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左右寶寶學習走路,媽媽學會七種引導方式,讓寶寶走路更平穩

2019-05-13     星星育兒心得

寶寶在半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會坐立,八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學爬行。十個月到一周歲左右,寶寶就會開始學走路。這個階段的寶寶,則會跌跌撞撞的學走路。在寶寶學走路的過程當中,媽媽應該要加以正確引導。媽媽在引導寶寶學走路時,應該要注意方式方法。

1、當寶寶開始學走路之前,應該要給寶寶,選擇合適的學步鞋。一雙好的學步鞋,不僅可以讓寶寶穩固重心,更好地均衡承重,同時可以更好地,保護寶寶脆弱的腳裸,讓寶寶養成正確的走路姿勢。那麼,對於媽媽來說,應該要如何選擇寶寶的學步鞋?在選擇寶寶學步鞋時,應該要注重細節,選擇柔軟安全,防滑橡膠鞋底,避免寶寶在學走路的過程中,出現摔倒等情況發生。

2、選擇合適的學步鞋後,接下來就是要讓寶寶多爬行。或許對於很多新手媽媽來說,會存在相應地疑問,寶寶在學走路時,為什麼要先爬行啊!這跟寶寶學走路有什麼關聯嗎?其實有很大的關聯所在。通過爬行,則可以更好地鍛鍊寶寶大腿肌肉的力量,為寶寶學習走路,打下紮實的基礎。媽媽想要寶寶學習走路,就應該要學會「放手」,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就要讓寶寶自己走路,即便寶寶摔倒了,媽媽也不要著急抱起來,而是讓寶寶自己爬行。當然,不要讓寶寶在太軟的平面上爬行,這樣不利於寶寶練習。

3、日常學習過程中,應該要讓寶寶多蹬蹬腿。寶寶開始學習走路時,媽媽就應該要有意識的,鍛鍊寶寶腿部的伸展能力。主要的原因在於,寶寶在剛開始走路的時候,腿部都是直的,寶寶並不會彎曲,因而在走路時,就不會平穩。而針對這樣的情況,媽媽正確的引導方法,是用手拖住寶寶的腋下,並且讓寶寶的雙腿離地,之後寶寶自然會做蹬蹬腿的動作。當然,在這一過程當中,媽媽應該要與寶寶互動。讓寶寶在練習蹬蹬腿時,同樣能感覺到快樂,進而提升蹬蹬腿的效果。

4、寶寶學會站立後,則應該要讓寶寶扶牆走。爸媽在寶寶走路初期,都會使用學步帶,或者是用手牽著寶寶學走路。但是寶寶走路越來越平穩時,爸媽就要開始放手,讓寶寶自己走路。當然在此時,還應該要有輔助物品。例如:扶牆走,推凳子,推學步車等等。寶寶推著學步車學走路,對於寶寶來說,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5、媽媽在引導寶寶學走路時,就會發現,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只知道走直線,不知道轉彎。因而,當寶寶練習一段時間,扶著牆或者學步車走路時,則應該要引導寶寶轉彎。媽媽可以帶著寶寶一起轉彎,此時弧度要小,並且要跟寶寶互動,告訴寶寶現在開始轉彎,要注意安全。

6、經過上述的引導後,寶寶學習走路,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不僅可以放手,同時寶寶自己推著學步車,也可以走得比較穩。那麼,接下來媽媽在引導寶寶走路時,則應該要通過玩遊戲的方法,來平衡寶寶走路。媽媽站在與寶寶的對立面,之後伸出雙手,鼓勵寶寶走到媽媽身邊。這種引導方法,不僅可以讓寶寶平衡走路,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的自信心。而在這一過程當中,媽媽則應該要給寶寶更多鼓勵。

7、有時候在讓寶寶學習走路時,媽媽就會發現。寶寶走了一段路之後,就不怎麼願意走了,有些寶寶是直接坐在地上。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於寶媽來說,應該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讓寶寶繼續學走路。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玩具,引逗寶寶站起來,並且引著寶寶走路。當然,在此過程當中,媽媽要注意寶寶的走路情況,如果有出現摔跤的情況,則應該要及時抱住寶寶。

媽媽在引導寶寶學習走路時,除了要明確方式方法,還應該要知道相關注意事項。寶寶的身體骨骼等,並沒有發育完全。因而媽媽在寶寶學走路時,應該要注意寶寶走路姿勢。因為正確的走路姿勢,是寶寶學習走路的關鍵所在。在學習走路時,要多補充含鈣較高的物品,而且要讓寶寶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讓寶寶骨骼發育更結實,進而走路更平穩、更輕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eAiBGwBmyVoG_1Z6N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