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懷孕突發疾病,張傑反應刷爆朋友圈:這個婚姻潛規則你必須懂!

2021-05-31     有格

原標題:謝娜懷孕突發疾病,張傑反應刷爆朋友圈:這個婚姻潛規則你必須懂!

繼趙麗穎官宣離婚後,閨蜜謝娜卻秀起了恩愛。

25日,謝娜自曝前一天因為咳嗽沒睡好,沒想到第二天老公張傑就給她寫了一張留言卡,還特意準備了咳嗽藥,讓她覺得特別溫暖。

秀恩愛不足為奇,但距離趙麗穎官宣離婚僅僅過了兩天時間,也因而被外界質疑是塑料姐妹情。

還有人嘲諷:謝娜又開始瘋狂提老公了。

前幾年,謝娜參加《妻子的浪漫旅行》時就因為頻繁提老公被自家粉絲懟上了熱搜,後來妻子們還紛紛站出來為她解圍。

然而網友壓根不買帳,依舊批判謝娜靠秀恩愛來製造話題,而夫妻感情言過其實。

謝娜與張傑這一對,可以說是一路走來一路被質疑。

說起當年不被看好的情侶,謝娜張傑一定榜上有名。

最初倆人是女強男弱的關係:一個是選秀出道卻名不見經傳的歌手,一個是全國最紅綜藝的c位主持人。

「姐弟戀不靠譜」、「張傑靠謝娜出圈」、「張傑吃軟飯」一時間甚囂塵上。

謝娜在這段關係里也一直是付出較多的一個。在張傑受輿論影響患上抑鬱症時不離不棄,還在相戀第5年時主動向他求婚。

然而那時的張傑卻沒有做好準備,甚至將手機關機一天來躲避謝娜。

面對這樣的局面,謝娜沒有選擇分手,而是問張傑需要多久。

張傑說:一年。

她就等了張傑一年。

終於等到了第二年謝娜生日,兩人登記結婚,在雲南香格里拉舉行了婚禮。

只是,儘管半個娛樂圈集體出動祝福,婚後二人依舊被媒體唱衰,隔三差五就被「祝分手」。

歸根結底,原因還是不匹配。

哪怕後來張傑已經是內娛一線男歌手、演唱會一票難求,大家還是抹不去偏見。

一方面原因,是婚後張傑頻繁登上《快樂大本營》,據統計有24次之多,因而被人吐槽「過度宣傳自己、靠老婆」。

另一邊則是謝娜主持時總喜歡「見縫插針」式秀恩愛,一開始眾人還紛紛表示羨慕,後來因為提到次數實在太多,反而引發了大眾的強烈不滿。

有網友評論:一聽她說「我家傑哥」就很煩。

然而,儘管質疑聲向來不絕於耳,謝娜張傑的婚姻卻未被影響半分,反而越過越甜。

生下雙胞胎後,謝娜再次懷上二胎,力破不孕不育、夫妻不和的傳聞。

相伴十年,他們互相依偎互相扶持,一步步走到今天。

公眾輿論也終於轉了個彎,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愛情,稱得上是娛樂圈中的模範夫妻。

其實,謝娜頻繁提起張傑看似是在強行秀恩愛,卻是一種維繫婚姻的智慧。

在大眾眼裡,張傑對謝娜百般寵愛,其實在無形中,謝娜也為張傑提供了一種「被需要感」。

被需要感,也就是被需要的需要,即歸屬感的需要。

「被需要」是與他人建立聯繫的紐帶。研究表明,一個人在感受到自己被需要時,對自我價值的認同也會提升。

可以說,「被需要」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需求,通過幫助別人帶給自己愉悅和成就感,這不是單純的付出,更是一種得到。

在老子的《道德經》第七章中寫道:「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大意是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地所做的並不是為自己,它滋養萬物,所以成就了它的長久。

這不僅是天地之道,也是人之道,更是婚姻之道。

被需要感,是婚姻里的良藥之一。

而謝娜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讓張傑獲得了深深的「被需要感」。

在各種公開場合,她都毫不避諱讚許張傑,肯定對方的價值。

在外界看來很煩很膩歪,可是謝娜深知陪自己過日子的是張傑,他的想法才最重要。

又比如這次她在微博里曬出張傑的紙條,配文「感謝有你的陪伴」,既表明了感激,又給予了張傑足夠的肯定,這會讓張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此外,儘管謝娜在工作上以天不怕地不怕的形象示人,面對張傑時卻真實又坦誠。

失眠無法入睡時,她會直接告訴丈夫自己的感受,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喜悅或悲傷也會第一時間與張傑分享。

這樣一來,她就把「我非常需要你」直接傳達給對方,在無形中強化了對方的價值和重要性,因而對方想加倍付出的心愿會更加強烈。

很多婚姻走向終點,正是因為沒有讓對方感受到被需要。

拿趙麗穎馮紹峰這一對舉例,趙麗穎心理的強大與馮紹峰的情緒化形成了鮮明對比。

受成長環境影響,趙麗穎不認同要在情感里依附於誰,即便結婚了也是如此。

在她看來,要有能力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決定,要能獨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外界很少能看到她崩潰的一面。

馮紹峰則是相對缺乏安全感的一方。婚後不久,他曾自曝有時會問趙麗穎:你是真的喜歡我呢,還是為了要談戀愛、為了要結婚才跟我在一起?

有時拍戲壓力太大,他會瘋狂刪微博,還會把自己關起來大哭一場解壓。

馮紹峰曾回憶兩人的相處日常:一次因為壓力大,他回到家後開始抱頭大哭。

趙麗穎看到後沒有多餘的安慰,只是靜靜的看著他說:「你去看看孩子吧。」

儘管看完孩子後他的情緒真的冷靜了下來,但語氣中的挫敗感卻掩蓋不住。

趙麗穎的強大和洒脫能短暫緩解馮紹峰的情緒化,卻不能讓他感受到作為一個男人的「被需要感」。

很多女人都忽視了一點,不管在什麼年齡段、不論哪種性格,幾乎所有的男人都具有「英雄情結」。

有人說,男人是一種需要女人的誇獎與崇拜的生物。

沒錯,他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在親密關係中獲得存在感。

女強男弱從來不是問題,但女人也要適當依靠男人,讓男人獲得被需要感。

比如前段時間被調侃「撒嬌女人最好命」的秦海璐就深諳這一點。

她向來都以強勢示人,更是娛樂圈裡有名的「反矯情達人」,可到了丈夫王新軍這裡卻變身為小女人,絲毫不見女強人影子。

說話柔聲細語、還變成了「幹啥啥不行」的家務小白,生活瑣事幾乎全是丈夫操心。

王新軍卻毫無怨言,還寵溺地稱呼秦海璐為「賴寶寶」。

可見適當依賴男人,讓男人獲得被需要感,的確是婚姻甜蜜的重要條件。

很多女人習慣了對家裡的一切大包大攬,在無形中把丈夫架空,最後卻是吃力不討好。

人們常說:婚姻需要勢均力敵、旗鼓相當。

這句話的確不錯,不過當一個強者對弱者有體恤、弱者對強者有關懷,這種關係同樣也能構成愛情的等式。

對於男人而言,愛情或婚姻不是比較誰比誰更強,而是誰更需要他,誰和他的聯結更深。

《我的前半生》里,凌玲之所以能成功小三上位,不僅是給予陳俊生情感安慰,成為陳俊生的「解語花」,同時還時不時的表現自己的「柔弱」。

陳俊生加班結束送她回家,在車上她會不經意的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我一個每天連覺都睡不飽的人,怎麼能奢求過上這樣的日子」。

短短一席話,就讓陳俊生忍不住憐香惜玉,發誓一定要給凌玲一個好歸宿。

以至於和羅子君坦白時,他能理直氣壯說出「凌玲更需要我」。

小三固然惹人痛恨,但通過小三的手段,我們卻能看清男人內心深處對「被需要」的強烈需求。

其實,不止男人需要「被需要感」,女人同樣如此。

丈夫如果經常跟妻子聊聊工作中的迷茫,讓妻子幫忙開導;

丈夫如果在參加重大活動前,能讓妻子幫忙研究一下穿搭;

丈夫如果生活中有不懂的地方,多去問問妻子的意見……

女人在接收到「被需要感」後,就會感受到夫妻關係的聯結,感情也會越來越親密。

滿足對方的被需要感,並不是一味抱怨自己的不容易,而是以真誠的態度分享自己的難題、舉棋不定時多徵求對方意見、被幫助時及時讚美誇獎……

同時,適當表現自己的柔弱,適度撒撒嬌,慢慢地對方的成就感也會越來越強。

單純的愛,很難保證兩個人能白頭偕老,但彼此需要卻可以。

生活這個詞,本身就意外著循環、重複、瑣碎、平淡;可另一方面,它又像個潘多拉的魔盒,掩藏著最重要的光亮: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這種聯結的意義,正體現在每一個我需要你、你需要我的瞬間。

學會多給予對方一些「被需要感」。好的婚姻到最後,就是成為彼此的空氣和水,稀鬆平常,但又必不可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h469463742_57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