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團比較火。
今天美團股價再次收漲0.51%,達到89.45元,美團市值也已經突破660億美元,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三哥。
2018年,美團點評經調整虧損凈額為85.2億元,今年一季度,美團點評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0.4億元,今年二季度,公司扭虧為盈,經調整凈利潤為15億元,首次實現整體盈利。
業績出來了,護城河自然也就來了,資本市場對於美團的看法也變了,券商的吹捧也都出來了。
會有不少人想問美團能不能買,我說說我對於這塊的看法。
美團現在業務分為三大塊:餐飲外賣、到店酒旅和創新業務(打車、生鮮和摩拜等),這三塊需要分開來估值。
外賣業務最大,這塊可以參考餓了麼,今年1月份餓了麼融了一輪資,估值超過300億美元,美團外賣的規模大概是餓了麼的2倍,但是一級市場會有一些戰略投資者,給出部分溢價,如果按照10%~15%的溢價的,可以認為美團這部分估值是500~550億。
到店業務,二季度美團這塊業務大概是攜程的60%左右,直接參考老大攜程,現在市值160億美金,大概估算一下這塊業務估值是90~100億美金左右。
創新業務現階段毛利率仍舊是負的,處在鋪路階段,沒法估值。
疊加起來,可能在600~650億美元左右。等於現階段估值合理。
當然這種估值方法比較粗糙,如果想玩複雜的,可以參考美股相關公司,用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來估值。
現在美團凸凸地漲,我覺得原因是國慶數據大好,三季度很可能超市場預期。
-----------------------
相比美團15億元的利潤,就能達到5200億港幣的市值,另外一家兄弟公司小米,就太慘了。
小米二季度利潤為57億元,卻只有2000億的市值,不到美團的一半。
其實小米和美團,可以看做中國趕超美國的兩個階段。
網際網路本質上屬於服務行業,是生意模式的創新。
這個國人比較擅長,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憑著對於中國人人性的理解,發明了各種層出不窮的玩法。
再加上數十億龐大的人口,可以很方便進行技術疊代,擴展市場,所以國內的網際網路成了美國之後的另外一極。
-------------------------
但是小米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路。
從昨手機開始,小米就是頂著蘋果公司在國內巨大的市場占有率,迎難而上,好不容易把手機做出了一片天,又一頭扎進了物聯網市場。
從手機市場的虎口拔牙,再到物聯網市場的大量研發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需要在底層進行大量創新,也需要一路面對資本市場的質疑。
關於小米的估值,可以這樣看。
參考阿里和騰訊,雖然一個在港股,一個在美股,但是PE都在30倍左右來看,說明港股和美股對於明星公司給的估值水位差不多。
小米的目標是成為蘋果那樣的公司,圍繞手機打造一個物聯網的生態。那可以對標一下蘋果的估值,現階段PE是18倍,小米現階段的PE是16.6倍。
所以資本市場的大佬們都不傻,小米的估值妥妥的合理。如果想要有安全邊際,那就等超跌的機會。
這就是美團和小米市值差距巨大的原因。
國內需要有大量的小米這樣的企業,才能真正超過美國。
PS:本來想接著寫寫蔚來和海康威視,這倆也代表了我們追趕美國路上,兩種很有代表性的公司,但今天沒時間了,有時間再細聊吧。
----------------------
看這會兒A50期貨大漲,人民幣也直線拉升,是出什麼事兒了嗎?
更多精彩,關注公眾號【投研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