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憑你怎樣努力都休想搬動。」
而我們的現實世界正式如此:偏見時時左右我們,主導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
如果你沒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
如果你工作幾年了沒有買房買車;
如果你三十了還沒結婚,結婚幾年了還沒生孩子;
如果你年過半百卻還打扮得十分fashion;
如果你不是明星,卻化著哥特妝,頭髮染成奶奶灰或是櫻花粉......
那麼,你會被當成異類,被圍觀、被嘲笑、被指指點點,也被苦口婆心地勸誡與教誨。
總是有人喜歡去定義別人的人生,判決他們的未來。
可生活是自己的,沒有人能夠代替我們品嘗酸甜苦辣。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活在別人的評價里,而是在不斷了解自我的過程中,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哪怕周遭充滿各種聲音,我們依舊能聽從自己內心,選擇自己的心之所向,努力活成最滿意的自己。
是魔是仙,都要自己說了才算。
因為是魔丸轉世,哪吒從小便被世人畏懼,沒有玩伴,獨自一人被關在結界之內。「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臉上在笑,可我們都看到了他心中的眼淚,
他真的逍遙又自在嗎?
暴戾也好,玩世不恭也罷,他只是想得到認可,想與殷十娘多踢回毽子;
他內心渴望認同,渴望有人看見他在狂躁叛逆之下的孤獨與無助,渴望得要命。(讓我不禁聯想到了鳴人)
他能通過我們故作冷漠的外表,看見裡面脆弱的心;他假裝的堅強,我只讀到了不易。
與哪吒不同,敖丙一直活在「全村的希望」重壓之下
哪吒在遭受委屈時,尚有父母寬慰,而敖丙不能,他是千年的希望,他應該強大,他必須強大
父親和師父把所有的宏願都壓在他身上,「我給了你這麼多,給了你靈珠,給了你萬龍甲,你的命,不只是你自己的。」
就像那些成為父母生命延續的孩子,窮一生心力完成父母的理想與榮光。
直到與哪吒決鬥之時,被一句振聾發聵的「你是誰,只有你自己知道」喚醒,才看見自己真實的內心。
我們這一生,要為自己而活,真的太難太難了。
讀書時,父母規劃我們選哪個專業好就業,選哪所學校更知名;
進入社會,父母安排我們回到家鄉方便照顧,進事業單位有保障;
工作穩定後,父母為我們精挑細選結婚的人,一切都是為你好;
結婚之後呢?趕緊趁著年輕生孩子啊,生完一個還沒喘口氣,接著催生二胎。
太多太多的人,都是在為上一代或者下一代活著,卻獨獨沒了自己。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原來,我們很多人,就是那個魔童。
經歷過肆意叛逆的少年,然後在接下來的人生里,學會了一邊哭泣一邊奔跑,一點點活成成年人的模樣。
原來,我們很多人,都成長為了敖丙,肩負生活的苦難;
願我們,出走半生,歸來仍有一腔赤勇。
加油,少年。加油,你我。