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故事 ∣ 竹節包,最值得收藏的GUCCI手袋

2019-09-07   二姐說包

在 Gucci Resort 2020 的大秀里,再次看到了 Bamboo Bag 竹節包的身影!

有多少人知道,正是這隻誕生於半個世紀前的低調不起眼的包,打敗了愛馬仕的Kelly、香奈兒的2.55,把「世界上最早的 It Bag(一定要擁有的包)」稱號收入囊中!


01

天才的創意

Gucci 竹節包誕生於上世紀40年代。當時整個歐洲都處於二戰後的物資匱乏期,奢侈品行業受到波及,除了購買力,最主要的還是原材料採購。1947年,Gucci 家族第二代傳人 Aldo Gucci 先生從倫敦帶回的一款竹子材質的手袋,啟發了他創作一款既能節省皮料、又充滿異域風情手袋的靈感,而 Gucci 最經典的一款手袋——Bamboo Bag,從此誕生。

Gucci 家族的第二代傳人 Aldo Gucci 先生

1947年,第一隻問世的竹節包以馬鞍外形為靈感、編碼0633,收藏於米蘭的Gucci私人典藏館中。

Bamboo Bag 最早時期的宣傳冊


精湛工藝,立業之本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Gucci 竹節包自帶著獨特的優雅氣息和異域風情被奉為「義大利製作 Made in Italy」的典範。從1947年誕生至今,「竹節」能成為一種設計歷史上的經典符號,這和半個多世紀以來 Gucci 對「竹節」這個細節的嚴格把控不無關係。

事實上一隻竹節包的誕生,要歷經十幾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是佛羅倫斯工匠團隊經過多次反覆試驗和摸索最終形成的,專精於此的工匠們就這樣沿用著70多年前訂立的標準,在一道道劃分嚴謹的工序里日復一日地締造出時尚傳奇。

為保證竹子的品質,Gucci 特別開闢專用的竹培育基地。在基地內會先進行一輪篩選,留下粗細勻稱,節與節之間距離也均勻的竹節。最開始製作手柄採用的竹子都進口自義大利的同盟國——日本,如今採用的來自中國四川。

工匠將挑選好的竹子放在火上烤熱。高溫火攻之下竹節會彎曲,此時再藉助精準適當的外力使竹節產生最完美的弧度。隨後套上金屬固定器,使其保持彎曲的形態。工匠們不疾不徐、平心靜氣地調整著竹節的弧度,也將自己的設計心思一點點地隨弧度變化和諧地融入其中。

市場上的竹節包手柄帶有獨特的光澤,這是因為在彎曲定型後,工匠們會用天然蜂蠟與法國清漆為其多次上色。最後竹節手柄還要再次經歷過烈火的洗禮,呈現出黑色的焦跡。這也成為它能經受時光考驗的證明。


竹節包與各時代偶像

一代傳奇影后英格麗·褒曼

既然能成為經典,那就少不了被某個時代的明星、名媛加持。而最早讓世人熟悉 Bamboo Bag 的,當屬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穿著豹紋外套的英格麗·褒曼,手拿著竹節手柄的雨傘與竹節手袋優雅地走入飯店。」這是1953年由羅伯托·羅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導演的電影《義大利假期(Viaggio in Italia)》中的一幕。

在電影中,和英格麗·褒曼一起出鏡的,除了 Gucci 的竹節包,還有竹節雨傘。

拍片期間,英格麗·褒曼在那不勒斯日常出街時,也會攜帶 Gucci 的竹節包,可見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款極具東方風情的手袋。

1953年,英格麗.褒曼在那不勒斯街頭

50年代,也是義大利設計走向國際舞台的一個重要時間點,這是經濟繁榮與「義大利製造(Made in Italy)」概念相融合的時期。所以,竹節包的流行,既有其自身的別樣風情和 Gucci 的優質做工,也得益於義大利設計被全球認可的大環境。

1958年,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拎著竹節包出現在電影《熱鐵皮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Tin Roof)》片場。

1966年,女星范尼莎·雷德格雷夫(Vanessa Redgrave)手提 Gucci Bamboo 手袋現身電影《放大(Blow up)》的拍攝現場。

1991年,黛安娜王妃拎著 Gucci 竹節包訪問羅馬

前法國總統夫人卡拉·布呂尼·薩科齊

李英愛

阿什麗·格林尼(Ashley Greene)

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


竹節包的進化史

最後,我們穿越 Gucci 70 年的時空隧道,以一個時間軸來結束今天的的竹節包之旅吧!

對於像 Gucci 這樣的品牌,最難得的不是乍現的靈感火花,而是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創始人精神。

文末附上一張二姐與竹節包,哈哈,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