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在外打工,我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爺爺守著幾畝薄田度日,每天吃飽飯都是奢望。就是在這種壞境中,爺爺告訴我:「再窮也要讀書,不讀書將來就沒有出路。」
為了離開窮困的家鄉,能夠到大城市生活,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我每天都刻苦攻讀,終於考上了大學。但是家裡連幾千塊的學費都湊不出來,爺爺向周圍的人借錢,得到的只有別人無情的嘲諷。說我讀書好又有什麼用,還不是沒錢上大學。
聽了這些話,儘管很傷心,我還是厚著臉皮去求街坊四鄰幫忙,別人一次又一次的拒絕,讓我心灰意冷。落寞的走在路上,我碰到了一位沿街化緣的老僧,他已經70歲高齡,同樣受盡了別人的冷嘲熱諷。於是我請他到家裡吃了一餐齋飯,老僧為了感謝我,對我提點了一番話。
「再失意還是要活著,不如堅強面對;再痛苦還是有希望,千萬不能放棄。」70歲老僧說:窮到被人看不起時,做好這二件小事,早晚時來運轉。
一、堅守自己的志向
曹操說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句話的意思是,千里馬匍匐在馬槽旁邊,雖然年齡已經老邁,但是它依然有馳騁千里的雄心壯志。壯志凌雲的人,即使自己已經到了晚年,奮發進取之心也永不停歇。
真正能夠成功的人,一天也不能離開志向而活。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奇人,他有一位高徒叫做蘇秦。蘇秦跟隨鬼谷子學成了縱橫之術,他出山後到各個諸侯國去遊說,別人都嘲諷他只會呈口舌之利,沒有人看得起他,也得不到任何成功的機遇。
一般人這個時候早已灰心喪氣,但是蘇秦儘管落魄潦倒,卻不改志向,堅信自己早晚有一天可以發達顯貴。於是他回到家中,刻苦研習《太公陰符》之謀。蘇秦晝夜伏案鑽研,晚上瞌睡了,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清醒了就繼續學習。
抱著這樣的志向,蘇秦終於學有所成,研究出了合縱之術。於是他先後出使六國,聯合抗秦,最風光的時候,佩六國相印,實現了自己顯達於世的志向,讓自己名留青史。俗話說:「志當存高遠,不顧世俗笑。」一個人就算再窮,只要能夠這樣去堅守志向,早晚時來運轉。
二、持之以恆的進取
「強者不自勉,或死而泯滅於無聞;弱者能自力,則必有稱於世。」這是曾國藩非常推崇的一句話,意思就是一個人再有本事,如果不努力進取,也有可能遭遇敗亡,或者蹉跎人生,最後庸庸碌碌、默默無聞。
但是弱者只要肯花費功夫去刻苦學習,早晚也會有值得別人稱頌的過人之處。這句話被曾國藩記於書案之上,當成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時刻保持進取之心。
曾國藩是世人心目中成功者的代表,但是他也有人生不得志的時候。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耕讀之家,他從小就背負著光宗耀祖的重任。他的爺爺曾玉屏從來不讓他勞作幹活,而是讓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讀書上。即便是這樣,曾國藩先後六次參加科舉,都失敗了。
當時親朋鄉鄰很多人都嘲笑他,說他根本不是讀書的材料,但是曾國藩卻沒有因為這些打擊而放棄,反而激發了他進取的決心。通過刻苦努力的攻讀,他終於在第七次科舉時高中進士,進入了仕途,短短几年就連升十級,成為封疆大吏。所以曾國藩才說:「天下事無不可為,但在人自強如何耳。」一個人就算身處逆境,只要肯進取,好運氣早晚會到來。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這是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家族子弟的話。遭遇窮困,也要堅定志向;人到暮年,不歇奮鬥之心。這只是人生中的二件小事,如果你也能做到,好運自然而來,恭喜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u5wfDm8BMH2_cNUg_FZ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