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7「年下男之戀」,《下一站是幸福》成疫情下開年「爆款」

2020-01-29   一點劇讀

文 | 阿澀

除卻牽動全國人民心弦的疫情消息,一部小甜劇也悄然走進了觀眾的視線,以「資深少女」的年齡壓力、「姐弟戀」等大眾議題,引出了#年下直球##賀繁星元宋太好磕了##宋威龍好會#等系列熱搜話題,此劇即臨時提檔接替《快樂大本營》播出的《下一站是幸福》。

此劇首日播出後就占據了省級衛視收視排名第一,雙網收視率破1,位於雲合數據昨日全輿情熱度榜單排名第一,#下一站是幸福#微博話題閱讀已達18.9億,討論量136.3萬。在這段憂心且閒適的假期里,《下一站是幸福》作為「解壓神器」,成為了2020年開年熱劇之一。

目前,該劇即將進入海外市場,在歐美、日韓和印尼上線播出,Netflix和韓國將劇名定為《姐姐的初戀》。

《下一站是幸福》是由丁梓光執導,宋茜、宋威龍、王耀慶領銜主演的都市愛情劇,該劇講述了在上海國際大都市裡,32歲的女精英賀繁星在職場女性面對傳統婚戀觀的矛盾困境中踟躕前行,與年下實習生元宋產生的波折愛情故事。

一部國產小甜劇,產生了如此高的話題度,並且被兩萬多人打出了7.7的高分,到底是這「資深少女」的初戀太上頭,還是「劇荒」之下給出的過高讚譽?

「資深少女」的初戀如何讓人「上頭」?

相親,目的明確,直來直往,從年齡、家庭、職業等方面一一溝通確認匹配度,「合適」成為要不要試著展開一段「以婚姻為前提」的交往關係必備因素。

劇集一開始便道出了「30+」人群最為珍貴的成本——時間。而這部劇的女主角賀繁星則以看似最「高效」的相親這種方式,準備開啟自己的戀愛之路,且開門見山,她不以結婚為目的。她想要擁有的,是「牽個手可以開心一整天,抱著手機聊到天亮,心裡像揣了個兔子,那樣撲通撲通跳個不停的那種戀愛」。

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是影視劇中百看不厭、百提不倦的兩個反覆糅雜的命題。從向封建倫理髮起衝擊的「自由戀愛」,到以「大愛」犧牲「小愛」為主題,糅合進宏大革命敘事的愛情故事;從「戀愛大於一切」的個體性純愛敘事,再到經濟基礎決定「愛情為何物」的現實矛盾愛情故事,這兩個命題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換故事內容以及內核,成為時代精神結構的重要表征。

2020年,第一批90後已步入「30+」大軍,在當代社會中,他們的戀愛成本不斷提高,生活壓力普遍增大,贍養父母的責任與自由生活的希冀同時存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心訴求與成家立業的外界聲音左右環繞。因此,又「佛」又「喪」的新一代年輕人,總覺得戀愛是一件既浪費心情又耽誤賺錢的麻煩事,從「難戀愛」到「厭戀愛」成了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

作為國產都市愛情劇,如若能抓住當代年輕人戀愛心理,洞悉到他們最敏感的想法,甚至貼合到他們的價值取向,就成功了一半。

在《下一站是幸福》中女主賀繁星的現實處境以及內心嚮往,可以說貼合了一部分觀眾的真實矛盾,而賀繁星與元宋的愛情故事,則切中了大部分人的內心愿景。

雖然女主也用「世俗」又高效的方法主動選擇相親,但仍對愛情以及美好事物充滿熱情和嚮往,不被挑揀也不會挑揀別人,哪怕在相親過程中被「你都多大了」等言論刺痛自尊,依舊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被狼狽現實裹挾著的理想戀愛觀,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懷揣過,但可能怕這份理想主義被當做玩笑嘲弄而藏之於心,最終吐出了幾句「算了,懶得談戀愛」。而賀繁星算是為部分年輕人宣之於口了。

除了女主的戀愛觀以外,這部劇的配角還戳中了觀眾的價值觀,這是看煩了剪不斷理還亂、不在同一頻道的無腦「價值辯論」的觀眾,所希望看到的場面。

比如劇中蔡敏敏(虞書欣飾)在大庭廣眾之下告白男主元宋被拒後,坦然接受,並且高調宣布將「暗戀」改為「明戀」,然後在上公交車後偷偷流眼淚,其實這才是現實中大部分人會做的選擇。比如賀繁星的母親勸說她不能病急亂投醫,這也是影視劇中比較少呈見的新型教育觀。

《下一站是幸福》的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但沒有因此降低配角形象與三觀,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國產愛情劇要翻身?恐怕還為時尚早

《下一站是幸福》豆瓣開分8.1,現今穩定在7.7,不管怎樣都是一個不錯的口碑。

回顧近幾年的豆瓣國產高分劇,有古裝劇《慶餘年》《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有都市生活劇《小歡喜》《都挺好》,有青春校園劇《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有懸疑刑偵劇《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

而觀眾喜聞樂見的都市愛情劇卻不見好評,比如2019年《我們都要好好的》《喬安你好》《十年三月三十日》,2018年的《愛情進化論》《談判官》《戀愛先生》豆瓣評分皆在及格線以下,稍好一些的是2017年的《我的前半生》豆瓣評分6.3。

這也無法說明國產都市愛情劇一定差於其他類型劇作,因為這類題材所涉及的故事與大眾有最大公約數,影視化之後觀眾無法幻想一個「異世界」去解讀劇中的邏輯,會率先以自身生活為出發點,去衡量這類劇作的真實性與可觀性。在描繪現實生活與造夢之間,拿捏分寸非常困難。

曾經國產都市愛情劇或是將愛情徹底浪漫化、傳奇化,為觀眾「造夢」;或是將愛情放在婆媳關係、三角關係、親子關係中,呈現「一地雞毛」的瑣碎日常。兩種類型都擁有極大受眾群體,可以在分別的話題上引起極高的熱度,但都缺了對於現代人群不斷更新的戀愛觀的認知,游離於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之外,難以引起共鳴。

那麼,《下一站是幸福》是否可以帶領這類劇集翻身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有一位豆瓣網友評論道,「對不起,本31歲大齡未婚單身女青年感覺被嘲諷了。第一,我沒有女主的顏值。第二,我沒有女主的身材。第三,我沒有女主的能力。第四,我沒有女主的家庭環境。第五,我沒有實現經濟自由。這劇很甜,但是甜不到我,只感到扎心。」

這雖然不構成《下一站是幸福》質量不好的理由,但也說明了這部劇的一個問題,它並非反應現實生活的嚴肅作品,或許無法真正解答職場女性在傳統婚戀觀與理想戀愛之間的現實矛盾,「甜」過之後能夠砸向觀眾內心的效果尚需觀望。因為大部分的現實觀眾,或許無法在32歲時同賀繁星一樣優秀,也無法在生活中遇到幾乎完美無缺的元宋,但她們依然有著微不足道的夢想,或許這樣的艱難夢想才是最戳人的現實因子。

從垂直類型來看,作為「小甜劇」,作為愛情劇,《下一站是幸福》節奏明快、沒有贅余台詞的敘事方式,個性鮮明、智商在線的配角塑造,以及細膩生動的情節處理,算得上一部誠意之作。但作為都市愛情劇,其穿透現實生活的力度還是小了一些。

不過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我們暫且觀之,看看「雙宋cp」的愛情故事將如何繼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