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Ms.懂帶小外甥去超市,我告訴小外甥「你喜歡什麼就拿吧!」等結帳的時候,小外甥本能的看了看計價器:「太貴了,怎麼花這麼多錢呢?」
我蹲下身跟他說:「你跟姥姥姥爺出來的時候要記著省著點錢,因為他們退休金不多,但是跟舅媽出來的時候,要記著去選你喜歡的東西!」
因為我從心裡特別怕孩子經常懂事的去選擇,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了!孩子經常面對低標準的選擇,特別容易過低配的生活!
1
「哭窮」教育下的孩子真的很可憐
很多父母,喜歡跟孩子哭窮訴苦,希望孩子能變得節儉懂事,知道家裡的難處;還有一種父母,條件並非多困難,卻一廂情願地為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故意說家裡的情況很糟糕。
「別買了,咱家窮,錢全用來買玩具,還拿什麼吃飯?!」
原來這位媽媽為了避免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經常有意在孩子面前「哭窮」。每次孩子吵著鬧著要買玩具,她說服不了的時候,都用「哭窮」這一招:
「
你是不知道我們家有多窮吧?
媽媽不上班,而爸爸每個月的工資就那麼一點,能給你交上學費,買衣服穿就已經不錯了,哪裡還買得起這麼多玩具?
勤儉節約是好事兒,可問題是,哭窮過度了,孩子可能會悄悄地把自己的合理需求都壓抑起來了。孩子會變得「不敢要」,甚至會認為自己「不配要」,因此變得沒有自信,甚至自卑。
有次,親戚問女兒:
為什麼不再跟以前最好的朋友一起玩了?」
孩子的回答是:
她家太有錢了,而咱家太窮了,她會看不起我的。
就連以前喜歡分享的優點也漸漸替代。有一次,樓下的小朋友來家裡玩,想玩她的玩偶,可是她死活不給,她說:
這是我唯一的毛絨玩具,如果玩壞了,我就永遠也買不起第二個了。
可以看出,哭窮已經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造成金錢方面的不安全感,甚至變得自卑,危害無窮。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哭窮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也不會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即便是在父母哭窮教育下,而變得懂事、勤儉的孩子,有時候真的很可憐。
2
窮不可怕,心窮才可怕
前段時間熱播的《陪讀媽媽》中,陪讀媽媽陳莉莉對兒子甩的那個巴掌,打在多少人的心坎上啊,然而她接下來的話更讓兒子感到心寒:
你和丁一一可以比較嗎?他出事有他媽擔著,你出事咱家怎麼辦?咱家(的家境)和他沒得比!
還有去年火爆一時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的趙德漢,每天出入騎自行車,住的是國家分配的宿舍,吃的是普通人家裡的炸醬麵,他家家徒四壁,每個月給老娘打300塊。
可當侯亮平卻在他的私人別墅里搜出了數以億計的現金。面對執法人員,他說出了這麼一句話:「我一分錢沒花」,「我家祖祖輩輩是農民」,「窮怕了」。
很多人看到了趙德漢的貪婪,在Ms.懂看來卻是一個被心窮牢牢束縛住的人。
窮怕了!由於童年的陰影,對金錢的渴望已經深深烙印在心底里。
作家古古在《窮人缺什麼》這本書中說到:
人窮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觀念,命運里缺的是選擇,骨子裡缺的是勇氣,肚子裡缺的是知識,事業上缺的是毅力,行動上缺德是改變。
這種可怕的窮人思維的力量,不亞於原子反應,會給孩子造成觀念上的偏差,影響一輩子的運氣和生活。
成人的窮可能是一時的,但窮酸氣可以伴隨孩子一輩子。
閨蜜前段時間跟我說她終於脫單了,終於找到了男朋儕,她說男孩子是做IT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步伐員,工資高、人誠實、不亂費錢。
我們都為她高興,究竟年紀也到了,已經換了好幾個男朋友了,看來這個靠譜了。
可事情總是沒想像得那麼順遂,前天她發微信給我說她要分手,說她的這個男朋友簡直受不了了。
原來她的這個男朋友從小就是父母「哭窮」養大的,長大後的他,固然找到了好工作、工資高,特別渴望贏利,但是卻特別不捨得花錢。
現在30歲了,月薪有3萬多,不捨得買套大點的房子接父母過來一起生活....
聽到這裡,我只想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太大了,果斷讓閨蜜和他分了,跟這種男子在一起生活是不會幸福的。
切不可給孩子窮的壓力,不要讓窮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心結。「哭窮」可能是一個很好鼓勵孩子的方法,但是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生活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3
做有錢的父母,不如做個有見識的父母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絕對不是物質多少,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里,克里斯事業不順,生活潦倒,帶著兒子在地鐵公共廁所過夜,但是再難再苦他跟兒子說的始終是: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
這希望,就是射進孩子世界裡的明媚陽光。
有個小故事,Ms.懂跟你們分享一下:
一個孩子參加完同學的生日聚會後,回來問媽媽:
媽媽,同學家有5套房,我們家有幾套房?
媽媽回答:
我們家就一套房子。
孩子眼神黯淡下去,有點失落,因為他知道,1比5要少。
孩子又問:
他們家還有寶馬車,據說可貴了,比我們家車寬敞多了,我們家真的很窮嗎?
這位媽媽看了看孩子,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如果回答不好,可能會讓只看到表面差距的孩子自卑,甚至會因擔心家裡的經濟狀況,而產生不必要的不安全感。
媽媽想了想說:我們暫時沒有那麼多房子和錢,但是爸媽掙的錢足夠滿足我們的日常生活花銷,足夠送你上學讀書。這個你不用擔心。我相信,在爸爸媽媽和你的努力下,我們的財富會越來越多。而且,你現在要學會管理錢,一個善於管理錢的人,會擁有更多的財富。
一句話,孩子立馬抬起頭,眼睛亮了。
他跑去端來自己的存錢罐兒,充滿自信地說:
媽媽,我也存了不少錢了,我會管好我的錢的!
這樣的回答很睿智,既讓孩子有了金錢上/生活上的安全感,又讓孩子明白,錢是通過努力掙來的,而且還告訴了孩子,「理財」是獲取更多財富的有效方法。
故事雖小,寓意卻不小。
孩子從小的人生觀、價值觀,其實都來自於父母。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絕不會給孩子灌輸過多物質上的狹隘價值觀,對於貧富能做到不抱怨、不炫耀。
做有錢的父母,不如做個有見識的父母:
生活里,父母未必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卻能給孩子眼界和見識。
你可以沒有學區房,但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
你可以付不起輔導課的費用,卻可以帶著孩子接觸大自然。
……
心窮的父母,金錢觀也就跟著狹窄。他們會在無意中流露出嫉妒、不忿的情緒,從而感染孩子。
心富的父母,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會更開闊。他們在日常的交流中,會深深影響著孩子對於物質的認知
無論你貧窮還是富貴,都請不要對孩子哭窮,因為「貧窮」的思維就像一種遺產,如沒有摒棄,無論我們的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記在孩子人生的戶頭上。
希望以後你的孩子為官為富為貴,不會泯滅良知,不失側隱之心;身為布衣匹夫,依然氣質如雲不失公主或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