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基本知識

2019-05-03   科技材料製造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基本知識

一、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是指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反映出來的性能。金屬常用的力學性能有:

1.彈性 金屬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發生變形,外力消除後其變形逐漸消失的性質稱為彈性。

剛性是指材料或構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

剛度:k=F/y

2.塑性 金屬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產生顯著的變形而不斷裂的性能稱為塑性。

伸長率δ

斷面收縮率ψ

3.強度 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和破壞的能力稱為強度。

由於各種機器零件或構件因載荷作用形式和作用性質不同,金屬材料所表現出的強度大小也不同。

金屬材料的強度指標:

(1)屈服強度σs 在拉伸試驗中,載荷不增加而試樣仍能繼續伸長時的應力稱為屈服強度。

(2)抗拉強度σb 材料在拉斷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稱為抗拉強度。

(3)疲勞強度σ-1 材料試樣在疲勞試驗過程中,在承受無數次(或給定次)對稱循環應力作用仍不斷裂的最大應力稱為疲勞強度。

4.硬度 金屬表面抵抗硬物壓入的能力稱為硬度。

最常用的硬度指標:

(1)布氏硬度HBS(HBW) 布氏硬度是使用一定直徑的球體(淬火鋼球或硬質合金球),以規定的試驗力壓入試樣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後卸除試驗力,然後用測量表面壓痕直徑來計算硬度。使用淬火鋼球作硬度試驗得到的硬度用HBS表示;使用硬質合金球作硬度試驗得到的硬度用HBW表示。

(2)洛氏硬度HRC 洛氏硬度C標尺試驗採用120°金剛石圓錐體加1471N總試驗力測量的硬度值。

5.衝擊韌性 金屬材料抵抗衝擊載荷而不破壞的能力稱為衝擊韌性,其大小用衝擊韌度αK表示。

二、鋼的分類、用途與牌號

(一)鋼的分類

1.按是否特意加入合金元素分類:

(1)碳素鋼 不含有特意加入合金元素的鋼,稱為碳素鋼。

(2)合金鋼 在碳素鋼的基礎上,為改善鋼的性能,在冶煉時有目的地加入一種或數種合金元素的鋼,稱為合金鋼。

2.按含碳量分類

(1)低碳鋼 C ≤ 0.25%;

(2)中碳鋼 0.25% < C < 0.60%;

(3)高碳鋼 C ≥ 0.60%;

3.按質量分類

(1)普通鋼 S ≤ 0.050%,P ≤ 0.045%

(2)優質鋼 S ≤ 0.035%,P ≤ 0.035%

(3)高級優質鋼 S ≤ 0.025%,P ≤ 0.025%

4.按合金元素總量分類

(1)低合金鋼 合金元素總含量 < 5%

(2)中合金鋼 合金元素總含量 5% ~ 10%

(3)高合金鋼 合金元素總含量 >10%

5.按用途分類

(1)結構鋼 主要用於製造各種機械零件和工程構件的鋼。

(2)工具鋼 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刀具、模具和量具等用鋼。

(3)特殊性能鋼 具有某種特殊物理、化學性能的鋼,如不鏽鋼、耐熱鋼、耐磨鋼等。

(二)碳素鋼的牌號表示方法、代號及符號

1.碳素結構鋼

碳素結構鋼的雜質和非金屬夾雜物較多,但冶煉容易,工藝性好,價格便宜,通常軋製成鋼板和各種型材,用於廠房、橋樑、船舶等結構用鋼或一些受力不大的機械零件。

牌號: Q×××

註:Q後的三位數字表示其屈服強度的數值,單位是MPa。

2.優質碳素結構鋼

優質碳素結構鋼的硫、磷及非金屬夾雜物含量低,常用於製造重要的機械零件,使用前一般要進過熱處理來改善力學性能。

牌號: ××

註:兩位數字表示其平均含碳量的萬分數。

3.碳素工具鋼

碳素工具鋼是用於製造刀具、模具和量具的鋼。由於大多數工具都要求高硬度和高耐磨性,故碳素工具鋼含碳量均在0.70%以上,都是優質鋼或高級優質鋼。

牌號: T× 或 T××

註:T後的一或兩位數字表示其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數。如果該鋼的質量等級是高級優質,則在數字後加一個A。

4. 鑄造碳鋼

鑄造碳鋼一般用於製造形狀複雜、力學性能要求較高的零件,如軋機機架、水壓機橫樑、鍛錘和砧座等。鑄造碳鋼的含碳量一般在0.20%~0.60%之間。如果含碳量過高,則塑性變差,而且鑄造時易產生裂紋。

牌號:ZG×××-×××

註:ZG後的前三位數字表示其最低屈服強度,後三位數字表示其最低抗拉強度,單位均為MPa。

(二)合金鋼的牌號表示方法

1.合金結構鋼

(1)低合金結構鋼

低合金結構鋼含碳量一般為0.10%~0.25%,加入了少量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韌性、耐蝕性和焊接性,廣泛用於製造工程鋼結構件。例如橋樑、船舶、車輛、鍋爐、壓力容器、輸油管等。

牌號:Q×××

註:Q後的三位數字表示其屈服強度的數值,單位是MPa。

(2)合金結構鋼(合金滲碳鋼、合金調質鋼、合金彈簧鋼和滾動軸承鋼)

牌號:兩位數字(鋼中平均含碳量的萬分數)+ 合金元素符號 + 數字(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數)

註:當合金元素的平均含量<1.5%時,只標元素符號,不標含量。

2.合金工具鋼

牌號:數字(鋼中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數)+ 合金元素符號 + 數字(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數)

註: 當鋼中平均含碳量>1%時,不標含量。

當合金元素的平均含量<1.5%時,只標元素符號,不標含量。

常用合金工具鋼的種類:

(1)低合金刃具鋼

(2)高速鋼

3.特殊性能鋼

牌號:數字(鋼中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數)+ 合金元素符號 + 數字(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數)

註: 當鋼中平均含碳量>1%時,不標含量。

當鋼中平均含碳量為0.03% ~ 0.10%時,含碳量用0表示,如0Cr18Ni9。

當鋼中平均含碳量≤0.03%時,含碳量用00表示,如00Cr30Mo2。

當合金元素的平均含量<1.5%時,只標元素符號,不標含量。

為了表示鋼的特殊用途,有的在鋼的牌號前面冠以漢語拼音首字母,而不標含碳量,如GCr15,G表示滾動軸承鋼,但Cr元素後面的數字表示平均含鉻量的千分數,而其他合金元素的平均含量仍用百分數表示。例如GCr15SiMn。

(1)不鏽鋼

鉻不鏽鋼

常用牌號有:1Cr13、2Cr13、3Cr13等。其中1Cr13、2Cr13耐腐蝕能力和塑性、韌性很好,適用於製造在腐蝕條件下工作、受衝擊載荷的零件,如汽輪機葉片、水壓機閥門等。3Cr13的含碳量高,用於製造彈簧、軸承、醫療器械等。

鉻鎳不鏽鋼

常用牌號有:0Cr19Ni9、1Cr18Ni9等。鉻鎳不鏽鋼主要用於製造強腐蝕介質中工作的零件或構件,如化工設備中的零件或構件等。

(2)耐熱鋼

常用牌號有:4Cr9Si2、1Cr13Al、4CrNi14W2Mo等。4Cr9Si2、1Cr13Al可用於加熱爐底板、滲碳箱等;4CrNi14W2Mo可用於製造汽輪機葉片、大型發動機排氣閥等。

三、鑄鐵的分類、用途及牌號

1.白口鑄鐵

2.灰鑄鐵

牌號:HT×××

註:HT後的三位數字表示其最低抗拉強度的數值,單位MPa。

3.球墨鑄鐵

牌號:QT×××-××

註:QT後的前三位數字表示其最低抗拉強度數值,單位MPa,後兩位數字表示最低伸長率。

4.可鍛鑄鐵,

黑心可鍛鑄鐵

牌號:KTH×××-××

珠光體可鍛鑄鐵

牌號:KTZ×××-××

註:兩組數字的意義與球墨鑄鐵相同。

5.蠕墨鑄鐵RUT×××

註:RUT後的數字的意義與灰鑄鐵相同。

四、鋼的熱處理

1.退火 把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一般隨爐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退火。常用的退火方法有:

(1)完全退火 把含碳量<0.77%的鋼(一般為中、低碳鋼)加熱到預定溫度(完全奧氏體化),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

完全退火的目的:降低鋼的硬度,細化晶粒,增加塑性,消除鋼中的不均勻組織和內應力。

(2)球化退火 把含碳量>0.77%的鋼(高碳鋼)加熱到750℃左右,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至500℃以下,最後在空氣中冷卻至室溫的熱處理方法。

球化退火的目的:使鋼中的碳化物呈球狀,降低鋼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也可作為高碳鋼淬火處理前的預備熱處理。

(3)去應力退火 又稱低溫退火。它是把鋼加熱到500~650℃,保溫一定時間,隨爐緩冷至300℃以下出爐的熱處理方法。

去應力退火的目的:消除由於塑性變形、焊接、切削加工、鑄造、鍛造等形成的殘餘內應力。

2.正火 把鋼加熱到適當溫度(完全奧氏體化),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

正火的目的與退火基本相同,但正火的冷卻速度比退火快,成本比退火低,得到的組織較細,硬度、強度比退火高。缺點是:因冷卻速度較退火快,對現狀較複雜的零件,有引起開裂的危險。高碳鋼在球化退火前應安排正火處理,以消除網狀碳化物。

3.淬火 把鋼加熱到一定溫度,經保溫後快速在水(或油)中冷卻的熱處理方法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獲得馬氏體組織,提高鋼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

4.回火 將淬火後的鋼重新加熱到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方法稱為回火。

回火的目的:

減少或消除工件淬火時產生的內應力,防止工件在使用過程中的變形和開裂。

適當降低鋼的強度和硬度,提高鋼的韌性。

消除殘餘奧氏體,穩定鋼的組織和工件尺寸。

回火的種類:

(1)低溫回火(150~250℃):降低內應力、脆性,保持淬火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2)中溫回火(350~500℃):提高彈性、強度,獲得較好的韌性。

(3)高溫回火(500~600℃):「淬火+高溫回火」稱為調質,可獲得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5.鋼的表面淬火 僅對工件表層進行淬火的工藝稱為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目的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保持心部的塑性和韌性。

常用的部門淬火有:

(1)火焰加熱表面淬火

(2)感應加熱表面淬火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的加熱方式分高頻感應加熱、中頻感應加熱和工頻感應加熱三種。隨感應電流頻率的降低,加熱速度逐次降低,熱傳導深度逐次增大,因此淬硬層深度逐次增加。

6.化學熱處理

(1)滲碳

(2)滲氮

(3)碳氮共滲

五、硬質合金

(一)硬質合金的性能特點

硬質合金是將難熔的高硬度的WC、TiC、TaC粉末與鈷、鎳等金屬粘接劑粉末混合、壓製成形,再在高溫下燒結而成的。其特點是:

1.硬度高、熱硬性高、耐磨性好。

2.抗壓強度高、韌性差。

硬質合金一般不能製成形狀複雜的整體刀具,只能以刀片的形式用焊接、粘接或機械夾緊的方法固定在刀體上。

(二)常用硬質合金

1.鎢鈷類硬質合金YG(表示「硬」、「鈷」——粘接劑)

牌號:YG + 數字(平均含鈷量的百分數)

鈷的含量越高,韌性越好,抗衝擊能力越高。YG類硬質合金適用於脆性材料(如鑄鐵、青銅等)的加工以及斷續切削加工。

2.鎢鈷鈦類硬質合金YT(表示「硬」、「鈦」——碳化鈦)

牌號:YT + 數字(碳化鈦平均含量的百分數)

碳化鈦含量越高,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但強度和韌性越低。YT類適用於塑性材料(如鋼等)的連續切削加工。

3.通用硬質合金YW

通用硬質合金是以碳化鉭(Tan)或碳化鈮取代YT類硬質合金中的一部分碳化鈦製成的。由於碳化鉭(碳化鈮)可顯著提高合金的熱硬性,常用來加工不鏽鋼、耐熱鋼、高錳鋼等難加工材料。

牌號:YW + 序號 如TW1、T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