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漢族人口中最少的一個姓氏之一,「叫」姓僅在湖南有300多人

2020-02-23     小小羅說教育

2019年全國姓名報告顯示,「王姓」依然穩居第一,隨後是「李、張、劉、陳」4姓,從下圖中非常容易看出,我國北部地區簡直被「王姓」霸占了,不愧是《百家姓》排名第一的大姓。我們再看看姓名榜,「張偉」這個人名有29.4萬人使用,穩居姓名榜首。

眾所周知,我國的每一個姓氏都是有歷史源頭的,最開始的姓氏,其實是一種「圖騰崇拜」,當時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用來區分各自所屬,同時便於不同氏族之間通婚(從群婚制發展到血緣關係婚姻制),所以姓氏的產生,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隨著朝代變化、時代發展,幾百個姓應運而生,但有些姓氏人數太少,大家或許聽都沒聽過,比如湖南有一姓,全國僅僅300多人姓這個,是全國漢族人口中最少的一個姓氏之一,它就是「叫」姓。

「叫」姓,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株洲市攸縣菜花坪鎮菜坪村,根據當地人介紹,他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幾百年,但歷史學家們表示,現有史料里也很少有關於「叫」姓的記載。幸好叫氏族人世世代代保存了2卷《叫氏五修族譜》,才讓專家們的研究有了一絲進展。

《叫氏五修族譜》的第1頁記載道:「叫公仲康,字肇績者,乃河南苗裔,楚攸之鼻祖也。幼有丈夫四方之志……」故事說的是,「叫」姓出了一位官員,清代時還當上了4品武官,但因為國事變故,所以退出官場來到湖南株洲定居,此人叫做「叫仲康」,乃叫氏的宗祖。關於「叫仲康」這個人,《班行詩》中也有記載,「正叫流光應宗祖」,所以可以證明確有此人。

《叫氏五修族譜》是從萬曆年間開始初修,康熙時期2修、乾隆時期3修、道光時期4修、民國時期5修,共7卷,但由於戰亂,只有卷2和卷4保存了下來。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追求「個性」,連自己的姓名都不放過,比如有人就把自己原本的2字名改成了4字名,覺得這樣很獨特,但「叫」氏族人就沒有那麼開心了,在村子裡還好,一旦走到村外,別人叫自己,或自己介紹自己的時候,可就太尷尬了。

比如:「我叫叫自強。」不知道的還以為說話結巴了,女孩子們更「慘」,比如叫「叫曉翠」、「叫芳」,咋看咋奇怪,非常想改名,當年學者們跑去攸縣採訪他們,「叫」氏人便說出了自己的苦悶。各位,你們覺得「叫」姓怎麼取名好聽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9zDcnAB3uTiws8K7Z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