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我用一支筆,寫這世間溫情冷暖!
YIBAO|《知否》原著書評
01
看《知否》原著,除了婚戀觀、人生觀,讓我感受頗深的還有其中所蘊藏的育兒觀。
我們會發現一些人物的人生走向,是跟他所受到的原生家庭的教育觀念是相關的。正如有句話所言:父母的三觀,藏著孩子人生的未來。你給了孩子什麼樣的教育,他們也會有怎樣的人生。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我自己本人也是有孩子的,更能體會到這一點。所以在看《知否》原著的時候,對裡面所蘊藏的育兒經也很是關注。
在《知否》里,有兩種不同的育兒經:
一種是以盛家老太太為主的尊重和善意引導,重在培養孩子很正的三觀以及明理,錯誤之處也會指正和加以責罰;另一種是以王老太太為主的「捧殺」,一味的溺愛跟寵愛子女,即便是三觀不正也無妨。
這兩種不同的育兒經,也造就了孩子們不同的人生。
以明蘭為主的在盛老太太的教導下,你像盛長柏還有華蘭,他們都有不錯的人生。明蘭就更不用說了,堪稱人生贏家,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而以康姨媽為主的在王老太太的教導下,你像林小娘、小秦氏、墨蘭、顧廷燦,她們的人生堪稱悲劇。
悲劇怨不得他人,主要跟她們自己有關。她們也是最不滿足的一批人,貪念太多,作惡太多,算計太多,結果卻反被自己給耽誤了。
其中最慘的,莫過於康姨媽和林小娘。
康姨媽在原著里是怎樣的結局?因為下毒的事情敗露被關到慎戒司里,受盡折磨,自小庇佑她的母親因病去世後,她過得更是苦不堪言,娘家夫家都給得罪光了,沒有一個人會幫她,受盡折磨,這一生都不會好過。原著里雖然沒寫到康姨媽死,但估計也不會活太長。
同樣悲劇的還有林小娘,在原著里她的結局也很慘,失去了美貌成了一個肥胖庸俗的婦人。曾經好歹也是一窈窕淑女,頗有才華,但是到後來就是一粗鄙的農婦,瘋瘋癲癲,受盡折磨。
《知否》全書都在講一個事情:做人還是要厚道,要維持最起碼的善良和底線,否則作惡太多,終遭報應,不得善終。
我借這篇文,想提醒父母:兩種不同的育兒經,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一定要小心,切莫溺愛和「捧殺」孩子,否則是害了他們。
02
第一種育兒經:以盛老太太為主的三觀正的引導
盛老太太自己是沒有孩子的,她的一生都在為盛家做貢獻,但是一片慈愛純然肺腑,耐心的教導養在自己身邊的孩子,也得到了好的回報。她出身高貴,是勇毅侯府的千金大小姐,年輕的時候頗有才華,遇到探花郎,誤了終身。
她待人很真,對待愛情也如此,因為跟自己夫婿鬧,硬攔著不讓他納妾,兩口子成了仇人。也導致唯一的孩子夭折了。盛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有妒婦之稱,但其實不過是跟自己男人爭,表面上厲害,心裡最柔軟不過。
年輕時厲害,生性高傲,夫婿一場風寒不到30歲就去世,經歷了大悲大喜之後,她也就看開了,從此轉了性。將妾室所生的孩子盛紘養在身邊,潛心教導他,甚至還把自己嫁妝的多半拿出來貼補,讓他考取功名,光耀門楣。還為了盛紘,跟自己娘家鬧掰了。
盛老太太是一個三觀很正的人,但凡是她教過的孩子,一般都不會太差,但是林噙霜除外。
盛老太太養了五個孩子,第一個是盛紘,第二個是林小娘,之後是華蘭跟長柏,後面是明蘭。後面還養過嫡孫,但是我們主要說前五個。林小娘之所以養茬了是因為本性就不是太好,是屬於半道過來的。她是官宦家的小姐,家道沒落後才過來,跟了盛老太太一段時間。
盛老太太本想養出個林黛玉,教她詩詞歌賦還有琴藝繪畫,但是未料到養了個尤二姐。不僅私自跟盛紘來往,而且發生了關係有了孩子之後苦苦相求嫁給盛紘做妾。從那之後,盛老太太跟她也就不怎麼來往了。
你像盛紘,華蘭,長柏,還有明蘭都很不錯,尤其是對於明蘭的潛心教導,在書中介紹的更為詳細。
盛老太太說過:「我的六丫頭啊,你要知道咱們第一緊要的就是明理知事。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有遂心和不遂心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莫要強求,要惜福隨緣,不能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林小娘就是太貪了,沒了善意,而且很心高氣傲。盛老太太可不想明蘭這樣,她跟明蘭是祖孫倆相依為命,就像是一對閨蜜一樣,有什麼都會說什麼,而明蘭有什麼難處也都會聽聽她的意見。明蘭懂感恩,對盛老太太也最能豁得出去,她們之間的感情最為戳中人。
發現沒有,如果你想得到孩子好的回報,就得教她明理知事,只有為人厚道才會更加的感激與你。如果把你的好當成應該,那麼你對他再好都是沒用。
明蘭跟祖母的感情,原著中有一句話頗能打動人:
「像盛老太太,半生悽苦,受盡薄待,可她依然願意去全心愛護一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正是這驅使她奮不顧身,獨當一面。」
盛老太太對明蘭的教導,該責罵的時候也責罵,該生氣也生氣,更多都是道理式引導。
父母們當向盛老太太學習,你要把你的孩子教導成一個明理之事厚道的人,才是真的愛他,他會有好的人生,你也會有好的回報。
第二種育兒經:以王老太太為主的三觀不正的「捧殺」
康姨媽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其實跟王老太太從小對她的教育也有關係。
王家是世代簪纓出來的,是大家。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王若弗是小女兒,相貌性格都不如大女兒,十幾年都被養在叔父處,並沒有跟他們一起;大女兒康王氏,生得漂亮,又聰明,而且長得很像她,她對其寵愛有加。
一個好好的閨女被王老太太給養殘了,不讓她受挫折,結果她無法無天。
她每次做錯事都有母親替她擺平,出嫁之後,也是有娘家哥哥替她擺平。從沒受到過什麼真正的懲罰。
康姨媽惡性多多,「刻薄庶齣兒女,虐待妾室通房,在內宅動輒打罵動刑,草菅人命」,不闖出什麼禍來,王老太太都是息事寧人。
沒有給自己女兒一個正確的三觀,肆意的縱容,也導致她走向了極端。
康姨媽是善妒的,她是被捧著被誇著長大的,便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一家子人都得順著她,這樣的人婚前沒有經歷過什麼真的風吹雨打,而且但凡是有一丁點不順心,就睚眥必報。膽大包天,一步錯步步錯。
一味的對子女捧殺只會讓他沒有一個正確的三觀,更不知感恩和回報。
他們只會給你帶來麻煩,慈母多敗兒,說的也是捧殺。
還有墨蘭,林小娘對其又何嘗不是捧殺?一味的夸墨蘭有才長得好,絕對不輸於嫡女,可是她沒有給予自己的女兒一個正確的三觀。不過也是,林小娘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只懂得追求富貴,又能養出什麼好的孩子。
墨蘭的愛慕虛榮是跟她有關係的,如果不是她經常說,墨蘭也未必會走到那一步。
林小娘不教墨蘭為人厚道,只是爭強好勝,處處跟人爭,還有讓她學妾室那一套。也難怪墨蘭在結婚之後遭到婆家的嫌棄,墨蘭的婚姻不幸跟她自己有關,也跟林小娘這個無知的娘有關。
03
王若弗雖然蠢笨,但是她本性不壞,而且為人也有最起碼的善良和底線,這也使得如蘭雖被養在她身邊,但是性格很好,本性純真。華蘭跟長柏品行也很好,再加上是老太太教導,就更為知理明事。
作為父母,你有沒有想過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我本人是這樣,教導他懂事,有所為有所不為,其他的順應他的天性發展,看他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不會去溺愛和捧殺孩子,因為我知道一味的夸只會讓他心高氣傲,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好,但是也不要一味的貶低他,跟他是一種平等的相處,更多是道理式引導。
他不聽話的時候,該受到懲罰的還是得打,但不是真打,要掂量輕重,嚇嚇他,是為了讓他知道「做錯事的時候要受到懲罰,有些事是不能做的」,維持最起碼的底線和善良。如此去教導孩子,可以很疼,絕不能溺愛。
我們身邊也有一些人把孩子給帶壞了,一味的寵和慣,結果導致孩子成了「熊孩子」。孩子怎麼樣是跟父母相關的,孩子的行為不當,父母也該反思,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
要好生思量,怎麼樣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懂理明事,獨立自主,唯有如此,你不會擔心他的人生,你將來也會得到好的福報。孩子是否知感恩,也要看父母怎麼教。
《知否》原著,提醒父母:兩種不同的育兒經,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希望更多父母能意識到這一點,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疼孩子,孩子聽不聽話,懂不懂事,好跟壞,都跟原生家庭的教育相關,切莫推卸自己的責任。
今日話題:作為父母,你怎麼看待自己對他的影響?歡迎留言討論。
- END -
作者:YIBAO;作家,情感諮詢師,寫這個世界溫暖的感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