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班級群裡面,凌晨一點多的時候。
突然有個孩子爸爸,艾特了一下女班主任,問了句曖昧的話:「睡了嗎?」
其他沒睡的家長紛紛好奇,這大半夜的,發錯了吧?
於是,女老師回了一句「睡了,有事嗎?」
結果,這位同學的爸爸回復了一句:「你睡覺了,我閨女還沒睡呢,你睡什麼睡?你給孩子布置這麼多作業,憑什麼你能睡覺,我孩子12點還不能睡覺?」
原來這位同學作業太多,寫到凌晨1點,還沒有寫完。
爸爸心疼孩子,所以來質問一下老師。
這位爸爸一說,微信群里其他奮戰到凌晨,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也紛紛發言,抱怨自己的孩子很辛苦。
當然,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常見,很多孩子都是每天寫作業到凌晨。
不過,對於孩子口中的「作業太多,做不完」,父母也不能只聽一面之詞。
而要客觀判斷,是真的作業太多,還是別的原因。
一、作業真的太多了
如果老師真的留了很多的作業,做起來真的很費勁。
父母就要看看,都是些什麼作業,有什麼作用。
1、如果作業很多,而且又都很重要。
幫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認真完成作業,配合老師。
2、如果作業數量多,但重複度很高。
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委婉的問問老師能不能減少一點。
二、「作業多」是藉口
如果實際作業並不多,做起來並不費時。
父母就要找找是什麼原因導致寫作業慢,顯得「作業很多」。
1、如果孩子懶惰,一點作業都不想寫。
父母要告訴孩子學生的責任,學習是為了他自己。
2、如果孩子是自恃聰明,眼高手低,不願寫作業。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寫作業是為了鞏固知識,對抗遺忘。
3、如果孩子是「拖延症」,拖拖拉拉使寫作業時間過長。
父母則要根據孩子拖延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
4、如果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寫作業又慢又不好。
父母就要創造更安靜地學習環境,避免孩子分神。
作業太多,孩子無法及時完成,就會覺得焦躁和挫敗。
長期下去,就會使孩子厭倦學習,失去學習的興趣。
家長要及時了解情況,多溝通,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