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黃色「炸彈」轉運記

2020-03-25     中國消防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消防救援大隊的女監督員劉艷紅、潘婉冒著感染的風險,一直堅守在火災防控一線。我們摘編劉艷紅的監督日記,向讀者展示一線女消防監督員的工作實錄。今日發表她的第28篇日記。

3月23日 晴

醫療廢物專用桶,明黃色的外觀很溫暖,裡面卻充滿危險。

醫療廢物屬於危險廢物,含有大量傳染性病原微生物。醫療廢物處理人員是離傳染源最近的群體之一。有人稱,抱著醫廢桶,跟抱著炸彈沒有區別。在武漢,有這樣一群人主動扛起「炸彈」,轉運「炸彈」,武漢市江岸區岔馬路消防救援站站長杜強,就是其中一個。

3月20日,是杜強和隊友轉運醫療廢物的第5天。早上8時30分,隊員們開始穿防護服。自從2月29日承擔病患轉運任務開始,他們每天都要穿脫防護服,早已沒有最初的緊張和慌亂。

根據醫療廢物轉運調度群工作指令,4名轉運隊員分兵行動,杜強和陳海兵的首個任務點是安康醫院。9時,準時到達武漢市安康醫院。齊腰高的醫廢桶裝滿後重量少說也有35公斤,兩個人,一個人上面拉,一個人下面抬,依次將15個垃圾桶裝進1.65米高的車廂。裝車過程中,有兩個垃圾桶裝得過滿,蓋子無法蓋住,經醫院專業人員處理後,才安全裝進醫廢轉運車。

武漢市北湖雲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環保專業公司,也是新冠肺炎醫療廢棄物指定處置場所。由於每天都要往北湖雲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轉運醫療廢棄物,哪段路是「搓板路」,哪些位置需要控制車速,杜強早已熟稔於心。時令雖然是春分,氣溫卻陡然竄到了23攝氏度,加之密不透氣的防護服,杜強和陳海兵感覺異常燥熱。

10時16分,轉運隊員們到達北湖雲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杜強將轉運車停靠在距離焚燒爐3米左右的位置,打開車廂門,和陳海兵一起將裝滿醫療廢物的垃圾桶往下卸。緊鄰高溫焚燒爐,全身瞬間就汗透,汗水順著褲管和裡層鞋套流到了鞋裡。他們頂著高溫把滿車的垃圾桶卸下來,趕緊又裝上15個空桶上車。

10時37分,返回市區途中,杜強用微信和柯長交流,柯長和朱雪亮已經在跑第二趟了,第一趟是從武漢市第八醫院轉運12桶醫療廢棄物到江岸區醫療廢物暫存庫,現在正拖著15桶趕往457醫院的路上。

根據工作指令,14時50分,轉運隊員們準時趕到武漢後湖安康醫院。頂著烈日,轉運隊員們流水線式作業,卸下空桶,再將裝滿醫療廢棄物的垃圾桶裝上車。陽光火辣辣的,接連幾個小時滴水未進,隊員們感覺口乾舌燥,但是必須得忍著,防護服一穿,一直得等到工作結束後才能脫。

從雲峰返回市區的路上,杜強在群里彙報,請受任務。16時15分,從武漢市漢口醫院出發,轉運15桶醫療廢物至江岸區醫療廢物暫存點。駕駛車輛的杜強偶爾瞥見,陳海兵的護目鏡鏡片上,一道道汗水正往下淌。

16時35分,杜強二人從普仁醫院江岸院區、漢口醫院二七院區共轉運9桶醫療廢物到江岸區醫療廢物暫存點。這時,柯長和朱雪亮從武漢市中心醫院轉運15桶醫療廢物,也趕到了暫存點。

17時50分,轉運隊員回到大隊臨時租住的酒店。一天下來,腰酸背痛,躺下「秒睡」。

出動34車次、67人次,從7家醫院、8家街道衛生服務中心轉運551桶醫療廢物,這是截至昨日,江岸區消防救援大隊119黨員突擊隊轉運醫廢的統計數字。

危險相伴、苦累隨行,但沒人叫苦,沒人喊累,更沒人退縮。在杜強看來,安全轉運醫療廢物,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二次污染,必須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關口,確保戰「疫」全勝。

這是一個底線戰場。生態環境業界人士表示,新冠肺炎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已有的疫情防控成果就會化為烏有,一線醫護人員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疫情面前,消防指戰員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從人員轉送到洗消殺毒、從涉疫救助到醫廢轉運,慎終如始,全程參與,為武漢保衛戰默默貢獻力量,而這正是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一直就有的姿態和樣子!

連續多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病例零新增。23日始,武漢市開放市管三地江灘園區,物資供應商業網點定時開放,公交、橋樑、火車站開始為複線運營做準備,生活離人們心底的期盼越來越近。大街上,雖然僅有防疫指揮部准許通行車輛急速奔馳,但我知道,不久,武漢千萬老百姓也將暢行無阻,熙攘如昨,繁華如初。

武漢,重啟的那一刻,我們定將春天緊緊擁入懷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umIE3EBfwtFQPkd2RXY.html


















記錄回家路

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