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法幣交易的比特幣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

2019-06-29     虛擬貨幣世界的小強

比特幣驚人的擴張速度仍讓許多人相信數字虛擬貨幣或許會對法定貨幣攻城略地。而在數字虛擬貨幣成功「上位」之前,法幣交易無疑是將數字虛擬貨幣與法幣等傳統資本市場連接的重要環節。

雖然法幣交易是新投資入場的重要環節,但法幣交易量卻沒有那麼多。今年初有報告顯示,過去6年全球40%的比特幣都是經數字虛擬貨幣進行交易,而非法定貨幣。另外,由於政策、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據數據顯示,在目前市場上的332家數字虛擬貨幣交易所中支持法幣交易的僅有41家,能進行法幣交易的數字虛擬貨幣也只有為數不多的BTC、LTC、ETH、USDT、EOS等主流幣種,今年的法幣交易似乎仍是蓋不過幣幣交易的風頭。

雖然法幣交易的規模比不過幣幣交易,但2018年支持法幣交易的法定貨幣幣種卻有所增加。根據Coinhills的數據統計後發現,目前共有75種法定貨幣能夠進行法幣對比特幣的交易。而據Coinhills統計,截至發稿前,最近24小時成交的法幣交易的法定貨幣中,美元對比特幣的交易量最多,占比達49.05%,其次是日元,占比達46.44%,第三名是韓元,占比為2.13%,剩下的72個國家法幣對比特幣的交易量僅占2.38%。

為何在法幣交易中美日韓三家獨大?對此,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李禮輝近日表示,法幣交易量取決於法定貨幣的國際地位,有關國家監管的政策、民眾的意願以及市場的環境。

實際上,法定貨幣的國際地位影響的其實不只是法幣交易的數量,該法幣在資本市場中的任何使用都是深受其影響的。法幣的國際地位首先就說明了該幣種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是使用範圍相對較光的幣種,這也就方便了多個國家的投資者都能用這個幣種進行交易。再者,國際地位高的法幣肯定是較為穩定的,而數字虛擬貨幣投資本身就是一種不穩定的投機活動,為降低投資風險,投資者必定不會選擇交易雙方都不穩定的投資方式。

當然,由於比特幣等數字虛擬貨幣一直都被視為類似黃金的避險方式,也不排除有投資者因其國家法幣不穩定從而投資數字虛擬貨幣的可能性。但在這之中,民眾的意願也十分重要,畢竟只靠共識支撐、只由一串數字代碼組成的數字虛擬貨幣肯定比不過能夠真實攥在手中的現金,許多人也因此對數字虛擬貨幣嗤之以鼻。

今年委內瑞拉政府發行的石油幣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因美國經濟制裁,委內瑞拉國內經濟在今年全面崩潰,隨後政府發行了石油幣作為法定數字虛擬貨幣以挽救崩潰的經濟。但據相關媒體調查,委內瑞拉人民並不願意接受石油幣,因此導致石油幣在其國內壓根就沒人用。無奈之下,委內瑞拉政府竟然與人民的意願背道而馳,在強制要求居民使用石油幣購買護照後,將國家的工資系統和養老金餘額也強制轉換成了石油幣。

由此可見,國家監管政策也是法幣交易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一點在人民幣對數字虛擬貨幣的交易量變化中最為明顯。在2017年9月4日,我國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後,不只大批數字虛擬貨幣交易所「出海避難」,人民幣相關的法幣交易也紛紛被叫停。不管用於法幣交易的法幣國際地位多高,只要政府監管叫停,該幣種的法幣交易就不可能再出現在交易所中。

這也是為什麼法幣交易明明是最直接方便的交易方式,當前多數數字虛擬貨幣交易所不提供法幣交易而將法幣拒之門外的原因。當然,這也促使了數字虛擬貨幣的場外交易「被迫」進入蓬勃發展期。

除此之外,法幣交易所需要龐大的現金儲備支撐,門檻與運營成本會大幅提高,面臨的潛在風險也會更大,也是法幣交易在當前數字虛擬貨幣市場中比不過幣幣交易且多為場外交易的原因。

然而,法幣交易的受限並沒有阻止投資者對數字虛擬貨幣的投入,而是催生了錨定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的出現與繁榮。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7年11月之後,USDT交易就開始起勢了。由於法幣交易受限,錨定美元的USDT自出現以來,其交易額就長期處於全球數千種數字虛擬貨幣交易量的最前列。在得到NYDFS背書的GUSD和PAX兩個穩定幣出現後,穩定幣就開始了野蠻生長,據相關媒體曾統計,30天內就有15家機構推出了穩定幣。

但隨著USDT出現超發、操縱市場等一連串信任危機後,曾借USDT連接法幣與數字虛擬貨幣的交易所再次面臨用戶的種種質疑。而隨著交易所里的穩定幣幣種的持續增加,最後帶來的不信任也隨之增多,畢竟再穩定的穩定幣也不可能有政府撐腰的法幣穩定。

穩定幣不可信、法幣交易難實現,但普通投資者都對法幣交易的需求卻不可缺少,在熊市下其對於法幣交易的需求則更甚。因此,大量投資者為了規避部分風險,都選擇場外交易實現其法幣交易的需求。而隨著數字虛擬貨幣市場的發展,政府給出了明確的監管政策,法幣交易也將成為數字虛擬貨幣投資的常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uuL-CGwBmyVoG_1ZOn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