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水桶校門口給女生卸妝,對此你怎麼看

2019-09-16   廈門雲心教育

這幾天,貴州一中學老師提水桶在校門口給女生卸妝的視頻火了!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貴州黔東南州三穗縣某中學在開學入校期間,老師提著水桶在校門口為女同學卸妝,並發布了一段視頻。

視頻加載中...

視頻顯示一群提著行李的女生排著隊等待一位男老師挨個給他們卸妝,老師邊擦邊說「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

雲心教育

視頻發布後,引起全國多家媒體的轉發關注也引起不少網友熱議

有網友認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學生化一些淡妝並無大礙,且老師做法很不衛生,也有失對學生的尊重。

雲心教育

而有的網友卻表示贊同老師的觀點,學生不應該濃妝艷抹,應該學習為重。也有部分網友持反對態度,表示:雖然學校都有儀容儀表檢查,但是沒有提前通知就突然給學生卸妝,這未免也太不盡人情了。就算有規定也要先跟學生說清楚,而不是上來就給學生卸妝!

雲心教育

據南方都市報消息,針對此事,9月11日,三穗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已關注此事並介入調查。

同時,有媒體聯繫上涉事學校後,對方確認此前曾經在校門口給個別學生擦臉卸妝,但也表示,初中生不允許化濃妝是早就禁止的行為,此前也曾多次引導,收效不佳,才會採用這種辦法。可能有些不妥,但真的是為孩子負責。

雲心教育

針對此事人民日報客戶端、南方都市報近日刊發文章《老師提桶卸妝沒毛病,呼喚懲戒權切莫「吹毛求疵」》認為三穗縣該校老師的做法沒毛病。

雲心教育

雲心教育

連續幾日,一則關於老師提水桶用毛巾給初中女生卸妝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

媒體報道,這事兒發生在貴州黔東南三穗縣某中學。開學第一天,一大波離家返校的中學生,化著濃艷的妝,回到了學校。視頻顯示,一位男老師拿著一條毛巾,給一個學生擦完臉之後,把毛巾放進身邊的水桶里洗一洗,再繼續擦拭下一個女學生的臉,邊擦邊說:「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女孩子們排著隊,看上去很不情願,還有的試圖捂著臉矇混過關,都被攔了下來……

視頻傳出,網友議論紛紛。不少人認為校方的做法「簡單粗暴」,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

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先要看一下《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規範中第二條寫得很清楚,「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髮,不染髮,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穿高跟鞋。」遵照相關規範,中國幾乎所有中學的校規里都有禁止學生化妝的條款。

明白了這一點再來看這一事件,道理其實是清楚的:學生化妝進校園違反了校規,而當事老師則是在對違規行為進行糾正。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也許爭議的重點還是在於細節。

在批評者看來,教書育人應該如春風化雨,即使學生犯錯,老師糾正也應該循循善誘,比如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卸妝嘛。

「春風化雨」「循循善誘」,作為一個大的原則,完全正確。但在某些具體問題的處理上,特別是涉及糾正違規行為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循循善誘都會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校方回應中說得很明白,此前有個別學生在校園化濃妝,結果影響了更多學生,「學校多次引導,都沒取得太好的效果。」

「循循善誘」了多次,被教育對象就是無動於衷,如果還想要確保校規的嚴肅性,批評老師簡單粗暴的人,能不能提供一個相對更高明的辦法?

一言以蔽之,除了執紀老師可以改為女老師這個細節之外,貴州這所學校的做法沒有任何值得非議的地方。真正需要反思的反倒是抨擊學校的人們:如果教師的懲戒權總是會遭到吹毛求疵的對待,遇到莫名其妙的各種束縛,還會有哪一個老師願意因負責而惹上麻煩和非議?

另一種批評的聲音著眼于山區學生的身份,在批評者看來,學生中不少是鄉村留守兒童,認為校方對這一類群體應該多一點關愛。作為教育機構,對留守兒童多點關愛是正確的,但關愛不等於溺愛,更不等於縱容,能否因為違反校紀校規的是留守兒童就要特別網開一面,甚至連老師應有的懲戒權也一併拋開?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老師失去懲戒權,教育者面對被教育者的明顯不當言行連批評都要和顏悅色,後果之嚴重眾所周知。正是在這個背景中,立法明確和落實老師的教育懲戒權已成為社會的共識。

明確和落實老師的教育懲戒權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好用。假若一邊呼喚儘快落實老師的教育懲戒權,一邊又對老師執行懲戒權的任何行為吹毛求疵,這是不是有葉公好龍的嫌疑?在這樣的輿論生態之下,原本對教育懲戒權抱有期待的老師們是否會因此而躊躇?也許這才是本次事件真正值得警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