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品的安全防護——萬融實驗

(一)防毒

1.實驗前,應了解所用化學品的特性及防護措施。

2.操作有毒氣體(如H2 S、Cl2、Br2、NO2和HF等)應在通風櫃內進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汽會引起中毒,它們雖有特殊氣味,但久嗅會使人嗅覺減弱,所以應在通風良好的情況下使用。

4.有些化學品(如苯、有機溶劑、汞等)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應避免與皮膚接觸。

5.氰化物、高汞鹽[HgCl2、Hg(NO3)2等]、可溶性鋇鹽(BaCl2)、重金屬鹽(如鎘、鉛鹽)、三氧化二砷等劇毒品,按照劇毒品管理要求妥善保管,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6.禁止在實驗室內飲食。飲食用具不可帶進實驗室,以防毒物污染,離開實驗室及飯前要洗凈雙手。

(二)防爆

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當兩者比例達到爆炸極限時,受到熱源(如電火花)的誘發,就會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氣體時,要防止氣體逸出,室內通風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氣體時,嚴禁同時使用明火,還要防止發生電火花及其他撞擊產生火花。

3.有些化學品如高氯酸鹽、過氧化物、乙炔銅等受震和受熱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別小心。

4.嚴禁將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應除去其中可能產生的過氧化物。

6.進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實驗(如重蒸等),應有防爆措施。


(三)防火

1.許多有機溶劑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燒,大量使用時室內不能有明火、電火花或靜電放電。實驗室內不可存放過多這類化學品,建議試劑間要保持一定的通風和做好溫度控制。有機溶劑用後還要及時回收處置,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災。

2.有些物質如磷、金屬鈉、鉀、電石及金屬氫化物等,在空氣中易氧化自燃;還有一些金屬如鐵、鋅、鋁等粉末,也易在空氣中氧化自燃,這些物質要隔絕空氣保存,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實驗室如果小面積著火不要驚慌,應根據情況進行滅火,常用的滅火劑有:水、沙、二氧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和乾粉滅火器等。可根據起火的原因選擇使用,以下幾種情況不能用水滅火。

(1)金屬鈉、鉀、鎂、鋁粉、電石、過氧化鈉著火,應用干沙滅火。

(2)比水輕的易燃液體,如汽油、笨、丙酮等著火,可用泡沫滅火器。

(3)有灼燒的金屬或熔融物的地方著火時,應用干沙或乾粉滅火器。

(4)電器設備或帶電系統著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

(四)防灼傷

除上述之外,實驗室使用的強酸、強鹼、強氧化劑、溴、鈉、鉀、苯酚、冰乙酸等如果黏附到人的皮膚,都會腐蝕皮膚,特別要防止濺入眼內。液氧、液氮等低溫也會嚴重灼傷皮膚,使用時要小心。萬一灼傷應及時處置並送醫院治療。

總之,實驗過程中若皮膚灼傷,感覺喉嚨灼痛,出現嘔吐、驚厥、呼吸困難和休克等症狀時,均有可能系實驗操作不當致污染或中毒,發生輕微症狀時進行現場處置。若發生急性中毒事故,應進行現場急救處置後,馬上將受傷者或中毒者送醫院急救,並向醫院提供可能的受傷原因或中毒原因和化學物品的名稱等必要信息以便能對症醫療,如化學物不明,則需要帶該物料以及嘔吐物的樣品,供醫院等相關部門及時檢驗。

在進行現場急救時,急救人員應根據化學品的毒性特點、中毒受傷途徑及中毒受傷程度採取相應措施,要立即將患者轉移至安全地帶,並設法清除其體內毒物,如服用催吐劑、應用「解毒劑」,使毒物對人體的損傷減到最小,並立刻送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