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收到一封讀者來稿,不過對方並非這樁事件的當事人,而是一位對這一現象非常了解的男性朋友。
他寫信的初衷是因為對「大城市剩女為何數量與日俱增、甚至成為一大突出的社會問題」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忍不住便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與意見。
這位來稿的讀者自稱自己姓方,今年32歲。他的家鄉在南方一座二線城市,大學畢業之後為了有一個更好的將來,他去了一線大城市尋找機會。
在那裡他發現,有很多大齡的男男女女存在。
他們交際圈不大,熱衷於工作遠遠大於熱衷於交際跟談戀愛。就在他的身邊,有許多各方面條件都相當不錯的白領女性,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卻依舊沒有想要結婚成家的那種迫切感,可能對於這種現象,很多二、三線甚至小城鎮或農村地方的人們是無法理解了。
他們不懂的是,對於在大城市打拚的女人來說,賺錢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愛情。
大城市生活節奏快,工作繁忙,物價高,生存壓力大。人們沒有那種好整以瑕、談情說愛置現實的危機於不顧的底氣與條件。
大城市女性看似風光優雅的背後,存在的也是巨大而令人時刻無法放鬆的精神負擔。
02
當然,有些人會說了,有這種心態的女人,可能多半也是從別的城市來此工作或定居的,而非那些本地土著。
出生於大城市本地的適婚年齡的女性,應該在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上不存在太多的問題。
但事實呢,也遠非如此。
方先生說,越是大城市,人們越講究資源整合與強強聯手,談戀愛結婚更得要求「門當戶對」。
同樣是本地戶口、各方面都相當不錯的男性,他們可以選擇的擇偶範圍相當大,所以很多女性也會被迫面臨單身的情況。如果放寬條件,將擇偶範圍擴大到從外地來的男性身上,對於大城市本地的女人來說,另外一種隱患與顧慮又產生了:真正想找到一個不貪圖自己背後家境的人結婚,確實又很難。
這樣一來,對方的動機與對自己的情意就沒辦法保證了,無疑也是一種極大的隱患。
因此而不敢輕意下決定而又找不到特別中意異性的女性們,就更傾向於保持起碼能帶給她們安全感的單身生活,時間一長,就一來二去剩下了。
03
方先生現在也已經不年輕了,可在大城市打拚了十年已久,他卻並未能找到一個當地或外地在那裡工作與生活的女孩成為戀人。
就他現在而言,直言自己更偏向找更年輕一點的,而不是那些年齡上與他相當的大齡剩女。
至於原因嘛,他是這樣說的:「我這麼說並非歧視,而只是訴說自己的一種看法與經歷。一年多以前,經人介紹,我是跟一個跟我一樣從外地來此工作的29歲的女子處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分開了。我們呆在一起總共的時間長度,還不到兩個月。
主要原因,就是對方要求特別多,而且特別現實。我覺得她似乎選擇了我還是一種『屈就』與『無奈』,如果不是年齡到了,可能我這種男人她根本看不上眼。
其實戀愛與婚姻這種事情,講究一個你情我願,選擇了就得無條件認可對方的一切,然後認認真真發展看看,不要因為一些不是性格、三觀上面的東西而吹毛求疵,覺得自己吃了天大的虧、受了天大的委屈,這就有點沒意思了。我又沒強迫她選我,何必擺出這樣一種居高臨下、賞賜的姿態來呢?
依我來看,通常剩女身上也總會有自己無法忍受的點,否則她們也不會剩下來。
相對而言,年輕一點的女人可選擇的人群基數會龐大許多,而且性格與三觀方面也會比剩女單純與更注重感情本身一些。我相信只要自己好好打拚,應該來說還是具備一定的競爭力的。」
當然,這只是他從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一些社會現象而已,並非特指哪一類的大齡剩女,也真的不包含什麼貶義與給這一群體「貼標籤」的想法。
可能這樣說更為恰當吧:生活對任何人都是一種體驗,只要自己覺得好就可以,不必過於理會外界的眼光與評價。
對於女性而言,現在社會也已經如此現實,也不是說抓住一個男人結了婚就能保得一輩子的幸福與快樂。不如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決定最好,沒必要委屈自己、不情不願帶著一種應付與強迫的態度去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
至於男性朋友,如果覺得大齡剩女不太符合自己的擇偶傾向,不如再拼搏一把,為自己增加更多的市場競爭力。到時候也就不必非得從同一年齡段當中挑選對方,範圍大了,機會也就多了,成功的幾率也就高了。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10_s3EBfwtFQPkdoQ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