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雙一流」高校,為何本省就業率差距如此之大?

2020-04-13     軼工坊

前些天在翻查部分「雙一流」高校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時,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有些「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很願意留在本省;有些「雙一流」高校畢業生拚命逃離本省。



比如華南師範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8.73%,本科生本省就業率為93.52%,差不多所有就業的本科畢業生都選擇留在了本省廣東。但另一所「雙一流」高校選擇留在本省的畢業生就少之又少了,坐落在黑龍江的東北林業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4.76%,但本科生本省就業率僅為4.91%

作為黑龍江省少數的幾所「雙一流」高校之一,東北林業大學不僅在本地擁有較高知名度,也是一所頗有實力的農林類院校。然而該校畢業生似乎並不願意留在黑龍江,本科生本省就業率不到5%,那些畢業生都跑哪去了呢?

據東北林業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校簽約就業的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有17.93%去了廣東省,為畢業生們的第一選擇;17.17%去了北京市,為畢業生們的第二選擇;7.90%去了山東省,為畢業生們的第三選擇,廣東省、北京市和山東省是東北林業大學本科畢業生最愛去的就業地。



坐落在黑龍江省的另一所「雙一流」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去向與東北林業大學有些類似,本省就業率很低。該校2019 屆畢業生中有597人留在了黑龍江省就業,只占就業畢業生總數的12.80%,其中碩士畢業生本省就業率僅為5.46%。要知道,哈爾濱工業大學2019 屆畢業生中來自黑龍江省的生源有2141人,大量本省畢業生都不願意留在本地,這就有些尷尬了。

事實上,東北地區的「雙一流」高校,都或多或少面臨這樣的情形:畢業生逃離東北,選擇到廣東、上海、北京等發達地區繼續深造或就業。而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區「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則拚命想留在當地。無法留在本地的畢業生,大多會選擇到其他發達地區就業。



前面提到的華南師範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本省就業率為93.52%;暨南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本省就業率為86.8%;上海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本省就業率為82.41%;華南理工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本省就業率為81.44%;首都師範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本省就業率為80.32%……

北京大學近三年(2017屆到2019屆)畢業生京外就業人數最多的地區都是廣東,其次為上海;清華大學近三年(2017屆到2019屆)畢業生京外就業人數最多的地區也都是廣東,人數第二多的地區也是上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省外流向最多的三個地區依次為上海、浙江和江蘇;合肥工業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省外流向最多的三個地區依次為上海、浙江和江蘇;中國藥科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省外流向最多的三個地區依次為上海、廣東和北京;南京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省外流向最多的三個地區依次為上海、浙江和廣東;華東師範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省外流向最多的三個地區依次為浙江、廣東和江蘇……



筆者查看了幾十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現廣東、上海、北京、浙江、江蘇等地區最受歡迎。坐落在這些地區的「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大多首選留在當地,留不下來的,就選擇去另外幾個省份。

高校畢業生喜歡去這些地區就業,人們並不覺得意外。因為它們都是國內經濟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它們有能力為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提供更多事業發展可能。

廣東是我國首個GDP破十萬億的省份,也是國內經濟發展程度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省份之一。這裡駐紮著華為、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也彙集著一大批電子製造、汽車產業等重工企業。開放的環境,加上豐富的產業鏈,為年輕人提供了大量就業、創業機會。

上海、浙江和江蘇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的主體部分,它們共同搭建了全球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和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有實力、有能力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在這裡賺到不菲的收入。



北京市受高校畢業生歡迎,不僅是因為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還因為該地是國內教育水平最高、各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之一。如果有幸成為一名北京市民,就會享受到很多隱性福利。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程度和開放程度直接影響著地區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所以,同樣都是「雙一流」高校,坐落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本省就業率高,坐落在經濟發展緩慢地區的本省就業率低。而擁有一批頂尖名校的東北,每年培養了許許多多優秀人才,卻沒有能力把他們留下來,應該就與此有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6p8dnEBrZ4kL1ViHw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