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學堂 | 家長做到這三點,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

2020-08-31     簡談學堂

原標題:簡談學堂 | 家長做到這三點,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

獨立對於成年人來說至關重要,這是一個成熟的人必備的品質,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離開父母,獨自承擔責任。好的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所有事都依靠家長。

周末去姐姐家,小侄女已經五歲了,一些事情已經可以自己去做,但姐姐似乎不放心,依然大包大攬地替孩子做。洗手時,幫她洗;吃飯時,幫著喂。孩子吃飽後她才吃,可是飯已經涼了。孩子將洋娃娃拿到客廳里,玩完之後就隨手放在沙發上不管,姐姐又將玩具一一收拾好,才有時間坐下來休息。

孩子的依賴是父母養成的,因為父母事事都不想放手,一切事情都想要幫孩子做好,或者是看到孩子在做一件事情老是做不好時,就想還不如自己動手去做。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思想,才導致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差,也越來越依賴父母。漸漸地,在孩子心中就會認為,反正都有父母在,他們會幫自己做好的,不用自己動手。長此以往,孩子就離不開父母,遇到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求助家長,不會想著獨立去解決。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的抗挫力太差,遇到挫折就會下意識地迴避,當避無可避只能解決時就會驚慌失措,最後會一團糟糕。

獨立性既然這麼重要,那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首先,家長要學會放手,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家長要明白,自己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早晚有一天孩子會獨自飛翔。現在的放手只是為了孩子未來飛得更穩更高。在適當的時候,就要讓孩子獨自做一些事情,如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起床穿衣、洗手吃飯等,孩子能做的就不要插手。即便是做不好家長也不要心急,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孩子總會有做好的一天。這種鍛鍊在孩子小時候是非常必要的,家長千萬不要想著孩子長大了,所有事情就會做了,這種情況微乎其微,要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又怎麼會一下子所有事情就會做了。

其次,在孩子向父母求助時,鼓勵孩子自主思考問題。

遇到問題向父母求助是孩子本能的反應,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他們相信父母會有辦法解決。但這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即刻就幫孩子解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最好時機。在孩子求助父母時,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相信孩子可以做好。在解決的過程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間接地幫助孩子。當孩子完成這件事情時,他的成就感是加倍的,而這種感覺是父母替自己完成時所體會不到的。

然後,在孩子獨立解決完問題時,家長要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

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後,最先想要分享喜悅的人是父母,最想得到的也是父母的誇獎。孩子在成功後,一般會用期待的眼神看著父母,這就表明他想要表揚,若父母沒有稱讚,孩子一定會很失望,甚至可能喪失去嘗試的興趣。所以,家長應該及時給孩子肯定的回應,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正確的、有意義的。孩子在得到認可後,會樹立信心,他們會確信自己也能做到。並且,在下一次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先嘗試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先去向父母求助。

其實孩子並沒有父母認為的沒有自立能力,他們遠比我們想的要能幹的多,是父母的愛束縛了他們的手腳,將他們困在安逸的溫室里,受不到一點風吹雨曬。但對孩子來說,這並不是最好的成長環境,遭遇適當的挫折反而更利於他們成長。所以,家長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P5HRHQBd8y1i3sJWW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