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教娃識字?要抓住「認字敏感期」,才能事半功倍

2020-09-23     幼教咖

原標題:想教娃識字?要抓住「認字敏感期」,才能事半功倍

小敏是一名寶媽,這一天,小敏帶著不到三歲的女兒到閨蜜家做客,並且臨去前還特意給閨蜜家的孩子帶了禮物。

等到了閨蜜家之後,拿出了特意買的繪本,沒想到只有四歲半的小傢伙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讓小敏著實吃了一驚,因為她還以為孩子不能喜歡呢!

問了閨蜜之後,小敏才知道,原來閨蜜的兒子小勇別看年紀小,已經認識三四百個字了,所以現在一般簡單的繪本都能自己看明白,並且學習的興趣特別濃,總是纏著媽媽教他認字。

小敏覺得閨蜜的兒子簡直就是神童,再看看自己還只是知道玩玩具的女兒,也有些心急起來,連忙問閨蜜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她是不是也應該教女兒開始認字了呢?

沒想到閨蜜卻讓她不要著急,過早地教孩子識字反而不好,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對識字的效果也沒有益處。

之所以小勇能夠認識字這麼多,也是因為孩子進入了「認字敏感期」,小敏一聽有些發矇,「認字敏感期」?倒真是第一次聽說,不過看著閨蜜教育兒子這麼成功,聽她的總沒錯。

什麼是「認字敏感期」?

照顧孩子的家長想必都聽過「口欲期」,「長牙期」,「叛逆期」等,但是「認字敏感期」確實鮮少有家長聽說過。

在寶寶三歲之前,對於事物的記憶主要是以圖片的形式為主,對字反而印象不深。但是過了三歲,孩子的形象思維發展迅速,對字也開始增加興趣。

在進入了「認字敏感期」之後,孩子對字的形狀,結構以及意義等都會有探索的想法,認字的過程也會更順利,記住字的速度也會加快。

根據專家的建議,在孩子4歲的時候開始教孩子認字是最佳的年齡,如果過早反而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的哪些行為標誌著進入「認字敏感期」了?

1.對認字感興趣

當家長發現孩子開始對身邊的字感興趣時,總是不停地問家長這個念什麼?那個字怎麼讀?這個時候其實就說明孩子已經進入「認字敏感期」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有識字的需求,記憶能力也開始提升,只要家長及時地做好應對,就能夠讓孩子在最佳時期認識更多的字。

2.喜歡用筆

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也有各種「畫作」,但往往都是塗鴉,大概只有孩子自己能明白畫的是什麼。

但是家長不要小看了這些塗鴉,這也是孩子的一種識字途徑,在正確地學習認字之前,孩子喜歡通過這些線條來感受文字的意義。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認字敏感期」?

1.創造識字環境

孩子本就是好奇心強的年齡段,進入了「認字敏感期」之後,更是好奇心暴增,不管看到周圍的什麼字,都想要馬上得知答案。

所以家長不妨主動先給孩子創造一個利於識字的環境,比如把家裡的常見物品都貼上標籤,這也是把實踐跟學習結合起來,更能加深孩子對漢字的印象。

2.用指讀法

雖然孩子對認字開始感興趣,但是往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會不自覺地溜號,這樣就影響識字的效率。

家長可以採取朗讀和指讀的方式教孩子識字,教到哪個字就指到哪裡,讓孩子能夠仔細去觀察這個字,然後牢牢地記在心裡。

3.利用好孩子的識字興趣

我們都知道,想要做好一件事,先要對這件事感興趣,這樣才能有更大的動力去做好,孩子學字也是如此。

當家長發現孩子開始有學字的興趣時,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機會,比如孩子在戶外對花感興趣,家長可以教會孩子關於各種花的名字。

4.把遊戲與認字相結合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孩子認字是一種學習,而孩子有時難免會覺得學習枯燥,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邊玩邊學,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就輕鬆把字也認識了。

比如家長可以製作一些字的卡片,然後跟孩子玩組詞的遊戲,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認字是一個有趣的遊戲,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字的意義的理解。

做家長的,自然都希望孩子能夠在學習方面領先,但是也不要太過心急,不用盲目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落後於其他的孩子,因為太早地教孩子認字反而會效果不好。

只要抓住了孩子的「認字敏感期」,這樣識字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pUwdu3QBLq-Ct6CZfW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