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經濟發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看人民網如何解讀

2019-08-12     掌上潛江

昨日

潛江又被人民網關注

推送了一篇題為《湖北潛江:優化區域發展 走齊高質量發展步伐》的文章

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人民網

優化區域發展

走齊高質量發展步伐

新型城鎮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城鄉融合發展釋放持久動能;重大發展戰略打通區域協調發展「經絡」,各大區域板塊良性互動;高水平開放連通國內外市場……所有的這些,都蘊含著湖北潛江經濟發展的巨大空間。

年初,湖北潛江提出「東進南擴、產城融合,四區聯動、全域振興」的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上半年,東片現代服務、南片智能製造、北片石化精鍊和西片特色產業聚集區齊步向前,走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氣場、新活力。

破「鎮域經濟」藩籬

「四區聯動」組團發展顯活力

元旦剛過,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貨運鐵路專用線開工。

「預計一年半可建成竣工。開通後,將極大緩解制約發展的物流瓶頸問題,讓金澳科技500萬噸產能得到充分釋放。」金澳控股集團石化公司副總經理陳明強說。

潛江經濟開發區·竹根灘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物流問題的解決,金澳科技將著手進行以烯烴路線為核心的「油頭、化身、精化尾」產品鏈建設,選擇高附加值、高投資回報的精細化工項目,帶動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為「四區聯動」的支撐點之一,北片石化精鍊聚集區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外界神經。該區包含潛江經濟開發區·竹根灘鎮、王場鎮、廣華寺辦事處(江漢油田),推動化工傳統產業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發展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新」產業,打造轉型發展增長極。

「四區聯動」組團發展,爆發前所未有之力。作為影響潛江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在賦予各區相對較大的權限下,讓區域能夠統得起來、協調得了;又給各區下達帶動整個片區加快發展的任務,倒逼區域真正發揮輻射帶動效應,以釋放結構性發展空間,尋求新的突破,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

上半年,在北片大踏步向前的同時,東、南、西片在「一二三齊步走」的號角聲中,憑藉各自獨特優勢,背靠強大產業配套,走出了各自精彩。

東片發展現代服務聚集區,包含園林辦事處、泰豐辦事處,發展現代金融、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休閒旅遊、健康養老等服務業,打造現代服務業增長極。

南片發展智能製造聚集區,包含總口管理區、楊市辦事處,依託裝備製造、智能家居製造等產業基礎,引進位造行業領軍企業,扶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打造智能製造增長極。

西片發展特色產業聚集區,突出蝦-稻特色產業主導,支持鎮域經濟振興發展,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旅則旅」原則和「飛地經濟」模式,加快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步伐,支持鄉鎮發展鄉村旅遊、服裝產業、農產品加工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轉「小打小鬧」局面

「產業集群」各顯神通發威力

「交易中心集收購批發、檢驗檢疫、分揀中心、信息發布、大數據於一體,日均交易1500噸,目前線上線下交易額已突破60億元。入駐商戶600家,帶動2萬人就業。」

近日,驅車後湖管理區,來到占地3000畝的中國蝦谷·小龍蝦交易中心,湖北潛網生態小龍蝦產業園集團總裁田忠玲介紹,藉助「潛江龍蝦」品牌之力和西片「特色產業」聚集之勢,一期項目達產後可服務百萬畝蝦稻田,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帶動農民年增收20萬元以上,助推數十萬農民就業脫貧致富。

從各鄉鎮商家「小打小鬧」,到各區域產業「集群發展」。上半年,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的空間進一步釋放、拓展和深化,全市經濟跳動的脈搏更加強勁、有力。

東荊新區、高鐵片區控規和南片先進位造產業園控規、特色小鎮發展規劃完成;紫月湖公園竣工在即,市民之家、文化中心開工建設,園林至廣華軌道交通進展順利,引進維也納酒店集團國際酒店城市綜合體項目,啟動城鎮功能提升工程。

同時,圍繞「四大產業」聚集區,啟動南片智能製造、北片石化精鍊產業聚集區規劃編制,實施工業園區提升工程;圍繞打造「蝦-稻產業千億板塊」,實施蝦-稻產業「走出去」戰略,潛江龍蝦走進聯合國總部,舉辦「一節一會」和香港潛江龍蝦節,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203.7億元,位列全國龍蝦區域公用品牌第一……

分析上半年各地經濟指標,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全市平均值的分別有21、20個地方,稅收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完成年度計劃50%以上的分別有21、20個地方。

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四區聯動」各顯神通,「產業集群」百花齊放,組成了潛江經濟升級版。

為「切好蛋糕」發力

「做大蛋糕」讓市民更多幸福感

經濟發展的成果最終體現在哪裡?

讓群眾共享更多發展成果、分得「更大蛋糕」,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經濟工作中,加快發展提高經濟總量、集聚社會財富,被喻為「做大蛋糕」;而在收入分配中,兼顧國家、企業和個人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則為「切蛋糕」。

上半年,「四區聯動」向做大經濟總量這個「蛋糕」發力,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極大地促進了全市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GDP增長8.1%,超全省0.1個百分點、全國1.8個百分點,連續六個季度保持增速8%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上半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14261元、7382元,增長8.61%、9.57%,均高於年度計劃,快於經濟增速。

但是,我們並不能說「蛋糕」已經做大了。與全國發達城市、百強縣首位經濟體相比,潛江的「市力」和人均收入水平還相對較低。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就要將「蛋糕」越做越大,讓市民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和「甜度」。

居住,要更宜居。口袋公園、停車場、背街小巷、城市易澇點改造及道路延長、橋樑建設等加快推進,黑臭水體、鄉鎮污水、垃圾等得到科學整治。

教育,要更均衡。高新區中學、泰豐中學、華師潛江附屬中學9月開學,高新區小學和泰豐小學建設項目即將開工。

就醫,要更便利。市人民醫院、東荊新區綜合醫療服務區等項目前期工作順利啟動,市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項目即將投入使用。

文化,要更繁榮。曹禺、章華台、返灣湖、小龍蝦等文化品牌「名片」越擦越亮,群眾文化遍地「開花」,全域旅遊成為經濟發展新支撐點……

一件件民生實事,一項項惠民工程,經濟發展成就「民生大蛋糕」,為百萬市民送上一道道「甜蜜大餐」。

千萬溪流匯聚,方有大海的波瀾壯闊。伴隨著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畫卷徐徐鋪展,潛江經濟正呈現出東西南北縱橫聯動、「四區」組團齊步快走的良好局面,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持久的動能!

來源:人民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1jSh2wBvvf6VcSZKM_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