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中國的醫生都因為英勇抗疫,上了熱搜,醫生們的無畏與專業和偉大惹得無數人淚目,但其實醫生到底是怎樣的存在鄭曉龍導演的《急診科醫生》,最有發言權。
真實,緊張,一眼望過去全是現實的影子。
一個急診科在鄭曉龍導演的鏡頭裡就是人世間的一個縮影!
一部劇,一群人,將現實一鏡到底!
張嘉譯江珊王珞丹領銜,蘇小明柯藍錦上添花,這樣的陣容,演技在那放著肯定不會尬,
再加上題材是關於醫生的,這劇具備火起來的所有條件。
同樣是醫療題材,鄭曉龍導演的這部《急診科醫生》因為真實而耐人尋味。
每一個病例和病人牽扯出來的事件都能和現實對號入座:
面對病重的孕婦,保大人還是保孩子這個千古難題,他們會怎麼做?轉眼從手術台上取出孩子的那一刻,鮮活得不加修飾!
這部《急診科醫生》幫助觀眾更為直觀地了解醫生這個職業以及學會怎樣和他們相處。
一開始,鄭曉龍導演把急診室表現得像一個戰場,兵荒馬亂,草木皆兵:急診科是整個醫院裡最需要醫生「快」「准」「狠」的部門,其他科的醫生還有治療的時間,急診的基本上靠搶,醫生護士看病人兩眼就直接跑著送手術室了。
患者的家屬希望醫生先救自己的家人,而醫生一下子必須同時面對好幾個急救病人,患者和患者的家屬指望醫生,醫生只能盡力而為,然後大夥都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他一個鏡頭就把醫患矛盾的產生解釋得清清楚楚。
有了矛盾,然後呢,怎麼解決?
後來,鄭曉龍導演又來了一系列殘忍的小插曲主要以醫生的角度向患者解釋:醫生絕不是神仙,他們也會犯錯,但他們犯錯的根本原因是想救治每一個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人,哪怕那人是一個精神病人,一個囚犯,一個小偷,但可怕的是,他們每犯一次錯,就會死一個人!
更可怕的是,他們不僅不能輕易犯錯,還要在如戰場一般的醫院隨時隨地拎得清,以最快的速度制住疾病對患者生命的威脅。
救完了這個救那個,先替這位做心跳復甦,又要轉身給那位止血,病人能不能救活就這幾分鐘的時間。
每一分鐘都在經歷生老病死,這就是醫生工作的日常,這就是急診科。
患者的無助和無奈,醫生們都知道,但是醫生們的委屈和疲累,旁觀者真的能理解嗎?
在劇里飾演海洋醫生的啟傑就出生於一個醫生世家,醫生的苦痛與哀愁他從小就看在眼裡,他說醫生絕對沒有我們猜想的那麼光鮮亮麗,實際上辛苦的程度超出了一般人想像。
能堅持做醫生,靠的真的是一份對生命的熱愛與真誠。
於是,鄭曉龍導演的這部電視劇想給我們表現的,除了醫生在手術台上如何專業之外,我們這個社會都欠那些醫護人員一句謝謝和最起碼的尊重。
於是,鄭曉龍導演的這部電視劇想給我們表現的,除了醫生在手術台上如何專業之外,我們這個社會都欠那些醫護人員一句謝謝和最起碼的尊重。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煽情,可事實就是如此!
這就是鄭曉龍導演的電視劇:每一次他都能通過對人性的寫實,把人性拍得耐心尋味。
人性才是一劇之本!
90年就以一部《渴望》給剛剛經歷過改革開放的觀眾們帶來一次不一樣的情感認知。
劉慧芳收養棄嬰的義舉,宋大成和劉慧芳相知相守,發乎情止乎禮,一種人間大愛,呼之欲出。
93年和馮小剛合作,以出國潮為主題拍了一部至今仍讓人回味無窮的《北京人在紐約》。
把當代人在大時代浮沉,身不由己的那種無奈與迷茫展現得淋漓盡致。
兩千年,家庭倫理劇的風潮,也是他的《金婚》帶出來的。
文麗和佟志兩個人能走到金婚,需要面對和克服的不僅僅是隨時會過期的愛情,還有日復一日平淡無味的生活和家中各類成員的矛盾,等他們處理完了,也就老了,這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代價。
後來風靡全國的《甄嬛傳》,開啟了大女人電視劇的獨特模式,讓不少女性觀眾大為讚賞。
宮斗背後看的還是人性,那情與義,情分與本分的拿捏,解剖得讓人拍案叫絕。
不哀怨,不小氣,把一群女人的情懷拍得盪氣迴腸,令人佩服。
醫生非草木,煽情無可厚非!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一部同樣講急救的日本電視劇《Code Blue -急救直升機》。
比起這部手起刀落,開門見山,除了講急救心無旁騖的醫療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看起來是有點煽情。
因為在《Code Blue -急救直升機》里,一旦有病人需要急救,那裡的醫生已經酷炫到坐著直升飛機去進行救治。
然後醫生們為了完成急救,爭分奪秒救人,無所不用其極。
下了飛機背著醫藥箱就百米衝刺,晚一秒就會有病人血流不止或停止心跳。
瑕不掩瑜,我們的醫生雖然沒有坐直升飛機,但他們每一位的盡心盡力都讓我們及時坐上了康復的列車,回歸健康。
所以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急診科醫生》的表達我們更熟悉且更符合我們的生活。
其實煽情也好,動人也罷,我們的國劇在慢慢變得更為真實更有說服力,至少我們看了劇之後真正理解了這群醫務人員的苦與樂。
這才是《急診科醫生》帶給我們最棒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