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曲麻萊—麻多,自駕200餘公里,直達黃河源地標點

2020-06-15     汽車自駕游

原標題:玉樹—曲麻萊—麻多,自駕200餘公里,直達黃河源地標點

這次行程主要是衝著江河源頭去的,此前的35輛車中只有10餘輛車走到了長江源頭,所以在這最後兩天的黃河源之行中,在曲麻萊重新排列組合後的27輛車都卯足了勁兒,由號稱「黃河源頭村」的丁多村長為我們做嚮導,開啟了最後二百多公里的衝刺。

視頻加載中...

約250公里的路計劃用5個小時完成,這樣算來,其實路況不該差到哪裡去。但是當我們只享受了75公里柏油路後,就又回到了與砂石路的博弈中,加之風雪的襲擾,我們終於在麻多鄉的路口猶豫了。天色陰沉,就算強行到達源頭碑,也是無法拍到好照片了,而且必定需要露營在「黃河源頭村」,那裡幾乎沒有通信網絡,海拔要比麻多高出幾百米。再三權衡後,決定將可以稱為黃河源頭第一鄉的麻多當作這天的露營地。

我們將一個「鄉」的概念想像得太好了,以為可以休整、可以採購、可以娛樂……但是到達後才發現,在麻多想找到幾個能打聽路的人都難。據說幾乎所有的人家都因為挖蟲草而外出了,關門閉戶的狀態真地有點讓人誤以為整個鄉被「廢棄」。從基礎設施上看,這裡還是相當具有開發潛力的,畢竟它是人們尋訪黃河源頭途中最後的落腳點了。

化隆麵館是此時全鄉唯一一家開門的餐館,車友們幾乎把它當做了「諾亞方舟」。在這天降大雪時,能在小店內喝一碗熱乎乎的面片湯實屬不易。當次日繼續上路前提出來討些水時,小店老闆很為難地說沒來得及去打水。打水?看來麻多目前還不存在自來水一說,他們所說的打水其實就是房前屋後隨意打取的黃河水。可見,這裡的黃河水是何等清澈,以供家家戶戶直飲。

從麻多鄉到黃河源頭的最後50公里,幾乎均為砂石搓板路,是非常能檢驗車況與考驗車技的時候。這一帶地廣人稀,雖然號稱「源頭村」的郭洋村有六七百戶人家,但按這個村的面積換算下來,大約每10平方公里內才會有一戶人家,所以在這裡幾乎看不到扎堆民宿的村的概念。尤其是到了「黃河第一家」,簡直就像是在草原上突然冒出來的幾間房而已。為了科學地管理與有序地接待遊客,目前在這裡設置了服務區,有小木屋、氂牛帳篷等提供住宿(但僅有8間客房),有兩台越野車負責遊客到達地標點的最後4公里的接駁,也有小商鋪銷售有關黃河源的文創旅遊紀念品。

進入源頭管理區後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路,兩道明顯的車轍僅僅是為了通向源頭地標碑。玉樹人對自然的崇敬和對環境的保護幾乎做到了極致,他們要求即便我們因考察之名被允許自帶車進入,也只能沿著車轍行進,絕不能侵擾周邊更多的草地。這段4公里長的路遍布炮彈坑,其實就是在沼澤濕地上硬生生踏出來的一條路,也有很多遊客選擇步行完成這段追溯源頭的路的(步行進入景區免費,換乘接駁車50元/人)。

黃河的源頭,其實是科考意義上的地標點,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這個位置點的地貌、形態等與周邊方圓百十公里並無差別。一股涓涓細流旁邊立著「國家地理標誌」的石碑,碑下埋在泥里有一隻金屬圓盤,刻有同樣的內容,落款為「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十幾米外另外兩通石碑上有國家領導人題寫的「黃河源頭」字樣。一圈柵欄圍起的幾平方米細流則是黃河真正的發源點,那裡設置了指北的方向標及小小的祭祀台。其下游十來米的位置有一塊水磨石板鋪在沼澤中,示意這裡可以立腳取水。

奔涌5464公里的滔滔大河,起源於我們腳下玉樹的這片寧靜的草場,一時間無法想像這支細流是如何演變為中華母親河的,只是突然有人念了一句「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自此,由「帳篷部落」發起的萬里黃河自駕行活動,也正式由黃河源頭出發,將這裡作為零公里起點一路順黃河而下,車友們將用大約25天的時間自駕游,陪同這條大河一起到達東營黃河入海口。

延伸閱讀

如有疏漏或錯誤,請不吝賜教。

文圖版權屬於原創作者,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為了保護原創作者版權,該篇只採用小圖示意,

歡迎關注《汽車自駕游》雜誌刊載的全文、美圖及地圖。

更多自駕遊資訊與交流,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自駕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pf1ttnIBnkjnB-0zec4w.html












世上本沒有路

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