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墮落從這幾件事開始,雖然大學生都知道,但仍有人改不掉

2020-03-10     軼工坊

大學生是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躍的社會群體之一,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的高低,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社會進步的速度和發展趨勢。正因為大學生如此重要,所以社會對大學生有著很高的期待,大家很難容忍大學生頹廢、墮落的現象。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邊是部分頹廢的大學生在荒廢時光;一邊是急得直跺腳的「長者們」在吶喊著要進行高等教育改革。當然,高教改革之複雜非普通人所能理解,因此我們撇開這個不談,只從大學生自身角度做一些簡單分析。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我們不難發現,上大學墮落至少從這幾件事開始,雖然大學生們都知道,但仍有許多人改不掉。

第一件事:以愛情之名虛度年華


可愛漂亮的大學生戀人


現實中,大學生戀愛是普遍現象,有的專業有的宿舍,幾乎全都有戀人。

大學生是成年人,他們有追尋愛情的權利,他們可以通過正常手段獲取自己的愛情。大學生也是年輕人,他們天性奔放,他們希望自己的愛情轟轟烈烈,熱火朝天。為此,他們頗費了一番心血,他們把自己省吃儉用存下來的生活費給女友買禮物;他們花上幾天乃至幾個星期的時間為女友準備一個表白儀式或一個生日Party。我們不去否定這種做法,但認為這種做法一定要有限度,前提是不能過分影響學業。

而恰恰有部分大學生以愛情之名虛度年華,有些大學生逃課與女友(男友)約會;也有一些大學生,雖人在教室,卻一直用手機與戀人進行著「空中交流」。這種不健康的戀愛方式,會加速大學生的墮落。

第二件事:考試以通過為目標,不在乎分數多少



高中時代,學生、老師和家長都很在乎考試成績。如果上次考了95分,這次考了92分,大家肯定都會琢磨為何少考了3分,然後想著如何提升成績;如果上次考了全班前五名,這次名次滑落到十名開外,學生自己肯定會感到難過,甚至有些羞愧。

但到了大學,情況就發生變化了。不少大學生對分數不怎麼敏感,有人還高舉「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旗幟。他們在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時,既不覺得難過,也不感到羞愧;他們失去了曾經的那股幹勁。

我們承認「唯分論」不是一個好的評價機制,但也不得不承認,在全力專注提升學習成績的高中,學生們確實掌握了不少知識,且學得相當紮實。這些紮實的知識功底幫助他們考上了大學,所以成為了大學生的他們,不應該不在乎分數,而是應該把這種學習上的優良傳統堅持下去。

第三件事:沉浸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


電子遊戲


大學裡有著充足的自由時間,有人用這個時間擴展課外知識;有人用這個時間深耕專業知識;有人用這個時間準備考編、考研或其他興趣學習;也有人把這個時間全部浪費在了遊戲上,他們沉浸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過著「快樂而不自知」的日子。

有些沉溺遊戲的大學生,開始接觸遊戲只是為了所謂的「融入集體」。由於他(她)所處的寢室,多數人對遊戲很有興趣,且大家喜歡組隊PK,為了不被集體成員「冷落」,他(她)選擇加入寢室的遊戲戰隊,以讓自己與室友有共同語言。本來是想了解遊戲、方便交流,結果卻深陷其中,變得非常頹廢。

第四件事:不思考、不運動


大學生


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它能擦出創造的「火花」,也能讓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積極的變化;運動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提升抗病免疫能力,還可以調節人的情緒,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

愛思考的人,可能不是聰明人,但一定是有智慧的人;愛運動的人,可能不一定是強壯的人,但一定是健康的人。而如果一個人不思考、不運動,就會失去智慧、遠離健康,漸漸成為思想僵化、精神不振的人。而思想僵化和精神不振恰恰是墮落的開始。

可悲的是,有些大學生,他們既不喜歡思考,又不愛好運動;他們躺在床上追劇或看小說,機械地接受著外來事物;他們思維受到極大的局限,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他們正一步步走向頹廢。

如果上大學後把以上四件事都做了,基本就表示開始墮落了。大學生們可以對照檢查一下,早知道早杜絕,不然荒了學業廢了青春,等到畢業離校,一定會後悔莫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NJfw3ABjYh_GJGVdR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