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大清退要來了?杭州僅剩微貸網、瑪瑙灣等幾家大平台

2019-07-25     互金守望者

自2018年年底以來,監管層又開了多次高規格會議,發布了如175號文、1號文等多個重磅文件,基本把目前的網貸整治總方針給定性了——即大部分存量P2P平台都將被退出。

以「175號文」吹響的「能退則退、應關盡關」號召,加上網傳的備案試點方案中高標準的備案條件,被解讀為「以備促退」,網貸行業的心理預期已經被教化完成——轉型和良性推出或許是大部分平台的最終歸路。

與此同時,配合行業風險出清的軟體也在配備「齊全」。像深圳,先是在3月份發布了「良性退出指引」,又在6月推出網貸平台良性退出投票系統,最近還發布了《網貸業務存量標的資產清查核實工作指引》,從環境上為平台退出提供了支持。

在這種前提下,P2P業務規模千億水平的行業龍頭陸金所又爆出將退出P2P業務,轉而投向消費金融。

無論事實的真相如何,陸金所退出P2P都具有重大意義。在大家都已經做好準備並且退出條件成熟的現在,筆者不得不提出疑問:大規模批量平台的清退,真的要來了嗎?

儘管整體數據一直在下降,但網貸行業目前的存量規模還是十分巨大,864家平台、活躍出借人數202萬人、活躍借款人241萬人……稍有不慎,很容易爆發風險性事件。

而且,P2P網貸平台上的真實標的,不少長期限的都在1-3年左右,即使平台良性退出停止發標,除非平台出資金將債券買斷,不然還是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自然結清借款項目。

現在沒逼的那麼緊,筆者認為是監管留時間給網貸平台去尋找退路,特別是為那些想要轉型的平台留下一些處理存量的時間。

只是,平台如果要維持正常運營,所付出的成本不小。就以此前爆出「一家不留」的杭州為例。

現在杭州待收餘額在100億以上的,還有微貸網與51人品兩家,50億左右體量的還有銅板街和挖財財米,然後便是30億左右待收餘額的瑪瑙灣,餘下的直接降到10億上下了。

此前提交自查報告的30家平台中,現在留下的也寥寥無幾,都是體量較大的平台。這或許從側面說明了網貸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

此外,儘管平台退出的基本政策在逐步完善,但目前困擾P2P平台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借款人逃廢債問題。

如果沒有一個強力第三方處理存量債權債務問題,平台突然清退或許會讓借款人產生僥倖心理,而且一旦清退後,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打擊措施,借款人逃廢債的可能性依舊很大。

就筆者來看,剩下的800多家平台中,在批量清退一些存量較小或乾脆是殭屍類型的平台後,餘下的中大型規模平台退出、轉型速度會降緩。

那時候,網貸行業風險也基本出清,迎接剩下網貸平台的,或許就是備案考核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PfTJ2wBmyVoG_1Zv5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