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自曝睡3小時內幕:比起雞湯,你更需要耳光

2019-12-19     領導力智庫

不久前,發生了件挺魔幻的事情。

何老師在節目中被人吐槽是職場怪物,不用睡覺。

他說睡3個小時對他來說就夠了,睡覺睡著了,就夠了。

也就是這一句話,被人扭曲成他平常只用睡3小時。


於是,眾人開始鼓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就是別人在睡覺時你在拼」、「成功人士睡眠都少」......

幸好何老師很快就出來闢謠,他平常不止睡3個小時,並且再三強調健康作息很重要。

然而,我能想像出,即便闢謠,依舊可以被人列入成功學之中。


幾番渲染,醞釀出新的成功學雞湯。


這個時代,這種事情已經司空見慣。

01


拿前不久爆紅的詹青雲來說,也被人奉為成功學典範。


說實話,她實力確實很強。

高考省前五名,全額保送碩博連讀,考入哈佛僅差6分滿分。

去年《奇葩說》里與陳銘那場「神仙打架」依舊曆歷在目。

短短几十秒的辯論,從熱力學到到量子力學再到相對論,每一點論述都足以看出她龐大的知識儲備。

再如「忘情水該不該喝」的辯題,她一下引用了《西線無戰事》《霍亂時期的愛情》《美麗新世界》等等書籍為證點。

每次看她辯論,縝密的邏輯,張口就來的知識點總是令人咋舌:這個人怎麼能這麼厲害。


我很佩服她,也很開心金子發光,讓更多的人看到。

只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在她爆紅之後,有人便挖出了她種種過往經歷,為她打造各種苦情人設。

如小時候家境貧寒,過得很落魄,寒門出身下依舊不墜青雲之志。

如她和大多數人一樣,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如她小學成績很糟糕,還時常挨老師的罵,如今又負債100萬上哈佛等等。

雞湯不斷營造出她的慘,以此渲染她今天的成就有多不易,扎紮實實又給人們從不同角度販賣了成功學。

如笨鳥先飛,輸在起跑線上的人也可以跑很快,窮且益堅......

實際上,這些慘根本不存在,所販賣的成功學還給詹青雲和身邊的人帶去不少困擾,

每次她都要站出來闢謠,生怕這些成功學誤導別人。

她並不是寒門出身,爸爸是工薪階層,媽媽是高中英語老師,給了她很好的教育,從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然而,辟再多的謠也沒什麼用,人們更迷戀雞湯所營造出來的成功學。


02

詹青雲爆紅之後,有些成功學瞄準了她父母的教育方式。

抓住了她父母讓她玩籃球、塗鴉、看各種無關學習的課外書、旅遊等等細節,加之幾句向上的雞湯,渲染出了成功之路:

不逼迫,不為應試教育折腰。

鼓勵著以此為方向,在快樂教育中走向成功。

這其實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我完全能想像得出,倘若你照搬全做,到最後一定只是東施效顰。

當父母真正不去逼迫一個孩子,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作業完不成,每天只顧著玩,成績不理想,變得懶散......

這是多數孩子的真實情況,人是有惰性的動物,控制惰性比想像中要難得多。

就今天的中國而言,應試教育是很多人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與之反著來,是真的傻。


實際上,人家詹青雲改變命運恰恰靠的就是應試教育。

那些販賣成功學的雞湯讓我們看到了她玩的一面,卻沒讓我們看到她每天眼裡只有學習,為了學習而煎熬的事情。

從小到大,她的父母只是換了另一種更溫和的方式逼迫著她學習,如三歲就已經逼著她學英語。

但這些,都被那些成功學雞湯所掩蓋。

如若我們聽之信之,不管付出多少,都可能只是累死自己,一事無成。

可怕的是,很多人都喜歡這麼做。


03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的怪現象。

雞湯總是喜歡挖掘成功人士的生活,往往只挖出一個點,就大肆吹捧。

尤其喜歡抓住和普通人貼近的一點,一番添油加醋後,鼓舞著人們效仿成功。

當電競行業蒸蒸日上,我們看到一群當初的網癮少年為自己正名。

這時,很多孩子在心裡就已經將打遊戲與電競划上等號。

他們希望成為電競選手,一邊打遊戲一邊名利雙收。

於是,你能看到他們拋開學業,像那些職業選手一樣廢寢忘食打著遊戲。

最後呢?學沒上好,遊戲也沒打好,未來的路一片迷茫。

他們就是把電競過分簡單化了,其實這一行就像體育行業,不光吃訓練,更吃天賦。


中國電競第一人李曉峰說:「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選手,難度不亞於考上清華北大。」

此話不假,就中國而言,3.5億的電競用戶,能成為職業選手的也就那麼350個左右。

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拼盡全力,都還摸不到職業選手的門檻。

這才是現實。

不光是這幫孩子,我們也一樣,看到別人走過什麼成功的路,自己也想去走。

只看到別人付出的血汗,沒看到別人周遭環境等等也很重要的因素,便自以為是埋頭苦幹起來。

現代魔幻成功學不過如此。

04

不可否認,這個時代大家過的都挺苦的,我們都需要點成功學雞湯來慰藉心靈。

可如今,有些雞湯卻逐漸變了味,卻依舊受人鼓吹。



那些變味雞湯總是反著人類生理需求來,就好像你要成功必須得睡眠少,身體熬不住的時候再熬一下就會好起來。

它們把那些透支身體,但又尚未出事的成功人士當作個例,加以渲染,便成了成功的範本,鼓勵著人們學習。

不斷洗腦下,人們誤以為成功就是這樣子,便打了雞血一般,不斷熬夜。

結果可想而知,透支身體,耽誤學習工作,可能還得花上一筆醫藥費。

當代變味雞湯套路便是如此,它只告訴了一部分東西,卻沒告訴你更為重要的東西。


以至於我們都喜歡公式化別人的成功:「只要xxx,就一定能到達xxx的高度。」

你看李佳琦從一個櫃員到如今的口紅一哥,他比普通人多的不僅僅是努力,還有機遇。

你看那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們,造就他們今天這番成就的,與那時的時代、機會、付出等等都脫不了關係。

如果把這些成功的人身上某一特質單拎出來,都不足以說明這就是他們的成功之道。

那些變味的雞湯都這麼做,吹得你雲里霧裡。

哪怕你已經拼了命,它也會否定你:別人光芒萬丈,而你一身銹跡,那是因為你不夠別人付出得多。

奇怪的是,同種套路,屢試不爽,大家都信,深信不疑。

我們就這樣在網際網路上喝下一碗又一碗的變味雞湯,逐漸喪失了自己的思考,變得人云亦云。

想起電影《後會無期》里一句話: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會這樣?這就是答案。


05

想起張文舉的故事。

從小到大,他都夢想著成為一名作家。

他看著報紙雜誌上的作品,打了雞血般告訴自己,只要像那些作家一樣努力寫,有朝一日就能有同樣的成就。

於是,他每天堅持寫作500字,反覆修改,再投稿各大報紙雜誌。

整整10年,他都沒有懈怠過。

然而,從來都是寄出去就杳無音信,他始終沒有一篇文章能發表,退稿信也沒收過。

直到29歲,他收到生平第一封退稿信,裡面寫著:

看得出你很努力,但遺憾告訴你,你的知識面過於狹窄,生活經歷也蒼白,但從你多次來稿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張文舉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很難成為作家。

此後他放棄了10年的努力,選了書法這條路,如今已是出名的硬筆書法家。

看到了嗎?寫作的路並不適合他,不管付出多少,都一樣是失敗。


說到底,每個人的經歷,環境,遇到的人和事都不會一樣,你很難遵循別人的軌跡,去走一條相似的路。

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複雜,別人的生活根本就沒有可模仿性。

比起那些一昧告訴你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成功學雞湯,你可能更需要一個耳光,扇醒自己。

告訴自己不要迷戀雞湯給你打下的雞血,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別讓別人牽著鼻子走,學會獨立思考更為重要。


06

仔細想來,我們真的很容易被各種成功學雞湯洗腦,熱衷於從別人的成功里摸索出套路為我所用。

為什麼?

我想是因為我們真的太害怕失敗了。

相比起以前,如今的我們生活在網際網路下,什麼樣的信息都能接收到。

我們看著別人躋身成功行列,看著曾經與我們一起玩泥沙的同伴飛黃騰達,焦慮油然而生。

我們一邊渴望著同樣的成功,一邊讓焦慮遮蔽了雙眼。

於是,那些成功學雞湯伺機而出,以各種成功人士的案例,倒推回去他們的成功之路,給人們不斷洗腦。

而人們也會以前人為鑑,踐行自己。

大抵都會失敗。

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沒必要和別人擠在一條路去羅馬。

更何況,我們也不一定非要去羅馬,人人渴望成功的時代,真正能成功的就那麼幾個,多少人這一生擠破頭也擠不進成功的門檻。


像我們這種出身平凡的人,可能拼盡全力也只能過上平凡的生活。

這裡的平凡不是指渾渾噩噩、碌碌無為,而是指過著很普通的平凡人生活。

上著普通的學校,拿著不高的工資,按時長大結婚生子老去,一生藉藉無名,沒多少波瀾。

不管承認與否,這就是我們多數人要走的路。

以前我們有著不一樣的夢想,想當科學家、想當太空人、想當特種兵等等。

如今,我們忘卻了夢想,過上了朝九晚六的生活,為生活奔波勞碌,並沒有什麼不好。

這也不叫失敗。

我們這輩子最大的命題,就是與自己的平凡和解,沒必要拿別人的成功來束縛自己。

只要在自己的路上拼著,哪怕最後沒有成功也沒關係,別被成功學雞湯販賣焦慮,努力過其實就已經足夠。

來人間一趟不容易,別把自己搞得那麼累,能平平安安過完此生其實就已經很好了。

而我們這輩子也沒有很失敗。

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能接受自己平凡,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8NiJG8BMH2_cNUgCL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