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用諾貝爾獎金換離婚

2019-09-01     孟話歷史

廣包 文史博覽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之一,艾伯特·愛因斯坦因為他的相對論在全世界享譽盛名。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愛因斯坦在探尋這個美妙理論的過程中,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又有多少人知道,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愛因斯坦是怎樣牽掛和深愛自己的兩個兒子的。

對於愛因斯坦來說,1915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雖然早在10年前,他就已經形成了相對論的理論構想,但直到這一年,他才真正提出了最終使自己功成名就的廣義相對論。

為了論證這個引人入勝的理論,愛因斯坦幾近瘋狂地工作。對於愛因斯坦來說,那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時期。他與妻子米列娃的婚姻已經出現嚴重裂痕。米列娃帶著她和愛因斯坦的兩個兒子——11歲的漢斯·艾伯特和5歲的愛德華離開身在柏林的愛因斯坦,前往蘇黎世生活。

與此同時,由於一戰期間的食物匱乏,愛因斯坦的胃病加重了許多,只有表姐埃爾莎·愛因斯坦(後來嫁給了愛因斯坦)在身邊照顧他。

父子間靠信件聯絡

愛因斯坦的私人信件揭示了這位天才在1915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中,在情感和科學上的掙扎。最早的兩封信寫於1915年4月初,是愛因斯坦的大兒子漢斯·艾伯特(愛因斯坦暱稱他為阿杜)寫給父親的。他在信中央求父親,在春假時前往蘇黎世看他和弟弟愛德華(小名泰特):

由於戰爭,愛因斯坦無法前往蘇黎世看望兒子,不過他給兒子寄去了明信片,答應他會在7月份帶他去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度假。愛因斯坦還對自己的兒子喜歡幾何表示高興,還說自己像他那麼大的時候,「最喜歡的消遣」就是幾何學了,「可是那時候沒人可以演示給我看,所以我只能通過看書學習」 。

愛因斯坦希望能和兒子在一起,教他數學。但這個願望卻不能實現,這讓愛因斯坦感到非常遺憾。於是,他希望通過信件來多少彌補一點,「如果你每次寫信的時候都告訴我你學會什麼了,我可以給你出題目讓你來解答呀」。他還給兩個孩子各寄了一個玩具,並叮囑他們要好好刷牙。「我也是這樣做的,所以現在我的牙齒才能保持得很健康。」

夫妻嫌隙影響父子關係

然而,一家人的關係還是惡化了。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在通信中,因為錢和度假時間的安排發生了爭執,1915年6月,漢斯·艾伯特給愛因斯坦寄了一張簡短的明信片,對父親提出的度假計劃進行了答覆:

從署名完全可以看出,在這封信中兒子態度的冷淡。漢斯·艾伯特再也不用爸爸對自己的暱稱「阿杜」,而是用和父親在寫正式信件中同樣的簽名「A·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相信,這張明信片一定是米列娃教兒子寫的,於是他決定和表姐埃爾莎一起去度假。在此次公開的一封寫於1915年7月的信中,他向自己的朋友、蘇黎世的醫學博士桑戈,這樣解釋了自己的決定:

用諾貝爾獎金換離婚

1915年11月4日,愛因斯坦在格廷根發表了有關廣義相對論的第一次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闡述了自己的新方法,儘管他承認還沒有得出精確的數學公式。當天下午,他一結束演講,就給大兒子寫去了一封百感交集的信:

以後每年我都會儘量和你們待上一個月的,好讓你們能有爸爸的陪伴和愛護。你們可以從我這裡學到很多好東西,這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給你們的。我通過如此艱辛的工作所得到的東西,不應該僅僅對陌生人有價值,更應該對我的孩子有著特殊的價值。過去一段時間裡,我完成了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份論文。等你們長大以後,我會把它都告訴你們……我經常太專心工作了,連午飯都忘了吃。

之後,愛因斯坦接連提交了三份報告,並最終提出了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科學理論之一——廣義相對論。然而,在與家人的關係上,愛因斯坦卻無法得到自己期望的和諧。他最終決定和米列娃離婚,並提出:只要米列娃同意離婚,他將把自己以後獲得的諾貝爾獎獎金全部給她。儘管當時還沒有獲得這一殊榮,但愛因斯坦對此非常自信。米列娃在考慮了一個星期後,同意了愛因斯坦提出的條件。幾年後,愛因斯坦果真獲得諾貝爾獎,米列娃用他的獎金在蘇黎世購買了三套公寓。

小兒子愛德華(泰特)後來因為精神病被送進蘇黎世附近的一間精神病院,在那裡度過了餘生。大兒子漢斯·艾伯特的命運則要好得多。他後來進入蘇黎世高等工業學院學習工程學。之後,他又成為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z6f82wBJleJMoPMuC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