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雲端·特別報道】
1、杭州高新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調研並發表重要講話,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杭州高新區作為科技部確定的10個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試點園區之一,要按照浙江省委十四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建設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決議》,圍繞「全球創新源、世界數字港、未來智慧城、國際魅力濱」戰略定位,持續深化「產業業態、城市形態、人才生態」融合發展,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創新創業生態、開放合作、社會治理達到一流水平,全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創新經濟體。
一要全面打造一流產業集群。立足數字經濟與製造業產業基礎,聚焦物聯網、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領域打造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影響力和較強話語權的特色優勢產業鏈條。發揮數字安防與網絡安全領域龍頭企業特色優勢,培育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把握未來前沿技術,緊盯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領域前沿基礎研究展開攻堅,培養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一批行業細分領域「單項冠軍」、一批高成長科技型企業集群,著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梯隊。
二要全面打造一流科技供給。堅持把創新擺在新一輪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杭州高新區特色和現實發展需求,加快連結一流大學和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所,加快集聚全球一流人才,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謀劃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級高能級平台,推動構建企業研發平台、開放創新平台,以支持企業協同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級,加快建成一流數字科技創新中心,全面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
三要全面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堅持國際標準、高新特色,構建以科產城人全面融合為核心的創新創業生態,提升科技服務供給效率,增加對高能級資源的吸引力和承載力。推動大企業裂變創業,以亞運會為契機,加快部署建設硬科技試點應用場景。深化全域大孵化發展理念,推進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和特色小鎮建設,打造全門類智慧財產權服務體系、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務,發展產業創新服務共同體,以一站式優質創新服務提升「類矽谷」雙創生態服務能效。
四要全面打造一流開放格局。圍繞國家開放戰略和區域一體化發展需求,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機制,深度融入和布局區域創新網絡。深度參與浙江大灣區、長三角全面創新改革、G60科創走廊建設,加強與周邊地區在技術、人才、產業等領域的協同創新,創新城市一體化發展機制、區域合作新模式。主動連結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深化與全球創新高地戰略合作,高標準建設一批國家級國際合作平台。
2、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項目落地青海
2020年7月18日,一個集倉儲、物流、文化、創意、生活、旅遊等多元素為一體的創意園區——「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項目在原「青海汽車製造廠」舊址落地,標誌著這個曾經為青海經濟建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老廠區將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據了解,「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項目預計總投資5.26億元,是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優化產業結構,成立高科技領域轉型的試點企業——青海奧邦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建設主體,負責園區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和前期的開發建設。項目以汽車工業文化為主題,利用其獨特的人文、歷史、區位等元素,促進阿里巴巴集團與青海省各領域的多方面、多緯度合作,力爭打造第一個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區的創意產業園示範標杆。
園區建設將依託阿里集團雲計算信息化優勢,加快產業工業網際網路化。應用阿里雲ET工業大腦、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建設智慧工廠、智能製造雲服務平台等,支持企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同時,通過園區整體項目建設,建設覆蓋園區的智能、整合型雲平台,積極參與區域智慧城市建設,構建西部城市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聯合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共同打造網際網路園區樣板間,全力打造青海省經濟新生態系統。
3、黑龍江虎林:建設28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虎林市把農業示範園區建設作為新技術推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28個。2020年,虎林市示範區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輻射帶動農田150萬畝,提高農田單產,推進農業三減,加強黑土地保護,示範區年增產糧食2000萬斤。
近年來,虎林市以科技示範、提質增效、促農增收為目標,不斷加大農業園區建設力度,在全市重點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園區28個、農業「三減」示範區33個、「網際網路+農業」高標準示範基地30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範基地11個。集中推廣智能浸種催芽、大棚旱育稀植、側深施肥、壟三栽培、大壟密植、高光效栽培等先進種植技術模式,改造提升農田基礎建設水平,將其建成規模連片、灌排暢通、道路平坦、機械配套、網際網路應用、科技培訓、示範觀光融為一體的農業標準化園區,示範區平均單產比普通田畝增產100斤。
4、河北滄州:市級及以上現代農業園區達94個
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達531萬畝,占家庭承包地總面積的52.1%;全市市級及以上現代農業園區達到94個……近年來,滄州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規模農業、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質量農業,呈現了農業穩定增長、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做大規模農業。該市有序推進土地流轉,目前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達531萬畝,占家庭承包地總面積52.1%。做大做強新型經營主體,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40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1301家,家庭農場發展到3745家。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全市市級及以上現代農業園區達到94個。
創新科技農業。目前,滄州市擁有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9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5個,國家級「星創天地」5個,省級「星創天地」42個,省級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38個。實施農業科技研發專項行動,推廣綠色高效優質新品種、成熟適用技術、糧改飼技術成果轉化項目30個,全市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到位率穩定在98%、95%。
發展綠色農業。大力實施畜牧業升級、秸稈綜合利用、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工程,全市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8.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1%。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實施季節性休耕71.05萬畝,實施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148.6萬畝,實施旱作雨養種植18.9萬畝,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30萬畝。
打造品牌農業。以孟村肉雞、黃驊冬棗、泊頭鴨梨、獻縣肉鴨、獻縣金絲小棗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為依託,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打造農業特色牌。目前,全市已擁有農業區域公用品牌6個、涉農省名牌產品51個、中國馳名商標7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6個。
推進質量農業。組織申報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項目58項;創建部級蔬菜標準園15個、省級蔬菜產業園8個;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70.24%;認證綠色食品達到32個。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全市共發放食用農產品合格證1457本,建立電子信用檔案10034個,建設追溯試點180個。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14個縣(市)建立農產品質檢機構並開展檢測工作,實現了農業縣(市)安全縣創建全覆蓋。
5、新疆昌吉農業園區:「農旅雙鏈」打造融合新業態
這幾天,新疆昌吉農業園區華興生態旅遊景區熱鬧起來,不少遊客來這避暑。
走進華興生態旅遊景區,人工湖小木屋、燒烤園小池塘、水上遊樂場迷你動物園、卜魯格雲小院等,成為遊客休閒體驗的童話世界。看到旅遊產業發展的巨大潛能,近年來,華興生態旅遊景區先後投資1億多元用於農家樂升級,新增了100畝蟠桃採摘園,新建了民宿篝火營地,並精心打造千畝有機葡萄種植基地和葡萄酒莊。現在這家由昌吉民營企業華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景區不僅是「自治區四星級農家樂」,而且成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增加就業崗位100個,使周邊農戶吃上了旅遊飯。
在昌吉農業園區新疆農業博覽園A3智慧農業展示館,一個個圓滾滾的西瓜、甜瓜不是趴在地上,而是都爬在事先搭好的藤蔓上,直立兩米多高,引的遊客紛紛駐足觀看。「這個採用的是潮汐槽式無土栽培技術,可以提高種植過程中營養液的吸收利用。這種吊蔓栽培方式種出來的西瓜、甜瓜,不僅可以全方位採光,而且可以減少許多病蟲害……」2020年7月4日,工作人員穆宵雲正給一撥遊客解說。
2020年,昌吉農業園區對新疆農業博覽園智慧農業展示館和新疆農產品展交館等部分場館景觀進行了提升改造,5月1日正式開放。遊客在現場可以體驗如何通過機械控制播種、催芽、育苗以及清洗、消毒殺菌等系列生產流程,更好地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
近年來,昌吉農業園區加快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深耕「農業+」模式,打造現代版田園綜合體,形成全鏈條發展、多業態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兩年來,隨著昌吉農業園區頭屯河沿岸生態綠化工程、屯河北路亮化工程、海棠景觀大道以及占地75畝總投資2900萬元的健康公園陸續建成投用,進一步提升了昌吉城市東大門形象。
昌吉農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張明清介紹,未來,昌吉農業園區將不斷拓展「農旅雙鏈」產業鏈,建設國家農業公園,以康養特色小鎮為核心,串聯新疆大劇院、新疆農業博覽園、頭屯河流域景觀帶、老龍河都市胡楊林及示範農場等,以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為基礎,促進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產品變商品,形成「產、城、園、田、景」有機結合的旅遊新業態,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升級,使全域旅遊成為昌吉農業園區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