



很多其他大學的教練會暗示甚至保證讓他會成為球隊的核心,會成為校園裡的人物,但英格拉姆最終選擇為自己的位置努力,於是他最終加入了沒有給出任何承諾的杜克。

一年後,英格拉姆參加選秀。

「我的成長時期一直是科比的粉絲,現在我帶著一件湖人隊的球衣回家,我將會努力訓練,並爭取讓自己成為一名最好的球員。」

16年的夏天,杜克的天才剛剛成為聯盟的榜眼,本西蒙斯坐上費城的飛機繼續開始「過程」,英格拉姆的加入節點亦是微妙。

「湖人選擇了來自杜克的布蘭登-英格拉姆」。

從科比退役的盛大告別到選秀大會上湖人做出選擇,不過間隔了72天。鶯歌的到來,與其說是重建的正式開始,倒不如稱作承接新舊時代的接班人,畢竟杜克天才的選秀模板上可寫著喬治-格文和凱文-杜蘭特的大名。

如果提起石佛以前的馬刺,提起的第一個名字就是冰人喬治格文。27.3分,馬刺生涯場均得分為馬刺隊史最高,以挑籃和拋投為代表的極致內線技巧,以及冷靜沉著的球風。

杜蘭特,無數側翼防守人的噩夢,無死角的投籃輸出和進攻技巧,有球及無球的高度適配性,這些都不必再提,聯合試訓時舉不起185磅槓鈴的瘦弱身板,倒也是跟英格拉姆相似幾分。


於是我們聽到一種聲音,把這個同樣瘦弱的大一生叫做「小杜蘭特」,畢竟在科比離開後迎來一個「小杜蘭特」是一個很不錯的承接。

公允的說,如果仔細觀察杜蘭特在西雅圖短暫的時光,杜蘭特開頭並不具備各種複雜的進攻技巧,也還沒有誇張的體前變向,但他的接球投籃和急停已經顯山露水,杜蘭特的投籃天賦是他打磨成「死神」的基礎,但鶯歌的投籃技巧並非那麼優異,所以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並不那麼杜蘭特。

作為一個遠距離出手不那麼穩定的球員,英格拉姆在湖人三年的三分命中數分別是0.7個,0.7個,0.6個。

哪怕他通過一記底角空位三分得到的第一次運動戰得分讓斯台普斯歡呼四起,但鶯歌確實不是一個特別「魔球」的球員。

既然三分不太準,纖細的肌肉線條也不足以支撐籃底的狂風暴雨,進攻選擇的稚嫩和有待打磨的急停技術都沒有能撐起相對有優勢的中距離,唯有在轉換、空切上節奏合拍。加之當時球隊的陣容里,拉塞爾、克拉克森以及路威都是習慣有球在手的攻擊手,球權來說,並沒有那麼多給鶯歌發揮的空間

當然了,英格拉姆的球隊角色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他著實天賦異稟,並沒有到屈指一數那般天資超凡。


詹姆斯剛出道活龍鮮健眼觀八路,杜蘭特剛進聯盟干端坤倪氣定神閒。

這種極致的天賦,不需要多成熟的體系,不需要多麼精悍的輔助,給他們一支球隊就可以立刻開啟重建,但英格拉姆的首秀是從替補席上開始的,他還有太多東西要打磨才能達到最頂端。

對於那些沒有極致天賦的天才們,無視環境野蠻生長的例子實在太少,縱使是天才,天才里的很大一部分球員在最開始都是需要磨練和指引完成緩衝的:

——獨步青雲的保羅喬治,最初在丹尼格蘭傑的羽翼之下

——扶搖直上的倫納德,開頭有GDP組合的引路直行

可回顧鶯歌初入聯盟的陣容,洛爾鄧高薪低能已臭名遠揚,尼克楊也不是攻防全能的好導師,同位置上最具經驗的慈世平也已經不是尚能一戰的老廉頗,後科比時代里,鶯歌在隊里沒有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引路人

在一個每36分鐘的數據為11.7分、5個籃板和2.6次助攻,真實投籃命中率低於50%的新秀賽季之後,湖人想要通過交易得到喬治的流言四起,魔術師不願意放棄鶯歌,最終雷霆跟印第安納達成了交易。


不願為喬治放棄英格拉姆的魔術師說:「我希望他成為球隊得分王,這是他的球隊。如果英格拉姆新賽季拿不到場均20分的話,我會很失望的。」

於是,在這個最開頭有一群看起來會打出來的年輕球員里,有39場比賽都是替補出場的英格拉姆地位突然上升,魔術師詹森指明了「這是他的球隊」

緊接著管理層選來了分享球第一的高個控衛朗佐,簽下3D波普和新秀庫茲馬,以及英格拉姆在第二個賽季每一場首發機會。於是新的五人陣容:朗佐、KCP、鶯歌、蘭德爾/庫茲馬、洛佩茲。

洛爾鄧被打入冷宮,克拉克森、路威、拉塞爾全部被送走,前一個賽季沒多少球權的鶯歌一下拿到了一堆球權,他可以持球推進打像模像樣的組織前鋒,拿著球借擋拆,甚至在腰位有些拉開的終結了。

拿到球後,他不再需要每次落位都往底角站一會,三分也投的更少,但也意味著他要承擔起大篇幅的弧頂持球進攻,這也是鶯歌不那麼擅長的進攻方式,可湖人的陣容偏偏逼著他這麼做了。

在詹姆斯到來之前的兩個賽季,英格拉姆經歷了也許是21世紀樂透秀中最戲劇性的兩重天。


直到詹姆斯宣布加盟,球隊的目標一下變成了爭冠,在戰績壓力之下這個體系里一切的不適終於被放大到了極點:

——站二號位後橫移速度被後衛肆虐,防守數據難堪

——球隊三分手緊缺,鶯歌也無法緩解空間問題

——球權又突然減少,進攻節奏時常跟球隊錯拍

對著比自己矮十幾公分的後衛基本無法跟上第一步,後續的防守多數處於被動;聯盟倒數第二的三分命中率搭配上不怎麼愛投三分的鶯歌,空間問題雪上雪上。前兩條都很容易理解,但真正造成問題的是第三條。

鮑爾雖然三分不准,但防守能幫助球隊,轉換出球迅速同時視野開闊;庫茲馬防守技藝不精,勝在能投三分以外,一個相對純粹的得分手不需要多餘的布置。所以鮑爾和鶯歌的上一個賽季總體都發揮穩定,沒有經歷過太明顯的過山車,可英格拉姆拿球在手的處理並不成熟,打球需要找感覺,感覺是對的,他就是可靠的單挑手,感覺沒找到,看起來感覺就像是拖住了球隊的進攻節奏。

所以在鮑爾和庫茲馬一直穩定輸出的時候,英格拉姆可能在一場比賽里都會經歷進攻高潮和低谷——直到,沃頓幫他找到了節奏。


球隊的傷病潮里球隊的控衛變成了英格拉姆,給他在轉換之中肆意推進釋放他脫韁的銳氣,放准全權強推節奏;再者在陣地戰輔以多重無球掩護,在中距離給足接球終結的戲份,加上原本慢慢找到節奏的投籃,詹姆斯身邊的鶯歌看起來是要騰飛了。

新年後他14次達到20分,兩月以及之後場均22.5分,6.1籃板還有2.8個助攻,真實命中率達到59.4%。

相比起前期相對沉默的成長,這一年英格拉姆的進步讓湖人球迷感受到了空前的欣喜。

只是,這該死的傷病。

目前來看,英格拉姆的肩膀血栓不會對生涯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但也確實打斷了這勢如破竹的成長。


再往後,我們知道濃眉來了,鶯歌作為交易的一部分離開,也許如果當初我們簽下的不是洛爾鄧,如果球隊的戰術能更清晰的對英格拉姆揚長避短,鶯歌會有更好的環境去適應聯盟,他的湖人生涯會更加精彩一些。

拋開球場外的因素,紐奧良的環境也許更適合他。鵜鶘得到了球哥、鶯歌、哈特,以及隊中選中的蔡恩勢必會盡情呼喚起青春風暴,霍勒迪也早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溢出的天賦搭配上優質的領袖,重建勢頭不會羸弱,同時迎來戴維斯的湖人重新迎來了雙超巨的時代,彼此是要往著既定的路線繼續奔襲。

紐奧良的新篇章還沒開啟,但英格拉姆留下湖人一切欣喜遺憾,以及一個「如果的故事」,都會永遠留在洛杉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